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你需要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健康问题。NAFLD影响20%-30%的成年人。NAFLD可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这种形式的肝损伤有20%-50%的风险发生进行性纤维化,30%发生肝硬化,5%发生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引起肝功能异常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肥胖人群和代谢综合征人数逐渐增多,NAFLD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控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你需要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中,NAFLD有可能超过乙型肝炎成为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严重问题[1]。

肥胖除与NAFLD有关,还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这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约70%的脂肪肝患者有代谢综合征,30%的代谢综合征患者有脂肪肝。胰岛素抵抗(IR)存在于NAFLD患者中,是大多数患者NAFLD和NASH的重要预测因子。NAFL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涉及遗传、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复杂交互作用。目前,NAFLD确切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来降低体重,改善血糖控制、血脂异常和心血管风险[2-3]。

控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你需要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能得益于以下生活/饮食方面的调节:

由于NAFLD和其他代谢疾病与肥胖密切相关,减肥是NAFLD管理的主要关键。在一些NAFLD患者中,通过饮食调整实现的突然或快速体重减轻可能导致肝衰竭的进展。或者,通过手术方法减轻体重,即使术后快速减轻体重,也已经成功地减缓了NAFLD的进展。在一项研究中,体重减轻和定期运动与血清ALT改善和ALT正常化的几率增加显著相关,而体重减少5%(体重增加5%)与持续正常的ALT显著相关[4]。

与对照人群比较,NAFLD患者通常摄入高热量饮食,特别是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形式。其中以饮料形式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增加,使总能量摄入在2001年增至9.2%。有相关研究显示NAFLD患者比对照组消耗更多的软饮料和肉类,其中软饮料是全球添加糖的主要来源。

在葡萄糖耐受正常的肥胖青少年中,适度饮食诱导(低热量饮食)的体重减轻可降低肝内甘油三酯(IHT)含量,改善肝脏和骨骼肌的胰岛素敏感性。

控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你需要知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影响葡萄糖稳态和肝脏中游离脂肪酸的代谢。与低脂、低胆固醇、低热量饮食相比,低碳水化合物、生酮饮食(< 20 g/d)的高脂血症超重受试者体重减轻12.9%,血脂状况改善。

体力活动(PA)是NAFLD治疗中另一种减轻体重的方法。尽管困难重重,PA的增加对NAFLD的管理是非常有益的。已证明,在NAFLD患者中,PA可降低35%的糖尿病和49%的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胡中杰, 张晶. 我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现状[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6, 32(3):552-556.

Nseir W , Hellou E , Assy N . Role of diet and lifestyle change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 20(28):9338.

Thoma C , Day C P , Trenell M I .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2, 56(1):255-266

Suzuki A , Lindor K , Saver J S , et al. Effect of changes on body weight and lifestyle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05, 43(6):1060-106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肝病   碳水化合物   脂肪   酒精性   软饮料   胰岛素   生活方式   综合征   肝脏   肥胖   体重   患者   进展   疾病   饮食   体重减轻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