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在这个“内向外”解析专辑里,我已在强调了内向的本质——内向不是缺点,而是大脑对一切更敏感。因此内向的孩子自然需要多一点时间来融入环境,来安抚自己的头脑。如果家长能看懂这个本质,就能放下对内向孩子的偏见,转而看到他们了不起的天赋!

为此,就有读者提问:我就是一个内向的人。我从小就胆小、不讨父母喜欢。我觉得自己根本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为此非常痛苦。我实在是想不出来,内向还能有什么好?还能有什么优势呢?

这就是“偏见”带来的伤害。因为我们总是想也不想就吹捧外向、贬低内向,导致很多内向者自己都无法看到自己的好!

今天,我们就来正本清源,说说内向究竟能带来什么了不起的天赋!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天赋一:善于独处

内向者第一个独到的天赋,就是:善于独处。

“善于独处”意味着孩子更擅长头脑的活动,更专注,也更具有耐心,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会更有创造力。

正是这一点,恰巧是很多父母的担忧。父母会觉得“善于独处”大概就可以与孤僻、社交无能和古怪画上等号。

所以,你一定看到过——忧心忡忡的妈妈把正在自己捣鼓玩具的孩子叫起来,说:“你别一个人呆着了,赶快去和小朋友们玩!”再三督促后,孩子才一脸不情愿地站了起来……

甚至还有家长直接问我:老师,我的孩子就喜欢一个人呆着,这可怎么办?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善于独处”怎么会是一个缺点呢?

这是他们的大脑自然做出的选择。喜欢独处并不是因为害怕和人交流。确切地说,孩子们主动选择独处是因为这样可以排除一切干扰,方便他们专注地做好一件事。

脑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所谓的多任务的工作,也就是在不同的任务上来回转换,并不是最适合大脑工作的模式。多任务工作只会降低工作效率,导致失误率大大增加;同时还会造成大脑极大的消耗。

而内向的人似乎天生就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的头脑会主动“排除”不必要的刺激,主动选择进入“专一工作”的模式。

这样一来,内向孩子的大脑运转起来更有效率,思维能力会在同龄人中更加突出。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事实上,有很多杰出的艺术家、工程师、发明家、作家都是具有内向特质的人。《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就一点也不喜欢聚会,但也不妨碍她创造出就是一个宏大、复杂、扣人心弦的魔法世界。

查尔斯·达尔文、玛丽·居里都经历过相当长时间的孤独工作,但这也不妨碍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开拓出新的知识架构。

内向的孩子善于独处”其实是一项天赋。

就好像外向的孩子擅长制造话题一样,内向的孩子天生就能排除干扰,能“享受”头脑高速运转的状态。正因为如此,他们会更耐心、更专注;这样对孩子显然更容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成为真正的精英。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多各领域的精英的研究就表明:

善于独自学习的人能学到更多东西。那些伟大的人都花了很多的时间用于,这才是取得杰出成就的关键。

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一个人呆着就贸然地批评他、打断他,要推他出去社交。这样只会让内向的孩子觉得没得到理解,变得烦躁而低落。

内向者正是因为擅长独处,热爱思考和研究而富有创造力,又因为经得起寂寞,擅长坚持而容易变得伟大。这恰恰是内向孩子具有的独特闪光点!

天赋二:善于思考

内向者的第二个天赋就是:善于思考,有独立思想和见解。

苏姗·凯恩在研究了大量内向者之后,说:“内向者天生拥有高超的洞察力与理解力。他们总会有独立的思想和见解。他们善于将外部信息进行整理吸收,变为自己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全盘接受或否定。”

比如,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去做客,一进门就对自己带孩子说:“快跟叔叔打招呼!”内向的孩子这时候很有可能会躲妈妈背后不吱声。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这时,妈妈肯定会抱歉地说:不好意思啊,我这孩子胆子小、不懂礼貌。

——这就是对内向孩子深刻误解。

内向的孩子并非不懂礼貌,而是他们的大脑往往会有更长的回路,需要思考更复杂的内容。

比如刚才这个情况,内向的孩子很可能会在想:这个叔叔是谁?我以前见过他吗?我为什么要和他打招呼?他们头脑如果找到了需要的答案,他们就会开始进入“行动”环节。这时候如果需要打招呼,他们大概率也会自然做到的。

一位妈妈留言说:

我的孩子不爱说话,闷闷的,走到哪里都显得木讷。但是后来我观察发现,他一点都不笨,他只是想得更深入而已。每次讨论问题的时候,他说得也许不多,但却能切中要害;而且他总是提出新的观点。有时候成熟得让我觉得他不是个二年级的小孩!

内向者天生活跃的思维能力,其实能给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莫大的优势。但为什么有许多内向的人在后来表现出的不是聪慧过人,而是“胆小、木讷、孤僻”呢?

真正造成问题不是内向这种特质,而是一路上持续不断的攻击、否定和缺乏保护。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内向的孩子再有天赋,也是孩子;如果他们总是得不到保护,总是不断收到“你不够好”、“你就是生来性格不行”等等攻击,他们是很容易就产生自我封闭和自我否定的。自我封闭,躲回一个人独处的世界,是受伤的孩子抵御痛苦、保护自己的本能。

家长如果能够看重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应该明白:

我们的态度和言行决定了内向孩子的发展发展。

内向孩子的家长至少要做到,别当众否定孩子,别把“内向”污名化,别把“不合群”、“没礼貌”等各色标签贴到他们头上。

内向孩子当然也是要学礼仪的。但是要给他们的大脑多一点时间学习和思考。内向孩子是非常聪慧的。他们同样会非常迅速地理解“世界游戏规则”,从而更好地表现、表达自己。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我曾经问过一个内向者:“那后来,当时小小的你是怎么就做到‘见人就打招呼’的呢?不害怕了吗?”

他回答:“那是我虽然小,但是我很快发现,其实我们生活里会出现很多闲杂人等,真的就是打个招呼,就再也不会碰到了。所以也不必想那么多,叫声叔叔阿姨过去了就过去了。”

瞧,内向孩子完全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找到与和谐相处的办法的。关键是父母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保护!

天赋三:善于抵抗诱惑

内向者的第三个天赋就是:善于抵御诱惑。内向者对刺激的需求比较少,所以能做到更谨慎、不易动摇、不易被诱惑。

什么样的表现叫做“对刺激的需求比较少”呢?

举个例子:比如去参加婚宴,司仪都会组织些小活动。这时候外向的孩子不需要任何鼓励,就会乐呵呵地上台。对他们来说,要是还能临场表演个节目那就再好不过了;但内向的孩子显然就不那么积极,不愿意去出风头,把自己展现于人前。

有的父母却很受不了孩子的这种性情:“你这孩子学了这么久唱歌,唱一个给大家听听能怎么样呀?”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叫退缩,叫没有进取心。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内向的孩子的确不喜欢出风头,是因为他们真的不需要这些刺激!用脑科学的话说,他们的大脑对“多巴胺”这种物质不敏感。

科学家研究发现,多巴胺是大脑所释放的一种“奖赏化学物质”。如果你的大脑对对多巴胺越敏感,你就也更需要、更喜欢外界的刺激。

外向者的大脑就是如此。所以对外向的孩子来说,表演节目、接受大家的掌声,就好比是在冬日里迎接阳光!不要太开心!

但内向者的大脑对多巴胺不敏感。所以,他们不太需要花时间去做出风头、结识新朋友、尝试新游戏这些事。

对他们来说,读书、深度思考才是获得满足感和能量的来源。万一在出风头的过程中,刺激涌进来的太多,内向者还会很快精力不济,觉得又烦又累!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或许有人会说,对多巴胺敏感,喜欢社交,能多点机会,生活也更精彩,岂不是更好?

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追求刺激,外向者往往会忽略应该注意的警示信号,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有研究表明,外向者会比内向者更容易在车祸中丧命,更容易因为意外或伤害而住院,更容易吸烟、参与高风险运动、犯罪和离婚等。这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容易走向与自身能力不符的过度自信。

那个内向的孩子,远比你想象的更优秀

而内向的孩子,因为大脑的特性,他们能更容易抵制诱惑,避免风险,在泡沫中看到问题的本质。内向孩子会因此有更好的毅力,能解决复杂问题;他们还更善于躲避情感陷阱,同时抵制那些金钱、纵欲等肤浅诱惑。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内向者作为团队领导人时,更能保住成功!

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并不是想说内向会优于外向。其实,用性情来抬高一种人、贬低另一种人本身就是很错误的想法。任何一种性格,都会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只是内向者承受的偏见太多,我特别想再此说说这些被偏见掩盖的宝贵之处。

最终的最终,无论外向也好、内向也好,都不是重点。重点是作为父母,我们要始终站在孩子这一边。孩子具有什么天性,我们就努力去发展他们的天性。孩子不需要满足我们的想象,而是应该努力完成对自己的探索。没有什么比做好自己更让人幸福的了。

在此,祝福所有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

如果你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并转发。欢迎关注我们——自在读书会。用知识打破偏见,让头脑和心灵发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孩子   多巴胺   偏见   社交   天赋   善于   大脑   头脑   敏感   家长   父母   妈妈   优秀   时间   喜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