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落水,58岁吴镇宇心疼落泪:别让你的指责,阻碍孩子的求助

文|卿晨 原创作品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几米

儿子落水,58岁吴镇宇心疼落泪:别让你的指责,阻碍孩子的求助

看到这样一个新闻:常州一个6岁的小女孩在父亲所在的工地上玩耍,当他们父女两准备收工时,女孩不小心触发了射钉枪,导致一根长达7厘米的钢钉瞬间穿进小女孩的胸膛。

孩子一直忍着隐隐作痛,也不敢告诉爸爸。由于当时伤口没有出血,爸爸也没有发现。直到孩子实在忍不了才告诉父母,幸好这根钢钉离心脏还有26毫米!

儿子落水,58岁吴镇宇心疼落泪:别让你的指责,阻碍孩子的求助

孩子有惊无险,但她的做法真令人心疼!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很多孩子在受伤后宁愿自己忍着痛,或者向远在天边的网友求助,也不愿意告诉父母:妈妈,我受伤了!

孩子受伤有三种情况:

一、自己受伤

比如摔倒、跌倒、自己落水、不小心划伤等,因为自己或者在使用他物时不小心造成的伤害。新闻里的小女孩就属于自己受伤。

二、被他人伤害

比如被同学欺负、被其他孩子打、被其他人侮辱等,有第二个人参与的伤害事件。

三、伤害他人

欺负(殴打)了他人,造成他人受伤或者自己受伤。

有些伤害不严重,但有的伤害威胁生命。

儿子落水,58岁吴镇宇心疼落泪:别让你的指责,阻碍孩子的求助

为什么孩子受了伤却不愿意向父母求助?

孩子小时候,碾死一只蚂蚁都告诉父母。慢慢地,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开始和父母有距离,对父母有秘密。哪怕被人拍了裸照,也不告诉父母。从何时起,亲密无间的母子/父女关系就隔了一条鸿沟了呢?

对于生存经验不足的孩子来说,他们更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认知不足,不知道在受伤时怎么办。

1、没有安全常识

就像一根钢钉穿进身体,虽然有点痛却没有流血。那是属于重伤还是轻伤呢?成年人认为异物进入身体,那肯定是重伤。如果孩子看见流血的话,通常也会认为是重伤,即便不会求助,也会惊慌失措。但这个伤口只是有点痛,却没有流血,那会不会就等于没事了?

做父母的总以为,孩子到了某个年龄就自然而然知道某些事情,于是并不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从而常常高估孩子对自身安全的认识。

2、害怕被责怪

孩子都是善良的,他们通常会用通过自己的察言观色来维护整个家庭关系的和谐。

有些伤是自己的责任,害怕自己被父母责怪;有的不是自己的责任,也害怕父母责怪他人他物;有的就是意外,害怕父母自责。

如果自己只是受点小伤,那完全没有必要告诉父母,免得被他们责怪呀!

3.不愿意给父母造成负担

在电影《少年的你》中,陈念被同学侮辱殴打拍裸照后,她也仅仅对着电话那头的妈妈哭泣,并没有告诉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呢?

因为告诉了父母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可能他们不相信,或者他们没能力解决,告诉他们也只是增加了父母的负担。

孩子逐渐长大,心思越来越重,考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开始站在自己的角度、父母的角度,去判断“告诉父母自己受伤”是不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儿子落水,58岁吴镇宇心疼落泪:别让你的指责,阻碍孩子的求助

怎么样才能成为孩子的求助对象

在《爸爸去哪儿》中,当时53岁的吴镇宇和他5岁的儿子费曼之间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费曼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起,而吴镇宇听闻孩子掉水里后,就远远的等待儿子的求助,可是过了很久儿子都不过来。

于是只好自己过去了解情况,并说:你去玩,你继续去玩啊,为什么要这样? 受伤了是不是要回家?要换衣服,不然会生病,你想什么时候回家?

虽然很凶,但也非常贴心地给孩子伤口上药。并且告诉他“父母最爱孩子,有什么事一定要和爸爸妈妈讲”。

吴镇宇说:“因为这件事,希望费曼知道:因为发生意外了,家长不会怪你为什么把衣服弄湿,把脸弄破,绝对不会的。因为天下间,真的没有谁比你的父母更爱你。

儿子落水,58岁吴镇宇心疼落泪:别让你的指责,阻碍孩子的求助

孩子受伤,做父母的常常比孩子还痛。如果孩子受伤而不说,事后父母会更加难受、自责。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必要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成为他们第一个想到的人。

一、教孩子安全常识

孩子掌握一定的安全常识,可以避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伤害。即便不小心真的发生了意外,孩子也应该知道该怎么办。

1、教给孩子安全常识

2、教给孩子正确的处理方法

如果小女孩的爸爸平时就告诉她,工地上不要乱跑、要和各种机械保持距离,那么她就有可能不受伤。

很多孩子知道自己受了伤,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孩子面前演示则怎么办、教孩子怎么办,至少关键时刻可以减轻孩子的痛苦。

孩子的安全问题和他的生活息息相关,父母在给孩子做安全教育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家的生活情况、工作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采用耳濡目染的方法,孩子会记得更牢固。

儿子落水,58岁吴镇宇心疼落泪:别让你的指责,阻碍孩子的求助

二、成为孩子的高级顾问

在《养育男孩》一书中作者提出:6岁以前父母是孩子的保姆,6岁以后要逐渐成为孩子的顾问。那么什么样的顾问能受到雇主的青睐呢?

1、和孩子共情

孩子一哭泣,父母就会立马说“不许哭”,仿佛哭是大罪。其实哭泣本身没有错,父母首先要正视孩子的负面情绪,允许孩子在自己的面前发泄。

也许孩子只是自己摔倒了,他仅仅需要你给他一个拥抱,自己哭一下就没事。

只有感受孩子的感受,才有办法进行交流。

2、会倾听

孩子在说话的时候,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不仅要听见孩子说话的声音,还要听完孩子说的内容,以及留意孩子非语言的语言。比如他的眼神、肢体动作。

肢体语言是不会说谎的,熟悉孩子的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动作来判断出孩子所说的内容是否有假。

3、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父母而言,总喜欢把孩子受伤怪到自己身上来:如果我做的更好一点,孩子就不会受伤。当看到孩子受伤时,就会习惯性生气。

当孩子告诉你,他又摔了一跤,是否你立刻说“你这么笨,怪不得…”“我刚才不是说了吗?果然…”这类的话。

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对孩子的感受、行为做出偏激的评价;也不因为自己的激动,在孩子面前情绪失控。一旦你情绪失控,很可能会吓着孩子,下一次他将不愿意再对你说。

儿子落水,58岁吴镇宇心疼落泪:别让你的指责,阻碍孩子的求助

三、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

你受伤了会向谁求助?一定是你信任的人吧!同样,孩子向谁求助,也是出于信任。

1、以身作则,不做小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是孩子第一个信任的人,但这份信任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直存在吗?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会有自己的思想,逐渐分清对错。如果孩子发现父母有损道德、或违法时,便会在心中把父母的等级降低,逐渐把他们从学习的榜单里踢出。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得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形象。言行举止、优良品德、恰当的处事方法,都会在无形之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力量。

2、提高自己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决定了孩子是否愿意和你说更多的事情。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否则,你就观察不出那些是孩子异常的举动。

不要只关心孩子的考试分数,多关心其他方面:和谁玩了什么,怎么玩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真心。自然他会用心学习。而一味的强调分数,只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远。

和孩子亲密,告诉孩子不能有秘密。即便不想对妈妈说,那也要对爸爸说。

允许其他异性介入。当孩自己和孩子不同性别,有些话不方便讲,可以请求舅舅姑姑等其他亲人介入,让他们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3、不要打击,要给予帮助

孩子向你求助一定是出于信任,把握住每一次求助。面对孩子的求助时,千万不要打一巴掌,再给个糖。这样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你的打击会孩子更难受。

孩子告诉你受伤时,及时检查伤口,先处理伤情,再分析原因,帮助孩子成长。在孩子做的对地方及时表扬,犯错的地方给予批评性的建议,防止孩子下次再犯。

世间万物都在随时变化,保持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感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做个爱孩子的父母却很简单:相信孩子、倾听TA的声音、给予拥抱。

儿子落水,58岁吴镇宇心疼落泪:别让你的指责,阻碍孩子的求助

结语:

意外发生时,再多说什么也无用。

但是在意外发生前提醒孩子做好防患工作;意外发生后,教孩子如何正确处理,才能保证自己生命安全,比指责更有意义。

感谢阅读!

#育儿爆文赛##儿童安全100问#

我是卿晨,小猪妈妈,一边学习育儿知识,一边分享经验。带着孩子码字,如有错别字,请理解。

关注@卿晨养儿记,碰撞更多育儿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期待你的转发、点赞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钢钉   他物   孩子   重伤   小女孩   伤口   心疼   害怕   情绪   儿子   爸爸   意外   常识   父母   事情   小心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