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摔死了女儿生病的宠物狗:孩子和父母的欲望冲突时,怎么办?

文:卿晨

图:网络

看了一个视频:爸爸从医生的手中夺过生病的宠物狗,当着女儿的面将狗从空中抛下,摔死在地上。女儿足足愣了两秒之后,哭着扑打爸爸。

爸爸摔死了女儿生病的宠物狗:孩子和父母的欲望冲突时,怎么办?

原来是女儿很想养一条狗,爸爸买了一只便宜的狗,却没想这只狗生了病,爸爸和女儿带着狗一起到宠物医院,希望能把狗治好。没想到医生诊断后,给父女俩报的医疗费用超过了爸爸的预期,于是想放弃治疗,但女儿不同意,继续哭闹,希望爸爸能出钱治狗。

在各种纠结中,这个爸爸做出了让人很难以接受的举动:当着女儿的面摔死了狗

有网又说:这个爸爸做的太极端了,怎么能当着孩子这么做,孩子会留下阴影

为什么小孩子都喜欢养宠物?

有专家指出:当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的时候,孩子是处于弱势群体,而当孩子和宠物在一起时,宠物是处于弱势群体,孩子是属于强大的一方。
长期被父母压制的孩子希望有一个情感输出的地方,体现出自己的强大,而宠物是最好的选择。

孩子们到5岁左右,就会跟家长说我想要一只小猫或小狗。这个时候是因为他们已经觉得自己变得强大,想去照顾弱小,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孩子生活在父母的权威之下,孩子和宠物会比较亲密,会去照顾宠物,和它说心里话,和宠物玩,都能够体现出孩子对宠物的责任心,爱心。

但家长有自己的想法!

爸爸摔死了女儿生病的宠物狗:孩子和父母的欲望冲突时,怎么办?

当养狗的欲望撞上不想养狗的欲望

想养一只宠物狗,这是孩子的欲望。面对孩子的欲望时,我们有多种选择。

1.直接拒绝

妈妈,我想养一只狗。
不行!很脏。
不行!狗要咬人。

这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回答。

你看,是不是家长们都站在绝对权威的一方,压倒性的拒绝了孩子?从自身的角度来看:因为自己不喜欢宠物而直接拒绝了孩子养狗的欲望。

很多家长会习惯性的认为孩子的所有欲望都需要父母亲力亲为来帮助完成。潜意识的把孩子养狗当成是自己需要养狗。

比如认为孩子不会坚持下去,不知道如何养狗,铲屎、洗澡、驱虫、遛弯…都会成为自己的事情。

而我,带孩子之余,还得带自己不喜欢的狗?

所以会觉得孩子的欲望超越了自己的欲望,我拒绝满足这个会损害我利益的欲望。

2.无条件满足

与直接拒绝的家长相对,有一部分家长是无条件满足的,孩子要什么有什么。但无条件满足的弊端有很多:

孩子不懂得珍惜。
会养成孩子娇惯的性格。
父母与孩子之间,只能通过Yes 或 no来进行沟通。
孩子没有责任心。
孩子不会从欲望中获得经验。......

像上面这个新闻:爸爸肯定是无条件满足了这个孩子养狗的欲望。我不管是狗本身带病还是狗在成长过程中生病,爸爸不愿意支付超过预期的治疗费,而拒绝了孩子治狗的欲望。

而孩子不理解,狗养的好好的,为什么不治了?

3.正面面对

不想孩子养狗、不想闻到宠物的味道、自己不喜欢宠物狗、只想自己的家能够干干净净、并且自己不要花时间去打理宠物狗,这是家长的欲望。

用自己的欲望去拒绝孩子的欲望通常并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与其让自己纠结孩子的欲望牵涉到了我的欲望怎么办,不如让孩子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需要付出什么?再来商量。

爸爸摔死了女儿生病的宠物狗:孩子和父母的欲望冲突时,怎么办?

当孩子说养狗时,我的建议

当孩子有了欲望怎么办?

孩子想养一条狗,无非是想让自己有一个小伙伴儿,可以自己去照顾小动物,体现自己的强大。

这是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有利的一个细节。

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欲望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当孩子自己的能力与自己的欲望完全匹配,自己满足自己不再求助父母时,我们常常会说:孩子长大了!

人一定要能够正视欲望,分清楚欲望的对与错。错的欲望可以使人万劫不复,对的欲望可以让人保持进步。

1.面对黄赌毒这类原则性错误的欲望,家长一定要及时制止。

2.好的欲望可以让孩子从中学习,家长要做好引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件事情的处理方法,孩子就会有样学样。

正如网友担心:因为不想支付医疗费,当着孩子的面将病狗直接摔死了。当爸爸躺在病床上时,孩子会不会因为不愿意支付高昂的治疗费而拔掉爸爸的呼吸机呢?

在孩子面前把狗摔死,这本身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定的阴影。在孩子心中:爸爸是我的权威,狗是我的朋友。权威处置了自己的朋友,换成是你,你会难受不?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爸爸摔死了女儿生病的宠物狗:孩子和父母的欲望冲突时,怎么办?

看见欲望的本质

欲望是一个看不见的想法,也是一个个够得着的做法。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能看见正前方,不知道左右以及背面。

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全方位的认知。

比如:养狗这个欲望,孩子只会在意养狗有多么好玩。却不知道养狗不是一件事情,而是有很多件小事构成的。

如何选一只健康的狗?狗生病了怎么办?狗的吃喝拉撒怎么弄?狗遛弯儿的时候谁去?什么时候去?在哪里去?准备将狗养多久,一年还是10年?

如果家长不帮助他分析这些小事,不让他经历这些小事,他永远不知道养狗具体是做什么。

就好像我们常常问孩子,你以后长大了要做什么?

孩子们也许会说当老师,做科学家。

再问当老师是做什么的?科学家是做什么的?

孩子的回答就会变得非常模糊,因为他答不出来什么是当老师,什么是科学家。

他只能看到一个欲望的表象,看不到这个欲望的本质。

而有时候孩子想要表达一个欲望也是有本质原因的,但通常家长也看不见,常常认为孩子是无理取闹。

爸爸摔死了女儿生病的宠物狗:孩子和父母的欲望冲突时,怎么办?

1.尊重性的平等交流

孩子是单纯善良的,而父母有着成年人的复杂。当复杂面对单纯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所以对于孩子一定要蹲下去和他平等性的交流,尊重他的想法。听清听完孩子的话,才能知道孩子的真正想法。

2.用事实说话。

尹建莉老师说:大人常说孩子不听道理,其实孩子是最讲道理的人。

想一想,走在路上孩子说要吃冰激凌,你语重心长的告诉他:你的牙齿坏了或者是生病了,医生说不能吃冰淇淋。孩子是不是就很听话不吃了。

在孩子的眼里,山就是山。跟孩子用事实说话是最有效的方法。

3.给孩子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

狗需要吃狗粮,狗粮一年要多少钱?这些钱就一定是父母的支出,狗狗生病了看病、洗澡美容等费用也是父母支出。那么父母的承受范围是多少?愿意给多少钱、给多少经历时间在帮助你完成养狗的这件事情上?

对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尹建莉老师还说:孩子的接受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我们只要给予他一个合理的超过他的心理预期的范围,他都能够很好的接受。

换句话说,我们在养狗之前,就应该和孩子进行一个对未来的具体性事宜的沟通。

是你要养狗,那么你就应该先去学习怎么做到这些事情。比如谁负责铲屎,谁负责遛弯,谁负责狗的狗粮…不管是用实际行动也好,还是用口头表描述也好,让孩子先知道养狗不是一件事,而是有很多件小事构成的。

因为孩子没有对你的承受范围有了解,所以他就当然会觉得你应该满足在这件事情上的所有问题。

你没有告诉孩子你的底线在哪里,孩子就认为你需要无条件付出。

爸爸摔死了女儿生病的宠物狗:孩子和父母的欲望冲突时,怎么办?

遇到欲望冲突怎么办?

孩子往往不能处理好事情的背面,刚好就是父母的正面。

自己养的狗生病了,没钱治疗,这是自己的欲望在冲突。

自己养了狗需要他人花钱来治病,但他人不愿意。这是自己的欲望和他人冲突。

那么面对各种冲突怎么办?

1.做好心理预期建设

如果是孩子,家长需要告诉他各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让他对自己的能力、未来进行评判。帮助他建立起自己的心理预期。

孩子的欲望总是没有尽头,孩子总是不能坚持,总是给孩子擦屁股…所以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欲望时,同时也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心理预期。

孩子考试,就会有好与不好的结果,孩子养狗,就会有养病或养死的结果。

家长的认知更全面,孩子和自己的心理预期越建设的完善。

学会未雨绸缪,是人生进阶的重要手段。

2.建立欲望底线

事件中的爸爸显然是损害了孩子的情感,同样,孩子的欲望也损害了爸爸的利益。

社交行为中不损害他人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但是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无所不能的。

如果视频的爸爸给孩子讲:生病了没钱医,作为爸爸也很难受。要不换一家医院,只要不超过我兜里的钱,都可以医治?我很抱歉只能在经济上支持这么多,如果找不到其他便宜的医院我们就放弃。好不好?

这样至少比摔死狗让女儿难以接受的好啊!

同样在家庭里,父母对孩子也应该有底线。要让孩子知道,你的那些行为伤害了我们的利益。家长对孩子的欲望底线在哪里,有了底线,彼此就不会伤害。

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自己不管是找别人帮忙还是自己努力去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欲望,才是正确的方法,也最能凸显一个人的情商高低。

爸爸摔死了女儿生病的宠物狗:孩子和父母的欲望冲突时,怎么办?

3.接受事实

欲望没有被满足,这种情况肯定会发生。如何面对这种结果这对一个人非常重要。

回到事件中,抛开父亲摔狗的做法。这个家庭没有多余的钱去支付治疗费是个事实,但是孩子不能接受。

其实父亲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给孩子讲清这个事实。能接受的事情多了,孩子也就自然强大了。

很多弱者因为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而造成严重的后果。接受既定的事实,是强者才能拥有的心态

​心平才能气和,气和才能人顺,人顺才能做事。我觉得要心平,就是把欲望控制在一个自己能够驾驭的领域内。——冯仑

正视无法满足的欲望

像新闻中狗狗生病了是事实,但是爸爸觉得的医疗费“贵”,这个概念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有点模糊。与其告诉医疗费很贵,不如直接把兜里的钱摆出来给孩子看,医生说要三千块,我只有三百块。怎么办?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欲望,有的实现了,有的无法实现。

孩子:狗生病了,我想把它治好,但是爸爸不愿意掏钱。

父亲:医疗费用太贵,我不愿意支付这笔钱,我觉得没有意义,他只是一条狗。

最终在这个故事里,爸爸采取了一个令双方都很难以接受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欲望。

从是否要养狗的这个欲望,到狗生病了,到底要不要治的这个欲望。一个欲望接着一个欲望,一个冲突接着一个冲突。

爸爸摔死了女儿生病的宠物狗:孩子和父母的欲望冲突时,怎么办?

正确面对欲望,才能生活的更好。

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家庭教育大于学校教育。而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在日常行为中在对每一件事情上的态度、做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和领悟能力是非常强的。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父母,不同的做法,不同的态度。就会养出不一样的孩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面对欲望亦是如此。育儿即是育己。

我是卿晨,家有小猪仔一枚,主张懒妈妈养儿子。关注【卿晨养儿记】,分享更多育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冲突   爸爸   欲望   父母   女儿   孩子   医疗费   底线   小事   宠物狗   事实   家长   能力   老师   心理   宠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