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孤独而生小孩,这靠谱吗?

为了不孤独而生小孩,这靠谱吗?

△今天文章的配图来自电影《小偷家族》

几年前,在意识到“人本质上是很孤独的”这件事之后,我开始觉得生小孩是比找长期伴侣更重要的一件事。

谈过许多段恋爱,持续几年、几个月都有,但都在发现自己和对方一些比较本质的差异后分开了。虽然事业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朋友也给了很多快乐和支持,但还是会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可以牢牢抓住的。父母更是不会陪自己一辈子。

而如果有一个小孩,就好像有了割不断的一种亲密联系,毕竟是血缘。我的生活日常会为TA考虑、也有TA陪伴,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好像怎么过都可以,自由的同时有很强的飘零感。我也会总结自己成长的体悟,做更好的父母,给TA最好的理解和支持,保持亲近和尊重,一起探索更好的生活可能性。

和前男友在一起时,我想着这一次不要轻易分手了,毕竟他在基因、教养、经济实力等多种方面都很适合做父亲。如果能结婚生子,即便将来离婚了,我也可以拥有一个健康聪明可爱的小孩,可以和他一起抚养。而分手后,我又认真考虑了冻卵、挑选购买精子这些选项。

不过,一份住家家教的新工作,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育愿望。

在那份工作中,我前后在几个中小学生的家里工作了很长时间,每天不只和小孩子互动,也会和父母们交流,观察亲子的互动。几个家庭总体上都比较和乐,父母们都希望给子女最好的学习资源,也会送小孩去任何他们想上的兴趣班,还想和他们建立兄弟姐妹般的情谊。

为了不孤独而生小孩,这靠谱吗?


但小孩们最热衷的还是网络世界,而且看的小说、追的星、打的游戏、甚至交的朋友,大部分都让父母忍不住嫌弃。虽然我比父母们更年轻,但对孩子们喜好的新事物们也不是特别理解。而越是被嫌弃,或者越是发现父母不了解,以及越是长大,他们就形成着越来越自给自足的、不愿意让父母进入的自己的世界。

我很理解爸爸妈妈为此表现出来的失望,一方面,他们已经是很开明、很好相处的父母,对孩子的期待并不是只有拿高分和听话而已,也没有给孩子太多束缚和强求,但内心一直放不下对孩子有更好的成绩、更“高雅”的兴趣与才艺的希望。另一方面,用心培养着子女独立意识的同时,也会因为小孩在心理上越来越不依赖自己而失落。

为了不孤独而生小孩,这靠谱吗?


也是在那些家庭里,我才发现,和一直以来的预设的不同,自己生养的小孩并不一定会很像自己。例如从小到大都非常好人缘的爸爸妈妈,会惊讶地发现小孩在学校和人打交道总控制不好尺度。诸如此类的反差会让父母觉得很难,因为没有经验,尝试多种方法解决也无果,会不安地寻找资讯和教育学家的介入。

这让我对自己养育小孩这件事有了更切实际的想象。可能我原以为,小孩像是一张白纸,只要我从TA出生开始就悉心照顾和陪伴,就能和TA达成持久的相互理解与亲密。但这些和我想象中一样努力的父母们,都会在某些阶段遇到挫败,因为小孩并不是属于父母的、也不是可控的编程,随着成长,总是避免不了和自己有不同、不一致和冲撞。

更让我触动的是有时小孩们向我表达的,因为不被父母、老师或者是同龄人理解而产生的深深失落和孤独感。忍不住“想太多”,想到将来我的小孩,在成长、成年的过程中,或许不仅要经历和我一样的追寻安全感、忍受孤独的心路历程,一样的努力向社会上层流动或是和社会主流逆行去做自己的艰辛,还可能会面对到时候我所不熟悉的新时代环境下的生活难题。我怕我帮不到TA,会后悔自己把TA带到这个艰险的世界里。

为了不孤独而生小孩,这靠谱吗?


虽然在工作里,我可以去协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帮忙寻找有用的资源等等,但这些经验并没有增加我自己去当父母的信心。毕竟我只是暂时出现在这些家庭里,但若是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里,可能就难免有过多的期待和情绪;当下我好像有许多的难题解决能力,但在未来,面对那个性格喜好、同龄人环境、时代处境和我远不一样的孩子,我也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帮到TA什么,甚至难以保证自己不会给TA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

如果,我想要一个小孩,是为了一份持久的亲密和生活寄托,但TA实际上不仅不一定能够带来这些感受,还可能会陷入和我一样的或不一样的孤独、不安和疲倦中,那我怀着那样的希冀把TA带到这个世界,是不是有些自私呢。

而且,说着自己对小孩不要有过多的期待,要让它自由生长,但我其实在决定生养它时就怀有了它要“健康聪明可爱”的期待、要在情感上回馈我的期待,是不是,也对这个生命不够公平?

我决定暂时还是不要生小孩,至少要先扔掉“生个小孩来抵消自己的不安全和孤独感”这种妄想和心态。一开始有点绝望,感觉再次证明了人生来孤独。但过后又觉得很轻松,好像卸下了要去建立特定的一段“能永远持续的亲密关系”的重担。

同时,在每一种人际关系、每一个具体的社交环境里,我好像都更能敞开自己了,也比以前更愿意多付出一点点。如果人本质上是孤独的,那与其积攒特别多的能量去爱一个特定的人,不如现在就把关注和善意释放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有深浅和意义上的差异,我也依然寻觅着志同道合的友人和伴侣,但不会再企图把和世界、和生活的连结感寄希望于在某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了。毕竟,不管是对小孩或是成人,那样一份期许,或许都太过沉重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和乐   开明   小孩   孤独   同龄人   喜好   持久   亲密   父母   期待   环境   孩子   家庭   工作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