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对父母的爱,也许才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文/TT


孩子对父母的爱,也许才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一直以来,都觉得人们将父母对孩子的爱高估了。说世界上哪有不爱孩子的父母,说“可怜天下父母心“,说只有做了父母才能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与此同时,孩子对父母的爱却被低估了。因为养育义务的存在,孩子往往被描述成单方面向父母索取的存在,成长过程中必经的稚嫩、不成熟,也被视为某种“忘恩负义“,被打上”不孝“的标签,原本是正常的人类成长过程,却被凭空加了许多道德评判。


可是在我与身边许多朋友的经历中,父母的爱未必崇高,甚至夹杂着许多伤害,反而是孩子对于父母的爱,才是真正的无条件的爱。


我的父亲在我生命中几乎是缺席的,我唯一能够想起来和他有关的事情寥寥。其中一件是我知道他一直想要一个男孩,也曾和我母亲商量把我送去亲戚家寄养,然后再生一个男孩。好在他们最后并没有这样做,否则我今天也没有机会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了。


另外一件事是,我四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在家属院里看父亲和朋友打羽毛球,他不慎踩到了井盖上,整个人掉了进去,后背受了伤。医生给他擦药的时候,他时不时发出哎呀呀的痛苦的声音,幼小的我坐在他身边流着眼泪,每次他呻吟的时候,我都忍不住放声大哭。即使是今天回忆起当时当刻的场景,仍然有心疼的感觉。我感到这背后我对于父亲强烈的爱,尽管在我成长过程中,他几乎没有履行过父亲的角色。


养了猫之后,我更明白孩子对父母的爱,就像是猫猫对铲屎官的爱,是一种全然的信任,一种没有期待的、无条件的爱。反而是铲屎官,更偏爱可爱的猫,也期望自己的猫很乖、不吵、不抓沙发,尽管承担了喂食、铲屎的工作,但这些工作都是“养猫”这个决定带来的义务,并不能用来说明人类对猫的爱有多么伟大。


父母也是一样啊。既然决定了要生,“育”就是义务,而“育”与“爱”是不同的。


我有一位朋友出生在一个很多孩子的家庭,她是最小的孩子。因为家里孩子太多,同时父母又要工作,她一直觉得自己是被忽视的,父母永远都在操心着顽皮的哥哥,青春期的姐姐,反而没人在意她。她学习做家务,想着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父母就会注意到她,会表扬她,会给她爱,可是他们好像把这些当做理所应当,只有在她没有做好事情的时候,才会狂风暴雨般地骂她,甚至打她。


她埋怨了父母很多年。直到后来她长大,开始自己摸索着去学习什么是爱,怎么爱,然后再回过头来,去尝试着理解父母,因为他们都是孤儿,也从未得到过满足的爱,所以不会爱,更不会表达爱。


她开始尝试着跟妈妈说爱她,拉着她的手一起散步,安抚她的情绪。


学习爱的过程是漫长的,如果当一个孩子自小生活的氛围没有爱,这个过程还增添了很多痛苦。


我和母亲的关系也是一样。从前,她脾气暴躁,事事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小时候,她从来不会像其他妈妈一样给我准备好文具和三餐。一年级的时候,我经常自己削铅笔削到十二点,因为没有人帮我削,也没人给我买转笔刀。我也时常出于饥饿的状态,母亲把别人送的巧克力每天塞给我两块当早餐,午餐和晚餐都给我钱让我在外面解决,我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养,常喜欢去一家小笼包铺吃饭,只因为那里的老板娘让我想到电视剧里描绘的妈妈的样子。


母亲是大家口中的女强人,时常应酬喝醉了酒回家来,还有力气的时候就对我破口大骂,说我长得像我父亲一样丑(因为父亲背叛了她),我拖累了她,没有力气的时候就吐一地,然后倒下睡觉。那时我大概八九岁,总是惊恐,然后默默把她的呕吐物收拾干净,给她擦脸,脱鞋,盖好被子。有一次她喝醉了回来嚷嚷着要洗澡,洗了一半在浴室里睡着,我拿着蓬头帮她洗完全身,把她叫醒,扶她去睡觉。


偶尔周末她在家里,心血来潮想要做家务,只要她在干活而我没有,她就会大发雷霆,骂我不孝,细数她生养我多么不易,说我白眼狼,和父亲一样辜负了她,说到生气的时候,她会随便抄起什么就对我一阵暴打,不许我哭,更别说反抗了。


长大后,最快乐的事情大概就是不用再和她生活在一起,不用再每天忍受她各种形式的暴力。生命的一个阶段,我非常怨恨她。


再后来,某天下班坐在公交车上的瞬间,我突然对她的生活有了些理解。理解了她作为一个非传统的女性在这个社会中要承担的非议、压迫,每次送喝醉的她回家的同事,都在暗暗嘲笑她的丑态;也是那时候我才反应过来,父亲的背叛对她造成了多么深的伤害,她一直没有安全感,希望用暴力的方式让我证明我爱她,不会离开她。


直到今天,我都不觉得这些方式是正确的,直到今天,我也未能原谅母亲做的那些事。但我知道了,很多时候,她都不知道怎么爱,怎么去表达她的脆弱、伤心和恐惧,我也知道了,她面对她的生活时,也和我一样无助与惊慌。


某种程度上,她比我更无助,所以她求助暴力。


而我,终于有了足够的力量去反思和重新学习爱,也在尝试着去爱她。我会告诉她不用担心我会抛弃她,会尽量花时间和她相处,陪伴她,关注她的需要,在和她有关的日子给她买礼物表达我的关心。也会跟她说,言词造成的伤害有时无法弥补,鼓励她用更正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我想我仍不能说,我改变了她,但我的确感到,在经历了过往种种之后,我仍把她当做我生命中重要的人,也在用心去关心她。


说句大言不惭又大逆不道的话,我觉得我对她的爱,要比她对我的爱,深刻得多。我爱她不是因为我需要她,不是因为她是我母亲,而是我与她共同经历了许多,我也越来越理解她的许多,所以我爱她,心疼她,想要保护她。


但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说,我们都要原谅父母。不是,我们完全有权利不原谅。而是想回到开篇的那句话,很多时候,孩子对父母的爱都被低估了。


我们以为孩子是索取,父母是付出,父母的养育之恩大于天,以为父母一定会爱自己的孩子。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父母的生育是为了养老、投资,他们把孩子当做物品,当做出气筒,把自己的期待投射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背负自己的理想。


这不是爱。即使他们尽到了养育的责任,这也不是爱,再说一次,“育”不等于“爱”。


另一边,却是孩子对父母的全然信任,无条件的爱,即使曾经被伤害也选择共情、理解父母的宽容,还有跌跌撞撞学习去爱他们的努力。


所以啊,孩子对父母的爱,也许才是世间最伟大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小笼包   父母   孩子   不孝   一个男孩   暴力   义务   世间   家里   父亲   母亲   事情   妈妈   方式   朋友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