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一万句,不如好好做好这件事

文:陈乙文

1

很多父母说,其实我也想做不吼不叫的父母,但是孩子一旦发起脾气来就不管不顾,好好讲道理根本没用!最后逼得我发火、动手惩罚他。真是很无奈啊!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有什么办法能不吼、不叫、不惩罚,也能让孩子懂事、听话、讲道理?

方法当然是有的。但我们得按照大脑的工作规律来办事。

人的大脑分为上层大脑和下层大脑。上层大脑负责理性和思考,而下层大脑负责感知情绪和原始冲动。

父母一定要明白:小孩子的下层大脑天生就很活跃,因此孩子注定活得更感性、更冲动,容易陷入各种情绪。

所以,当你发现你的孩子因为一些事开始闹脾气、有情绪,就立刻告诉自己:孩子的下脑已经开始活跃啦!下脑活跃意味着上脑会暂时停工。这时孩子的理性是“关闭”的。

吼孩子一万句,不如好好做好这件事

2

很多家长误以为,误以为梳理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道理,就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开始具有理智。比如有家长对掉了冰淇淋而伤心大哭的孩子说:“你别哭了!这是你自己不小心嘛!你想想也该知道,发生过的事情是没有办法的。掉了就算了。” 甚至还有家长会对着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孩子说:你别哭,你好好说。哭是没有用的。你好好说,妈妈才肯听……

但事实上,大脑并不是这样的工作的。在孩子下脑活跃、上脑宕机的时候,家长滔滔不绝的道理,只不过一大堆持续发出刺激的信号。过多的信息输入,只会越加刺激下脑,让孩子感到更多压力和恐惧,结果让孩子情绪更加混乱。这就是为什么你常常会看到,有时家长道理讲得越多,孩子就哭得越大声、越绝望!年龄越小的孩子这种反应越是明显。

家长如果对此一无所知,就会误以为孩子是反抗、是不听劝外、是无理取闹,结果就越说越生气。最后导致忍不住大发脾气,弄得大家两败俱伤!

吼孩子一万句,不如好好做好这件事

家长要牢记这个大脑工作原则,不要在孩子下脑活跃的时候去讲道理,也不要强人所难地要求孩子立刻不哭、立刻恢复冷静!孩子负责理性的上层大脑远远还未成熟。要调节好原始冲动的下脑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孩子才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帮助!

想要不吼不叫也能让孩子懂道理,做法是:碰到孩子有情绪,别开口讲道理。第一步要做的,是立刻安抚下脑,让激动的大脑恢复冷静!第二步再调动上脑出来工作。这时我们期待的理性沟通才会发生。

接下来,我们就来讲讲“先安抚下脑,再调动上脑”的具体方法。

吼孩子一万句,不如好好做好这件事

4

安抚下脑的必杀技:情感连接

美国脑科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博士,在他的著作《全脑教养法》一书中,强调

了安抚下脑的最佳方法:做好充分的情感连接。

具体做法是:先专注体会孩子当下的感觉和心声,然后把这种感觉说出来;借此向孩子表达:你完全理解并接受他的感受。举个例子,比如孩子的冰淇淋掉在了地上,难过得放声大哭。这时家长就应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失望吧。冰淇淋没得吃了,真是太心疼、太可惜啊!”

通过这个句子,孩子可以获得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其一是原来我这样的难过的感觉叫失望、心疼、可惜!我的感觉是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

其二是妈妈很理解我的感受。

吼孩子一万句,不如好好做好这件事

大家不要小看了得到“被理解的满足”。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在情感上的认可都会带来巨大的安慰作用。成年人常说的精神共鸣、心心相印的美好,都指的是这类情感上的呼应。

对小孩子来说,依赖父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父母的情感支持会带给孩子巨大的安全感和安心感,帮孩子解除大脑中的压力警报;所以,情感连接可以快速安抚下脑。这时孩子的上脑才得以开始工作,理智才会出来主持大局。

这时候或者不需要你讲什么道理,孩子也能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

有的父母会说,我不熟悉这种方法,所以一时半会儿还真看不出孩子有什么感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至少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你感到很不舒服,你感觉有点不高兴。我知道了,我在这里!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渡过难关……

虽然不舒服、不高兴是一个笼统的表达,但是这个句子表达出一种愿意与孩子共同面对情绪冲击的态度。仅仅这样简单的“我知道了!我在这里!”也能发挥出惊人的安慰效果,帮助孩子重新冷静。之后,父母就可以根据需要,就事论事,通过讲道理来解决问题。

吼孩子一万句,不如好好做好这件事

5

说到这里,就会出现一个最常见的担忧:

如果孩子的确是做错了,父母也要认同他的情绪吗?这样算不算是溺爱呢?总是认同孩子的情绪,会不会导致孩子脆弱、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呢?

我们要明白,认同孩子的情绪,并不代表着认同孩子的行为。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失控,不正说明他还能自如地动用上脑来驯服下脑,这恰好反应出孩子正需要多做整合大脑的练习,才能一步步实现自控。采用情感连接,帮助他们安抚下脑、多使用上脑,不正是最高效、最有力的练习吗?这也正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帮助!

如果父母不注意情感支持,采用惩罚等暴力手段,或者冷漠以待。那么孩子会因为恐惧而停下,或者是因为疲惫不堪而停下,但是无论哪一种,都不是动用了上脑的结果。这样长大的孩子,就会养成只有在感到“尽兴”或“害怕”时才会自控的习惯;他用理智监管冲动的能力,始终是弱的。这并不是真正的自控,也不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

只有接受过充分的情感支持,孩子才有后来的机会去不断经历自我调节,从而真正成为勇敢、平和而自律的人。请牢记这一点,为了孩子的将来,而做好充分的情感连接!

吼孩子一万句,不如好好做好这件事

6

情感连接的加强技巧:

除了语言支持之外,孩子哭的时候,请赶快抱抱他吧!别光看到表面上孩子凶巴巴的样子,其实这是孩子被激起了抵抗的本能。孩子这时的大脑中是充满了混乱、紧张和压力的。这种感觉是非常痛苦的!赶快给孩子一个拥抱!或者轻轻拍拍他的头、他的背。用肢体动作表示情感支持,有时比语言来的更有力!

还要补充的是: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并不是说一次“我知道了”或者抱一下,就能让所有孩子恢复冷静。你得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情感连接的次数。只要看到孩子还在情绪之中,还没有做好准备思考,就不妨再多做一些情感连接。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还不到3岁,当他陷入极端情绪时,家长还可以抱着孩子摇一摇,轻轻地跳一跳,来个举高高。要知道,身体位置的改变可以很有力地打破下脑的主导,让孩子的上脑重新开始工作。一旦从情绪解脱出来,恢复理智,孩子就等于得到了一次成长。

吼孩子一万句,不如好好做好这件事

7

对于教育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眼睛是看不见的。给孩子充分的情感连接就是如此。我们每一次对孩子的情感支持,会内化成一块块基石,塑造了孩子认识世界、认识他人以及认识自己的方式。与此同时,每一次与孩子联通情感,也是我们认识生命、拥抱幸福的时刻!愿有更多父母能开始享受情感连接带来的力量。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孩子   下层   自控   大脑   理智   冷静   理性   冲动   活跃   情绪   道理   家长   父母   情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