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作者:八段锦原创,请勿转载。自己过好了,孩子才能教育好,父母想了解如何调整情绪和亲子关系,收听我的音频、关注我就对啦~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文 | 八段锦


2020年5月6日,西安一个9岁女孩因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从15楼跳下。


事发当天下午4点多,小女孩给妈妈发语音说,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字数要写一页半,5点种交。就剩25分钟了,她才写了一页零一行,完成不了了。


她的语气很沮丧,家人就鼓励她尽快完成。


当时她一个人在卧室里写作业,爷爷下楼倒个垃圾回来的功夫,发现孙女不在了,桌子上留着两张纸的遗书。


一张写着: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还有一张写着: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写不完作业多大点事,竟然会自杀?


孩子的行为问题总是被过度关注,为什么拖延、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为什么上课不好好听讲,注意力总是不集中?为什么一点小事你就受不了,还乱发脾气?


但是行为问题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却很少被注意到。


为了纠正这些行为问题,大人还会施加更大的压力,催促、纠正、批评孩子。


出现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无法承受现有的压力了,为什么大人还会认为继续加压可能会变好?


还有一些话也许本意是好的,鼓励孩子不要放弃,但对于不堪重压的人来说,那个意思更像是在说,你这样是不行的


“一次不交作业没什么大不了,也不代表永远不交作业;就算永远不交作业,也不用去死。”


很少有父母愿意给孩子传递这样的态度,大家都觉得,就是应该不断努力啊!


今天八段锦写这篇文章,不是想责怪任何一个父母,孩子一出问题就怪父母,会让父母们更如履薄冰;父母也想躺倒啊,不都还撑着吗?


可能正是因为父母也太辛苦,所以他们没办法给孩子传递轻松的态度。


在一个大人都无法缓解焦虑的社会里,孩子不堪重负的时间变早了,出现情绪问题甚至自杀的情况越来越多了。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青少年自杀率上升最快:不经常体验这三种感受,学不会感恩


如果能意识到问题的真正所在和解决的办法,哪个父母愿意做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01 游戏时,孩子是真实的自己


孩子小的时候,其实社会的压力不需要直接作用在自己身上,因为还有个中转站:家庭。


如果父母能作为一个缓冲,化解掉孩子无法承受的压力,无论社会多么令人焦虑,家庭总可以充当最后的避风港;就怕父母的焦虑也无从宣泄,加倍转移到孩子身上。


曾经有个孩子被老师叫家长,家长去了学校当场给孩子一个嘴巴,那个孩子转身就跳楼了。


孩子能力有限,很难和大人反抗,也说不出内心的感受,一方面受表达能力的限制,还有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承认、或者根本没意识到父母也会有问题。


有苦不能言,只能怀疑都是自己的错,“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孩子毫无负担地表达出真实的想法。


沙盘游戏,也被称作“表达性治疗”,起源于心理学家玛格丽特.洛温菲尔德。


洛温菲尔德从小身体多病,13岁时父母离婚,童年常常是在孤独和痛苦中渡过,这促成了她成年后致力于探讨童年的意义,对儿童有一种特别的慈悲心。


她知道没有孩子喜欢看医生,所以在她的治疗室里总会有玩具,她还准备了一个大盒子,还有沙子。


有一次有个孩子说:“我能把沙子放在盒子里面吗?”


好啊。


孩子就把沙子放在箱子里,接着他又问,玩具我也能放在这里玩吗?小孩越玩越开心,说“这是一个新世界!”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后来,洛温菲尔德就把这种游戏的方式叫做“世界技法”,单亲母亲多拉.卡夫卡向她学习之后,结合“世界技法”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正式创立了“沙盘游戏”


简单来说,沙盘游戏就是在一个铺着沙子、72*57*7cm大小的沙盘里,自由地摆放玩具,触碰沙子。


沙盘游戏很适合儿童,因为他们什么都不用说,在摆弄沙子和玩具的过程中,就能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困惑和渴望,就连最难沟通的自闭症儿童也可以用沙盘作为辅助治疗工具。


这个人性化的儿童心理治疗工具,是由两位经历过困难并对儿童充满情感的女性联手创造的。


不过洛温菲尔德认为,“沙盘游戏不是我发明的,也不是我创造的,是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发现创造的。”


哲学家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个人。”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自己,那就不要剥夺他游戏和开心的权利,因为那更接近他的天性。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02 沙盘游戏治疗实例


沙盘游戏专家赵玉萍在《亲子关系的重建》一书中,讲了一个沙盘的咨询案例。


妍妍是一个16岁的女高中生,她经常头痛,疼起来还会呕吐或者腹痛,去医院检查却没发现任何生理方面的问题。


在沙盘游戏中,妍妍好像对沙子没有什么兴趣,她不像其他孩子那样抚摸或者把玩沙子,而是直接把沙子抚平,然后就起身去拿沙具。


经过10分钟的挑选,她把选好的玩具一股脑地放进沙盘,再进行整理和摆放,并将沙盘命名为“最后的落日”(见图2-3)。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妍妍第一个摆放的玩具是房子,接着她在房子四周放了花草树木、一些白色的小石子、一个男性角色和栅栏。


她还在家的周围摆放了野猪、白熊、鳄鱼以及黑猩猩,这些野兽正对着家门口,小鸟、小猫、小猪和女孩则被她摆放在右下角。


妍妍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孩,她有一个家,家里有爸爸、妈妈,有房子、花草、栅栏,还有很多用来铺路的小石子。


但是,有太多的期待和要求围绕着女孩,这些期待和要求就像图中的野兽,让女孩感到恐惧和焦虑,所以,女孩就逃得远远的,她的身边只有小猫和小猪做伴。


这只小鸟双脚埋在沙子里,想飞起来证明给别人看,却飞不起来(见图2-4)。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这是沙盘作品中典型的“创伤”主题,猛兽包围了家园,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威胁感和不安全感,而主角小女孩却表现出一种无奈又无力的状态。


原来,妍妍的父母经常因为工作的事吵架,在家里凡事都以爸爸为第一位。


爸爸对妍妍的管教很严厉,到现在还有打骂女儿的习惯,女儿有些怕爸爸,曾向妈妈哭诉“不想活了”。


妍妍的爸爸觉得女儿被妈妈过度保护,什么事都找妈妈解决,自己这么做都是为了让女儿变得坚强,不要满足于现在的成绩,要越来越优秀。


妍妍感觉到了爸爸的期待,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她非常想努力提高成绩,但是怎么努力成绩都不理想。


被过多的要求和期待所包围,妍妍已经无力承受内心的纠结和痛苦,她说不出来,但她的身体,通过头痛、呕吐和腹痛的症状代替她发出了求救信号:“我已经尽力了,不要再给我施加压力了。”


沙盘起名为“最后的落日”,代表她的绝望和放弃。


父母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是怎么让这份爱变成动力而不是压力,才是需要思考的。


03 情绪管理的小方法


自然的沙堆是起伏不平的,妍妍把沙子抚平,也许还有一个含义,是想追求表面的“完美”,不想面对深层的“不完美”。


很多家庭明明气氛很压抑,但是谁也不能表达情绪,不满、委屈或者愤怒都被压抑了,谁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形式突然爆发。


专门研究情绪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认为,情绪管理才是父母送给孩子一生的厚礼。(详见渴望孩子永远开朗幸福是个错误:什么才是父母给孩子一生的厚礼? ”)


赵老师分享了几个情绪管理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品茶


体验的要点是:在嗅茶时深呼吸,在品茶和吞咽的过程中,训练自我觉察的意识,感受自我的感觉,把对抗外在评价的力量,转移到体会内在的舒服与快乐中。


这个方法类似于正念训练的“葡萄干法”,当你把意念集中在当下的事物时,对未来的紧张和担忧就可以暂时放下了。


妍妍来访之初的状态是没精打采的,但在嗅茶、品茶、吞咽茶的环节之后,大约过了15分钟,她很自然地用双手把快要遮住脸颊的散发别到耳朵后面,脸上慢慢散发光泽,也有了笑容。


她在专注品茶时,似乎忘记了头痛和不舒服,感觉自己的身体很放松。


每个人都可以用沉浸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来调节情绪,比如到大自然去、听喜欢的音乐、洗热水澡、与朋友交流等。


第二个方法是用OH卡牌(也被称作“OH潜意识投射卡”投射潜意识。


妍妍抽了两次图卡(见图2-5)。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妍妍对第一张图卡的解读是有一个人被关在房间,房间里只有窗户,这个人觉得自己不够好,感觉自己丑陋,很自卑,不想出门;


第二张图卡意味着只要敢于放开,就能“海阔天空凭鱼跃”。


将两张卡合并到一起,不难看出,一念之差就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我们对一件事的看法,比这件事本身更能影响我们的反应。如果能找到并相信更好地解释,就能重新找到信心。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接受世界是“不公平”的,你就可能放过自己


第三个方法是“扔铅球”。


妍妍觉察到自己的头痛是一堵“挡风墙”,可以保护自己不用面对现实。当她感到烦躁、焦虑、想要退缩时,头痛就会发作。


“扔铅球”,就是在意识中觉察自己的心灵垃圾和负能量,像扔铅球一样,把它们抛到九霄云外。


身体出了毛病,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也许是该清理心灵垃圾的时候了。


写在最后


当父母感到焦虑时,常常是他们对孩子的成就和前途没有把握,很容易通过施压的方法想让孩子变得更好。


但是,我们常常会忘记,家庭让人感到温暖和放松,孩子才能不断从中汲取力量;如果你不能切实帮助孩子解决眼下的问题,那他们更需要的,也许只是偶尔躺倒、放弃的自由。


而作为承担更多压力的人,家庭能让父母们感到温暖和放松吗?我们的能量又来自于哪里?


也许学会缓解自己的焦虑和压力,把彼此先作为互相关爱的人存在,父母才有力量做父母、孩子才能安心做一个孩子吧。


· End ·

本期免费赠书

八段锦为大家准备了三本《亲子关系的重建》,感兴趣的来抽奖吧!抽奖详情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更多精彩:

北大心理教授:优秀孩子都病了?别把学校变成精神病院

70%的抑郁症源于青春期,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13个危险信号

最强大脑蒋昌建自曝患重度焦虑症:太自律的孩子更让人担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沙盘   焦虑   父母   孩子   作业   游戏   沙子   头痛   情绪   爸爸   压力   玩具   案例   妈妈   女孩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