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文☞卿晨,图☞网络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曾经发布的一组数据: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岁占第一位(40.3%),其次为14岁(22.7%),11岁和13岁(13.6%)。

近日有很多网友反映,在多本知名儿童读物中,出现儿童不宜的内容。比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出现跳楼自杀情节。

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文中出现的跳楼自杀,并不是真正的死亡教育,而是一种情绪发泄。会引导孩子们在出现负面情绪时选择跳楼。

首先,它不是写的死亡这个概念,如果你说一个动物或者人因为疾病或者意外死亡了,孩子是可以接受的,并且会产生对死亡的思考,这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但是这里它描写的实施死亡的步骤和具体动作,什么爬上楼顶这样的语言,是非常容易被孩子模仿的。

最可怕的是它还是第一人称的描写,“我爬上楼顶”这种写法都强烈的代入感或者说是心理暗示,再严重一点说就是蛊惑,主角的身份设定也是和读者一样的现代社会的普通小学生,这种设定也会让孩子产生认同感。

所以说这样的读物对于判断能力很弱的小孩来说真的是极其危险!


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书籍一直是人们精神粮食,但是面对判断力有待提高的孩子们来说,这碗饭有没有“毒”,还有待日后验证。

现在网络信息发达,面对林林种种的信息,要想辨别出真伪,确实需要一番研究。

给孩子选择书籍等于给孩子选择一种价值观,书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为了保证孩子的精神粮食是有利的,不仅要在孩子阅读这本书之前干预,更要在孩子阅读之后下功夫,抓住阅读前后两个关键点,才能尽量避免孩子“如入歧途”,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阅读前:挑选合适的书籍

一本合适的书,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知识内容,同时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

1、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挑选合适的图书

不同年龄、心智发展不同的孩子,对一些书籍的理解能力不一样。理解能力好的可以去读深奥一点的书,理解能力浅一点的孩子,或者不认识太多字的孩子,就可以选择一些图多字少的绘本。

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2、口碑好的图书

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伟人面对面。”

文学名著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时间的沉淀,它们是书籍中的精华,也是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结晶。

口碑好的书,除了有经典读书以外,还有一些名人传记、经典故事。光是孩子把这些名著经典看完,就需要好长一段时间。

除了经典以外,在经典书上的书籍推荐、知乎豆瓣等网站高分书单,各种图书大奖榜单上的,或者在很多论坛中出现的书籍。

比如在头条搜索“儿童获奖图书”,点击下方搜索卡片,搜索“儿童获奖图书”、“获奖儿童绘本”等进行体验,都能都找出书单,再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选择。

3、鼓励孩子自己选书

孩子们之间也有自己的交流圈,也有团体间流行的书籍。当孩子再有一定的判断力之后,就应该允许鼓励孩子自己去选书。不管是“圈内”的小众书籍,还是教育机构指定的书籍,都可以有不同的尝试。

根据孩子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

选择书籍前,父母适当参与,至少清楚孩子在看什么书,能对书籍内容有大致了解。如果时间充裕,能在孩子选书前,阅读书本,那更能减小事前风险。

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阅读后:帮助孩子思考输出

除了自己给孩子买的书以外,孩子还能从其他的地方获取信息知识。即便你控制住了家里的源头,孩子其他地方接收到信息,却随时不在把控范围内。

所以除了在买书之前给孩子把关,更重要的是在孩子阅读完以后,我们要帮助孩子思考,进行输出,以便纠偏,让孩子“去除糟粕,吸取精华”。

1、听孩子讲书

很多家长把书扔给孩子以后就不管了,其实不能这样!

在孩子看完书之后,最好的方式是听孩子讲述这本书。不管是孩子讲一个片段还是一个小结,或者是一个人物,家长都应该仔细听孩子所讲述的内容。这段复述,代表着孩子对书本的理解。

孩子在讲述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还能让孩子回忆起这部书的具体内容。

同时,在听的过程中就可以判断孩子对哪一些内容感兴趣、喜欢哪一部分性格的人、喜欢什么样的故事,书籍对他的影响怎么样。

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2、问孩子问题

一个合格的观众,一定是可以互动的。

在听完孩子的讲述之后,即便我们没有看过这本书,也可以根据孩子讲述的内容了解大概,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正好可以问孩子!

比如明明有其他的办法,为什么这个人选择这样做呀?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而不那样?

根据孩子讲述的内容,对孩子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深层次的去理解书中的内容。

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3、和孩子讨论

阅读是最能够提高亲子关系的一种方式。阅读的时候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可以就书中的内容进行讨论。

比如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角色?如果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办?我觉得他如果这样就可以度过难关,你认为呢?

和孩子讨论是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的有效方法?即便是孩子不小心对“跳楼自杀”这种事情很感兴趣,那么我们也可以和他讨论:跳下去就s了,为什么要跳?生命只有一次呢!或者,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你会傻傻的跳楼吗?

需要注意的是:讨论不是说服!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平等。

总之我们不要吝啬听孩子表达,当孩子能够自主阅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减少读给孩子听,而要让孩子讲给我们听,让孩子自己去思考。

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结语

很多孩子选择跳楼自杀,或许是他因为看了图书之后记得这些情节细节,所以在自己情绪没有办法发泄的时候选择这样的方式去减轻自己的难过。只是他们不知道,生命只有一次的真理!

如果做父母的能经常关心孩子,平等交流,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比担心图书内容要重要的多!

李雪老师说过:孩子自杀,原因都在父母;成年后自杀,那才是他自己的原因。

不管孩子从书里、还是网络获取到了负面信息,如果家长能从生活中看出孩子的反常,能正确引导孩子,哪里还会有想不开的孩子呢!

儿童读物现“少儿不宜”:抓住阅读关键点,把控孩子的精神粮食

感谢阅读!如有错别字请理解!


我是卿晨,家有一儿,白天全职妈妈,晚上码字、兼职。一边学习育儿知识,一边分享育儿经验。关注@卿晨养儿记,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做个快乐的全职妈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多字   孩子   书单   儿童读物   价值观   粮食   情绪   家长   父母   能力   关键   书籍   精神   儿童   经典   知识   内容   图书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