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作者:本文谢绝转载。自己过好了,孩子才能教育好,父母想了解如何调整情绪和亲子关系,收听我的音频、关注我就对啦~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文 | 八段锦

首发“给妈妈们的心理学”


林生斌,就是在2017年6月“杭州保姆纵火案中”失去老婆和三个孩子的那个丈夫和父亲,曾用微博名“老婆孩子在天堂”。


不过他在2020年就改回原名了,前两天,确切说是2021年6月30日23点、大庆前夕,他官宣开始新生活,还附上了新女儿的照片。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这么一对,时间就合上了。改名的时候,就是新生活正式开始了,但在大众面前一直是深情人设,不敢说,要捡个不被注意的日子。


01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网友都气坏了,气在哪呢,微博上有个帖子总结得很全面: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当年林某就把案件重点放在地产商赔偿金上,为了赔偿还在小区里违规建灵堂长达月余;


得到赔偿金1.2亿后独吞了,不给前岳父岳母,而他的生意偏偏还是靠前岳父岳母资助起家的;


将品牌和亡妻绑定,明立牌坊实搞营销,还有人扒出妻子孩子去世两个月就注册了品牌;


有人说他和新人17年就认识,18年被路人拍到手拉手,亡妻刚下葬不久就开始来往?(有人甚至猜可能出轨,不过这个没证据);


还有人听他说那句“她终于又回来了”特别受不了,谁回来了?明明是一个新生儿,都不是一个妈生的,怎么能说“回来”了呢?


网友最气的可能是,过去你搞营销也就算了,骗眼泪也就骗了,我们都认了;现在你想生新娃娃你就生,谁也不拦着你,再说也拦不住,但都这会儿了还想硬扯过去,有意思吗?


八段锦相信,林生斌的痛苦不都是为了营销,除非是恶意杀人,否则一个正常人突然失去妻子和孩子肯定是极其痛苦的,哪怕出轨的人(并没有说他),也不会不心痛三个可爱的孩子。


但我也相信,无论有意还是无意,他持续了那么久的“深情”都有刻意表演的成分。


并不是说,林生斌是个无耻的恶人,他以前被抬得太高,现在又被踩得太狠,但他也就是一个普通人吧。


普通人的人性,就是不可能始终如一维持着极高纯度的深情。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巨大的快乐和痛苦都不可能长久,这是人生存的本能,总停留在极端的情绪里,那可是活不长的。


但人类总是放大自己的深情,换句话说,就是自我感动。无论是台上的演员,还是台下的观众,都有这个需要。


也许林生斌开始的痛苦是真的、是撕心裂肺的,可还是被时间冲淡了,但既然被架上高台,也尝到了人设的好处,慢慢就开始主动配合“表演”了。(还有人说他出事后找了网红营销公司发微博,但无法证实)


犯罪心理学家茱莉亚.肖认为,罪犯不是天生的,普通人也有黑暗的一面,关键是要了解和接受自己的另一面。


不要随便站在高台上,那是有荣耀、有利益,但也有巨大的反噬。展示深情的结果,最后往往都变成了彼此的绑架。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02 父母的自我感动


因为写“一得事件”,我在今年3月关注了一得他爹的公号。(详见“育儿博主的学霸儿子,为何抑郁离世?”)


当时公号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更新了,最后一篇文章发表于2020年,讲儿子在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儿子没了,我以为这个号更会从此死寂了。


没想到,5月的某一天它突然“诈尸”了,发出一篇“孤寡老人每天给自己做的菜”。


我当时又替失去儿子的父亲感到安心,又感到有点震惊。


为儿子做了好几年不重样的菜,这是之前媒体宣传父爱最重要的亮点之一啊,如今竟然还有心情再来,不会触目惊心吗,当爹的这是心有多大?


而且一旦活过来,他竟然就更新得越来越密,写他们父子的互动,写儿子有多优秀。


如果不是知道一得已经离开了,看到这些内容你肯定会觉得,这对父子可真好,太值得学习了。


请原谅我的刻薄,这就是我当时真实的心情。


但是冷静下来想想,离开的是他辛辛苦苦养大的亲儿子,我不过是个观众,还代入这么深,他的痛惜,至少不会少于我吧?


对于做父母这件事,我们都太紧张了,生怕出错。我们不接受别人的不完美,其实是不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别人的孩子出了问题,我们要马上证明是那个父母错得离谱,才能保证我们和孩子都不会那样,才能安心。


一得爹是过于自我感动,可哪个父母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就没有过呢,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你不是也常常觉得,我真的就是一心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表现得那么糟糕?


为什么父母都这么喜欢自我感动?


因为明知道自己不完美,可能要对孩子的某些情况负点责任,但就是不想接受现实;如果幻想自己已经很“伟大”了,那至少不用面对自己的脆弱了。


经历那么大的痛苦,总要有个法子活下去。对于不幸失去孩子的人,最重要的还是能走出来,有自己的新生活吧。


被骂也比被可怜好。人生不是活给别人看的,无需被谁绑架。


可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接受普通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是自私的,无论是付出爱还是别的什么,都有自己的目的,还是不要太轻易陷入自我感动比较好。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03 理智的沉静


《天道》里有个片段,看了很让人意难平。


左小青扮演的女警小丹,独自开车时遭遇三个穷凶极恶的通缉犯。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也没有援手,她完全可以也应该马上离开,但她还是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倒车回去,抓住他们。


在行动之前,她给男朋友丁元英(王志文扮演)打了个电话,把情况原原本本告知了他。


后来小丹成功抓捕了罪犯,但自己也壮烈牺牲。她的同事找丁元英了解那个电话的内容,他几乎是一字不差地复述了出来。


可是警察问他说了什么时,他答,什么都没说


接到这样的电话竟然一声都没吭?警察非常惊讶,问他你怎么可能什么都没说,至少要有个提醒和嘱咐吧?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丁元英说,小丹有六年警龄,不需要嘱咐。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警察又说,“用不用是一回事,嘱不嘱咐是另一回事。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无论是同事,还是小丹的家人,都认为丁元英太冷漠了,小丹很爱也很崇拜他,如果他开口劝阻,也许会有效呢?生死关头,为什么要吝啬一句话呢?


这要是父母,肯定会玩命阻止,到底不是血亲啊。为此,家人甚至连葬礼都不让他参加。


刚看到这儿的时候,我也觉得有点过了,但是再一想,又觉得这段和育儿的道理简直太相通了。


父母总喜欢唠唠叨叨,理由不就是警察说的那句,“用不用是一回事,嘱不嘱咐是另一回事”吗?


明知道孩子听不进去,还是忍不住要说,为什么?


不过是让自己安心罢了:我是对的,所以不管你在想什么、听不听,我都一定要说出来,你看我都做到这个份上了,我多爱你啊!


本质上,这也是一种自我感动,明明自己做的是没必要的事,还觉得很有必要;同时还传达了一种信念,我不相信你能做好决定


习惯了自我感动的父母,看不到孩子是什么样子,也不懂他们有什么需要。


丁元英为什么不嘱咐,因为他足够了解小丹,相信以她的为人和责任感,她一定要做这件事,不做那就不是她了。


尽管放下电话开始,他就被巨大的恐惧和担忧折磨得寝食难安;听到小丹的死讯后,他又生生吐了一大口血;


最后被冤枉“不够爱”,连小丹最后一面都不允许见,但他就是不解释。


他认为无需向任何人展示他的感情,该懂的人懂了就好,甚至不懂也行,他做他该做的就够了。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站在她的角度,而不是让自己安心的角度,他没有权利阻止她。


成人的深情里,往往都有“克制”,甚至会显得有点冷淡。因为成年人不会高估了深情,也不会低估了人性。


少一点过度,多一点分寸。


吕嘉健认为一个母亲最好的品格,是蒙台梭利所表达的“理智的沉静”


就像英国小说家罗尔德•达尔在自传《男孩》和《独行天下》里描写的,他幼年丧父,但他的妈妈从来不像其他单亲妈妈那样,过度释放母爱,而总是用一种貌似冷酷的方式来培养他。


达尔中学毕业后不愿上大学,虽然只要他肯,牛津剑桥都是囊中之物。当他告诉妈妈时,妈妈只说了一句:“好吧。”就再也不多话。


后来他考进壳牌石油公司,被派到东非卖3年石油。


达尔写道:“我是她唯一的儿子,而且我们非常亲密。绝大多数母亲面对这种情况,恐怕都会显得相当难过。3年是一段很长的时间,非洲又那么远,中间不能探视。


但我妈妈不允许自己流露哪怕一星半点儿她当时肯定会有的情绪,为的是不破坏我的快乐。


‘噢,你真棒!’她叫道:‘真是好消息。这正是你想去的地方,对不对?'”


二战爆发后,达尔加入战斗,又因伤回国。他好不容易找到妈妈的新住址,通了3年多来的第一个电话。


当他开口问:“是你吗,妈妈?”


电话那端是完全的沉默,没有哭泣,达尔于是知道了,那一定是妈妈,因为只有他的妈妈才会这样拼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


大爱无声。

把爱藏在心里,节制着感情对理智的干扰,这就是一个母亲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但决不束缚他成长的教子之道。


爱有很多种,但真正的深情里一定有“克制”。它可能无法被旁人理解,也难以用言语形容,所以常常是没有什么戏剧感的。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总想感动别人,或者感动自己,如果不是别有用心,那就是一种病,得治。


破解喜欢自我感动的唯一办法,也许就像王志文说的,我只讲事实,不认为。


林生斌再婚生女: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图片来自《天道》截图

· End ·

更多精彩:

北大心理教授:优秀孩子都病了?别把学校变成精神病院

一个沙盘游戏治疗的案例:孩子是怎么和父母学会“焦虑”的?

青春期是留给父母的最后机会,关键的八句话一定要多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深情   赔偿金   岳父   套路   新生活   普通人   安心   理智   儿子   痛苦   父母   警察   得人心   自我   妈妈   孩子   电话   林生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