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突曝惊天丑闻: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欠债百万……

屋漏偏逢连夜雨!


中国平安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


平安突曝惊天丑闻: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欠债百万……

平安曝猛料: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险


8月17日,中国平安公布了前七个月的保费收入。


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期间,中国平安保险旗下4家子公司保费收入合共4775.3645亿元,按年下跌5.19%。其中,中国平安人寿保费收入3015.04亿元,按年下跌3.56%;中国平安财产保费收入1540.05亿元,按年下跌8.45%。


各项数据全面下滑。


数据不好看,保险经纪人的日子愈发不好就更难了。


近日,平安代理人许英琼,实名举报重庆平安人寿以各种手段诱导、逼迫代理人给自己和家人投保19份保单,保费共计273万。


其自称平安公司的领导要求她不要接听任何电话,有人还要她撤掉视频,她说她手上有大量证据,不怕任何威逼利诱,坚决抗争到底。


与此同时,被称为“平安人寿重庆一姐”的段前碧也自曝购买“自杀保单”1480万元。


种种迹象表明,保险公司经纪人或代理人存在购买“自杀保单”的现象,而且似乎还并不是个例,数额还不小。


所谓“自杀保单”,另一种说法是“自保件”,即险企员工在没有卖掉相应保单任务后,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就自己为自己买份保险。


实际上,这基本上是保险行业的默认潜规则,只是之前员工没有举报,或者数额较小,抑或是举报之后没有引起媒体关注。


早在三个月之前(5月24日),自称平安人寿保险代理人的许英琼,在抖音发布了第一条实名举报视频。


平安突曝惊天丑闻: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欠债百万……


在这条抖音视频中,这名叫许英琼的女士,自称自己在平安做了11年,她要举报重庆平安人寿逼迫她购买“自杀”保单,总共19件,合计273万元保单。


这273万中,还有部分是银行贷款。据许英琼所说,为了购买自保件,她申请了平安银行的“白领贷”50万元,这笔钱目前为止还没有还清,甚至还采用“循环贷”的方式购买自保件,贷款共110万,每月利息8000元。无奈之下,许英琼选择退掉部分保单,其中三张就损失了14万元。


平安突曝惊天丑闻: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欠债百万……


不过,几个月过去了,平安也没有做出任何正面回应,举报视频也没有上热搜,没有引起媒体的关注。


可能因为大家觉得抖音里,这样的视频太多,见怪不怪了。


直到8月17日,东方财富旗下著名自媒体红星资本局采访许英琼,才彻底引爆了舆论。


平安突曝惊天丑闻: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欠债百万……


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没钱还要去贷款,贷款的地方是平安银行,退掉保单直接亏损,钱都打了水漂。


如果真是这样,也算是奇葩到了极致:赚客户的钱,赚不够就赚员工的钱。


许英琼说,在平安员工就是客户。


不过,截止到目前,中国平安并未就这一事件作出官方回应。


平安突曝惊天丑闻: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欠债百万……

保险行业乱象丛生


这绝不只是平安,重庆平安人寿存在的问题。


今年2月到4月,寿险一哥中国人寿也因为造假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2021年2月23日,张乃丹发视频实名举报公司大量造假,登上微博热搜 。2月24日,孙小刚称,张乃丹在网络平台所说关于他本人的问题不存在。


2021年4月28日,中国人寿公布“嫩江支公司被举报事件”调查处理结果。通报表示,张乃丹反映的部分问题属实。基于调查结果,中国人寿对嫩江支公司时任经理孙小刚等8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


整个保险行业都是乱象丛生,不是什么秘密。


1、误导消费者


员工为了保单,为了业绩,无所不用其极。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误导消费者。


说得好听一点是误导,本质上就是欺骗行为。


譬如投保告知不充分,故意隐瞒承保信息,诱导客户,只提示收益,不告知风险。


还有就是违规收集客户信息,电话,短信骚扰客户。


2、误导员工


这也不能理解。


在招聘保险代理人时,把行业,职位,前景,说得天花乱坠,只说好的,不提难点。


招聘时,有很多都是要经纪人去推荐朋友,学历要求更是门槛极低,这也导致整个保险行业的员工素质跟房地产中介一样,两个字:堪忧!


面试,培训基本上就是洗脑。


买保险了才能转正,正如许英琼说的一样,招的不是员工,是客户。


完不成任务,就找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去完成任务,实在不行,就是前面说的,自己掏钱,购买“自杀”保单。



3、宽进严出,理赔困难重重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


上大学是严进宽出,之前高考是一座独木桥,进去难度十几级。不过,一旦上了大学,就不一样了,逃课,玩游戏,谈恋爱,很多人在大学里基本上没学到太多知识和技能,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书。


保险则正好相反,宽进严出。


例如重疾险,有的保险员在推销保险时,没有详尽告知风险,给客户讲的就是,什么都赔。


最后,真的要理赔时,网友表示,只有两样不赔:这不赔,那不赔。当然,乱象只是一小部分。

平安突曝惊天丑闻: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欠债百万……

平安突曝惊天丑闻: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欠债百万……

平安还值得投资吗?


员工觉得被套路,消费者觉得被误导,而投资者更是苦不堪言。


A股今天大幅反弹,上证指数上涨超过1%,创业板大涨3%。


快乐都是别人的,与中国平安的投资者没有任何关系。


跌跌不休的中国平安今天继续调整,收盘价每股52.70元,相较于93.22的前期高点,已经接近腰斩。


平安突曝惊天丑闻:员工被逼购买“自杀保单”,欠债百万……


曾经的超级大白马,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1、保险代理人模式不可持续


100万代理人模式此前是平安的引以为傲的资本。


“自杀保险”,只是一个导火索,这种模式根本就没有可持续性。


平安的100万代理人现在已经减少了12万人,下滑幅度达到了恐怖的10%。


2、投资踩雷


早在2018年,平安就开始入股华夏幸福,后来平安养老、平安资管和平安汇通都曾向华夏幸福注资,平安联席CEO谢永林曾经透露平安表内股权和债权对华夏幸福的投资总计超过540亿元,这样的风险敞口引发了市场不小的争议。


在“拯救”华夏幸福上,平安也曾表现出积极联络各方的姿态,但目前华夏幸福化债尚未见到实质性的曙光。


据有关媒体报道,投资华夏幸福,中国平安目前已经浮亏超百亿。


这或许是中国平安股价跌跌不休的重要原因。


2、机构大幅减持


国内公募基金等机构也是相继大举抛售了中国平安,大股东卜蜂集团两次套现达290亿元 外资摩根大通、花旗、小摩、贝莱德等今年来也是频繁调整持仓 ,在港股市场上先增持,后减持中国平安。


“十年铁粉”资深投资人李驰也没了信仰,喊话彻底清仓了中国平安 。


那么问题来了!


暴跌后的中国平安还值得投资吗?


答案是肯定的!


保险行业在中国的空间依然很大,远远没有到达饱和状态。


保险的门槛很高,中国平安作为绝对龙头,依然成长性十足。


投资亏损和机构减持,也只是短期行为,对中国平安体量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中长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机会往往都是跌出来的,现在虽然下跌趋势没有改变,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平安的价值或许会慢慢得到修复。

作者 | 周松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2

标签:保单   平安   嫩江   员工   华夏   重庆   代理人   丑闻   人寿   贷款   保险行业   实名   消费者   客户   幸福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