《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反思

本文为“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

《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反思

作者: 何萍

作品编号:057

本节课引导学生通过“数”“形”两个角度,横向、斜向多维角度独立、整体寻找杨辉三角中的各数间规律,突出本节课的主题,突破难点,借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形容最为恰当不过。学生欣赏杨辉三角的规律之美的基础上,借助微课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杨辉三角背后的故事,了解杨辉三角的起源、发展。数学故事的讲述,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数学文化的渗透,无形当中给学生数学养分,日积月累,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古为今用”环节中的“路线纵横图”体现杨辉三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再借助中考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升杨辉三角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和化归方法。总体而言,整节课根据备课预想基本一致,新知探究过程自然生成,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引导学生发现杨辉三角的规律之时,部分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调动起来,缺乏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没有养成探究问题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

2.发现杨辉三角第4个规律时,引出斐波那契数列,即兔子数列,讲解时点到为止,不够深入,可以引申到黄金分割比,学生可以见识到数学知识内在的奥秘。

3.“古为今用”环节“路线纵横图”课程设置时间较为仓促,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空间不够,部分学生反应较慢,跟不上节奏,可以将例题设置成学生身边周围的道路,使得学生更有熟悉感。本环节可以多列举生活中的“杨辉三角”的应用,增加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感。

4.整节课节奏偏快,语速偏快,后进生观察力不强,导致探究的过程较为滞后。

专家点评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杨辉三角的主题,渗透类比思想、转化化归思想,特别是数学文化的自然植入,是本节课的亮点。整节课突出寻找杨辉三角的规律的重点,突破发现规律过程中的难点,善于调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多维角度揭秘杨辉三角的内在奥秘。杨辉三角的历史背景介绍,精炼简洁突出重点,配古书的图,由浓重的历史文化味,合适的时机微课形式插入,有特色有想法,突出新理念教学。从思想上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内在数学核心素养。“古为今用”环节是杨辉三角在生活中的趣味性应用,引发学生的广泛思考,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调动学生的认同感和代入感,调动学生的思维灵活度。“提升思考”环节借助中考题,将杨辉三角的数学文化拉回学生的考试主战场,让学生见识中高考中的数学文化题。本题选材本身也是数学文化的一个分支,又和杨辉三角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老师选题的独到见解,很有想法。总之,本节课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教学设计过度衔接自然,语言精炼,突出主题。

针对本节课有一些建议:引入环节引导学生探究杨辉三角的规律时可采用分组模式,让学生按组寻找规律,这样可以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继而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学生的参与感更强,从而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后,可以增强学习的信心,满足获得肯定后的成就感,产生更浓厚的探究新规律的兴趣。斐波那契数列数列的引入很好,体现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关联,渗透时可以进一步挖掘,与黄金分割比这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结合,更加深刻透彻理解数学内在联系。

相关链接>>

相聚于网络,相知因数学,相交为征文——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通知

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评委简介

第二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通知

第一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文章集锦

已发文章>>

001 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伏羲卦图

002 美学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 读《数学的美与理》有感

003 数学基础与黎曼猜想 ——《数学简史:确定性的消失》读后思考

004 数学与文化并重 知识与兴趣同行 ——“算筹记数”教学思考

005 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

006 从掷骰子到阿尔法狗:趣谈概率

007 中学数学中分类思想的教学与拓展

008 守门的秘密

009 探数学文化,启数学之美——以高中数学《割圆术》为例

010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011 我是怎样读《几何原本》的

012 相映成趣的两座数学桥

013 HPM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014 极限定义新讲:动态定义与静态定义

015 把握思想方法,自主提升数学素养 ——读《让知识自然生长》有感

016 读北大张顺燕教授《数学的源与流》的几点收获

017 中国古代数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018 数学阅读锦上添花,实践成果领航数坛新征程

019 提高概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020 温故建构新知 论证生成巧思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探究

021 读《学好数学并不难》有感

022 体验经典证法 渗透数学文化 ——以“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023 数学文化 文化数学 ——融合数学文化的中考试题的品析与启示

024 善用数学文化 灵动数学课堂 优化育人途径

025 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026 数学中的美—— 读《数学文化中的美育渗透》有感

027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028 海伦公式

029 《镜花缘》中的数学“缘”

030 基于认知发展的数学理解教学 ——读《数学教学心理学》所思所行

031 做一位有文化的数学教师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所感

032 向下扎根,追寻成长

033 运用读思达进行中考文化类试题解题策略研究 ——以2021福建、北京中考试题为例

034 2021年中考中的传统文化试题

035 数学文化阅读课——《圆周率的历史》

036 小学低年段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读张齐华老师《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有感

037 五光十色的数学之《数学及其历史》观后有感

038 小折纸,有大历史 ——可以写入教材的“一刀剪”最大精确五角星折法

039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学文化情境试题的考查研究 ——兼评2020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

040 浅谈《怎样解题》对教学的指导

041 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润常态化课堂教学——读顾亚龙《以文“化”人》专著有感

042 中学教材和中考命题中的数学文化探析

04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自信

044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045 第二章 探索图形的规律——火柴棍里的数学文化课堂实录

046 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047 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活动的实施策略探究

048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读《数学文化漫谈》有感

049 读《张奠宙数学教育随想集》有感

050 读浙大蔡天新教授《数学传奇》有感

051 HPM视野下《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教学实录与设计分析

052 探寻单位“1”下的直观模型 ——读《度量:一首献给数学的情歌》有感

053 数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 ——读《度量:一首献给数学的情歌》的想象

054 基于数学之美的小学数学命题设计

055 “将军饮马”问题的前世今生

056 一次“数学文化”答题活动的题目设计

《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多维   参与感   古为今用   数列   素养   难点   视角   试题   环节   规律   兴趣   思想   数学   文化   学生   杨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