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跟孩子讲道理,他越爱讨价还价,有时孩子更需要一个强势的妈妈

昨天去闺蜜家,恰逢她在给孩子刷牙,眼看就要出门了,可是这个五岁的小伙子,就是不肯出牙,虽然闺蜜不停的说:“宝宝每个人都需要刷牙的,不刷牙就会长虫子,也会疼的。”

但是孩子根本不听这一套,反而振振有词的说:“我已经耍过了,干嘛还要刷?”他指的是他早上刷过牙了,所以中午不需要了!

“我们需要一天刷三次牙的,医生说的。”闺蜜又接着说:“你刷完牙,我们就去坐过山车好不好?”

“不好,我不坐过山车,我要吃冰激凌!”刚刚吃过饭的孩子说道。

-----

终于在一波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敲定了结果。

闺蜜叹了口气说:“我让他做事情的时候都给他解释清楚为什么可以做,为什么不能做。但是有些时候他就是不肯放弃自己的想法。往往我们两个会因为讨价还价折腾的筋疲力尽,这不又半个多小时过去了,有些时候我气的都想抓狂,什么事儿都要提条件,真是愁死人了!”

跟孩子讲道理,解释原因,顾及孩子的想法,肯定比简单的命令孩子要好,但是好言相劝也不能没完没了。否则,孩子往往会利用某些场合经常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这既背离我们跟孩子讲道理的初衷,还容易被孩子牵着鼻子走,导致规则的不能实施。

越跟孩子讲道理,他越爱讨价还价,有时孩子更需要一个强势的妈妈

孩子为什么会讨价还价!

“你刷完牙,我们就去坐过山车好不好?”

“快点吃饭,吃完饭给你看动画片”

------

这些话是不是特别的熟悉?

想要解决问题我们需要追根溯源,孩子讨价还价之前,往往是父母先自己提出了某些条件,由此养成了孩子听话,顺从前会先想“我能得到什么好处”的习惯。

本身在孩子眼里,周末爸爸妈妈都休息,我却要去上兴趣班。你们都看电视,却让我写作业,这好不公平啊,我需要要点什么补偿一下,这样才公平嘛!父母干嘛老在我玩的正高兴的时候打扰我,不是让我干这个就是让我干那个,我要讲条件,多少可以还回点自由来。

由此可见,讨价还价都是父母教给孩子的!

越跟孩子讲道理,他越爱讨价还价,有时孩子更需要一个强势的妈妈

孩子讨价还价的坏处

父母失去控制权

孩子经常性的讨价还价,作为父母,我们会对局面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嘴皮子都磨破了,却还没有和孩子就一件小事达成协议,这个时候往往父母会感觉疲惫,疲惫会让我们情绪失控,结果我们从本想做的民主父母,变成了暴怒父母。也有一些父母会妥协,直接没脾气随孩子去了。但是没有规则的孩子岂不是更糟糕,以后更难管了。

拉锯战中浪费时间

在孩子和父母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浪费在争议之上,就像我闺蜜的儿子刷个牙只需要3分钟,谈判用了半小时。孩子从父母身上挤牙膏似的挤出一点利益,却浪费了双方太多的时间,让孩子丢失了专心思考和行动的时间。

成长的主动性丧失

孩子讨价还价成了习惯,每一次成功之后,他就开始准备下一次交易了。长此以往,孩子会计较任何事情的即时效益,看不到好处就不做。他不再出于兴趣去学习新的东西,也不会主动去探索,更不会有责任心和同情心,因为在他眼里一切都是可以用来交换的。想让我写作业?先说给我什么好处!任何事情不是“我要做”而是“要我做”,人生成长的过程变成了被动状态。

越跟孩子讲道理,他越爱讨价还价,有时孩子更需要一个强势的妈妈

危害这么多,我们怎样避免孩子讨价还价?

1、原则性的事情从来不讲条件

比如吃饭的时候不看电视,就别跟孩子说“吃完饭给你看电视”,这样孩子会动不动的就跟父母讲条件。从最开始就什么条件都不讲,该要求他时提出要求并督促执行就是了。

对于一些可以允许的事情,直接允许,而不是作为条件来说。当父母双方对一件事情的处理方式不一致的时候,在孩子面前维持原判。可以等孩子离开这个环境之后,父母再去协商,否则孩子很容易在父母之间投机取巧。一时拿不定主意的,可以跟孩子说:”我们协商之后再告诉你结果。“

越跟孩子讲道理,他越爱讨价还价,有时孩子更需要一个强势的妈妈

2、拒绝要讲明理由,但绝对不要掺杂”条件“。

”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对眼睛和消化都不好,我们吃饭的不看电视!”这本来没有毛病,但是往往孩子不会因为我们的解释就妥协,他可能会接着闹,结果有些妈妈就说了:“你乖乖的吃饭,我就给看你一会儿。”这个时候直接破功。

当我们对孩子说“不行”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孩子明白“不行”的道理。注意,这个解释千万不能掺杂“条件”。说完就必须按照不行的方式来执行。

但是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共同商讨。比如,孩子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安排,就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只是,父母必须掌握主动权,不能与孩子无休止地讨价还价。

一定坚持做到令行禁止。如果说“不”后父母又对孩子作出协或让步,这不仅会失去父母的威信,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的恶习,让孩子更喜欢讨价还价。所以,父母不要随便乱说“不”一旦说出口就要坚持,做到令行禁止。

越跟孩子讲道理,他越爱讨价还价,有时孩子更需要一个强势的妈妈

3、专制下的民主,强权下的自由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民主,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感受到自由,只有专制才能感受到民主的珍贵。

当我们在在家庭内部发扬民主之前,我们内心要有一个底线,再跟孩子约定个最终解释权。让孩子知道任何“讲条件”的行为都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父母有最终解释权。设立最终解释权,就是为争论设一个底线,以确保父母的权威。

越跟孩子讲道理,他越爱讨价还价,有时孩子更需要一个强势的妈妈

4、多精神精神鼓励,少物质奖励。

“你考前三名,给你买手机!”“你考100分,给你100块!”这是我一个咨客跟孩子谈条件时候用过的,结果这个孩子不给钱就不去上学了。

很多时候当一个家庭用物质条件来换取孩子行动的习惯时,往往孩子孩子会越来越难缠,因此,要多倡导精神鼓励,如拥抱、抚摸、口头夸奖等。

拥抱本身会换来孩子的妥协,这种妥协与物质换来的妥协不同,往往是有益的。因为拥抱传达的信息是:我相信你能做得好,你也有责任做得好。

讨价还价我们最好是消灭在萌芽的阶段,如果已经形成了习惯,也可以让孩子感受一下讨价还价带来的后果,比如因为时间上的延误,影响了他的休息和娱乐,或者是因为迟到导致了老师的批评。别心软,让他承受后果,这也会促使孩子减少讨价还价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讨价还价   令行禁止   孩子   作业   过山车   强势   民主   好处   物质   父母   事情   规则   习惯   条件   妈妈   精神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