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M视角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思与点评

本文为“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

HPM视角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反思与点评

作者: 陈龙

作品编号:058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上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观察、归纳、交流等活动,尽量给学生提供操作和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己去发现等腰三角形的两条重要性质:①等边对等角,②“三线合一”。让学生经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发现,猜想,证明的全过程。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理解、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体会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与反思的过程;在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数学说理;在知识的应用上,尽可能强调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同时,注重数学育人功能的开发,渗透数学文化,力求让数学课不仅散发着理性的光辉,还充满人文的精神。

一些困惑:

1.数学史,数学文化的渗透如何做到更自然的融入,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

2.是否有必要应用媒体,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可视化?

专家点评

陈老师的这节HPM视角下的数学课是数学文化融入课堂的一节难得的,可贵的示范课。她没有从那些教师们熟悉的,本身就富有数学文化背景的课题,比如《勾股定理》等课题入手,而是充分挖掘平常课例背后的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这无疑是一种可贵的尝试,也为我们实施HPM视角的教学设计提供一种思路和借鉴。这节课具体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结合生活实际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蕴含着数学问题。在“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中,陈老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水平出发,以生活实际中等腰三角形引入,特别是创设我国古代工匠巧用水准仪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文化,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二、组织实践操作活动,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陈老师以“等腰三角形”为主线索,用“动手”贯穿整堂课。首先,请学生做实验,在学生动手折纸、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学生就会发现:哦,原来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就AD所在的直线,而后就能很顺利地探索出“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这两个性质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创造情感体验的机会,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

数学教学中,我们不应只考虑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而应更多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需要怎样的数学活动方式。惟有如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会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空间,产生强大的后续学习的动力。在本节课堂上,陈老师注意给学生创造情感体验的机会:在新课引入时,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在数学实验中,体验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在独立思考中,体验了到数学科学的奥妙;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数学文化渗透时,感受数学史的博大和数学家的精神;在尝试完成例题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巩固练习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在课堂小结中,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学无止境……

四、数学文化无声渗透,引领学生的数学欣赏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陈老师将数学文化的渗透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没有为“数学文化”而“数学文化”。从新课引入的“水准仪”到数学欣赏的“多种历史证明”所有的素材都为“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服务。都在引领学生的思维向思维更深处漫溯。在无声中将人文精神在数学的理性课堂中无声的浸润。

一点建议:课堂容量有点大,建议分成两个课时。

相关链接>>

相聚于网络,相知因数学,相交为征文——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通知

第三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评委简介

第二届数学文化征文比赛通知

第一届数学文化征文活动文章集锦

已发文章>>

001 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伏羲卦图

002 美学视角下的数学教学 —— 读《数学的美与理》有感

003 数学基础与黎曼猜想 ——《数学简史:确定性的消失》读后思考

004 数学与文化并重 知识与兴趣同行 ——“算筹记数”教学思考

005 数学是多维度的艺术——读《数学家的眼光》有感

006 从掷骰子到阿尔法狗:趣谈概率

007 中学数学中分类思想的教学与拓展

008 守门的秘密

009 探数学文化,启数学之美——以高中数学《割圆术》为例

010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高中数学教学思考

011 我是怎样读《几何原本》的

012 相映成趣的两座数学桥

013 HPM视角下的数学概念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014 极限定义新讲:动态定义与静态定义

015 把握思想方法,自主提升数学素养 ——读《让知识自然生长》有感

016 读北大张顺燕教授《数学的源与流》的几点收获

017 中国古代数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

018 数学阅读锦上添花,实践成果领航数坛新征程

019 提高概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020 温故建构新知 论证生成巧思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探究

021 读《学好数学并不难》有感

022 体验经典证法 渗透数学文化 ——以“勾股定理(第一课时)”教学为例

023 数学文化 文化数学 ——融合数学文化的中考试题的品析与启示

024 善用数学文化 灵动数学课堂 优化育人途径

025 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026 数学中的美—— 读《数学文化中的美育渗透》有感

027 利用“去分母”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028 海伦公式

029 《镜花缘》中的数学“缘”

030 基于认知发展的数学理解教学 ——读《数学教学心理学》所思所行

031 做一位有文化的数学教师 ——读《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文化》所感

032 向下扎根,追寻成长

033 运用读思达进行中考文化类试题解题策略研究 ——以2021福建、北京中考试题为例

034 2021年中考中的传统文化试题

035 数学文化阅读课——《圆周率的历史》

036 小学低年段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思考 ——读张齐华老师《用文化润泽数学课堂》有感

037 五光十色的数学之《数学及其历史》观后有感

038 小折纸,有大历史 ——可以写入教材的“一刀剪”最大精确五角星折法

039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数学文化情境试题的考查研究 ——兼评2020年高考数学文化试题

040 浅谈《怎样解题》对教学的指导

041 如何让数学文化浸润常态化课堂教学——读顾亚龙《以文“化”人》专著有感

042 中学教材和中考命题中的数学文化探析

04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自信

044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045 第二章 探索图形的规律——火柴棍里的数学文化课堂实录

046 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047 核心素养视角下数学活动的实施策略探究

048 基于数学史视角的初中数学教学思考——读《数学文化漫谈》有感

049 读《张奠宙数学教育随想集》有感

050 读浙大蔡天新教授《数学传奇》有感

051 HPM视野下《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教学实录与设计分析

052 探寻单位“1”下的直观模型 ——读《度量:一首献给数学的情歌》有感

053 数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 ——读《度量:一首献给数学的情歌》的想象

054 基于数学之美的小学数学命题设计

055 “将军饮马”问题的前世今生

056 一次“数学文化”答题活动的题目设计

057 《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设计

057 《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课堂实录

057 《走近杨辉 揭秘三角》教学反思

HPM视角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反思与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角形   视角   等角   勾股定理   水准仪   性质   陈老师   试题   课堂   思维   点评   数学   知识   文化   学生   数学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