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纳入孕检|心理学家:对做妈妈难度的低估是产后抑郁的诱因

作者:八段锦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自己过好了,孩子才能教育好,父母想了解如何调整情绪和亲子关系,关注我就对啦~

抑郁症纳入孕检|心理学家:对做妈妈难度的低估是产后抑郁的诱因

近期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特别加大了对抑郁症的防治力度,不仅把青少年列入重点人群,孕产期抑郁症筛查也被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

产后抑郁症从完全不被认识到进入常规医疗项目,妈妈们的痛苦终于被“看见”了。

还记得轰动一时的榆林产妇跳楼吗?那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一个临盆的母亲不堪压力跳楼,两条生命就这样没了。

在那之后,母亲带着孩子跳楼的新闻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怀孕、生子,绝不是某些人眼中像母鸡下蛋一样简单和轻松的事,孕产期本身的生理、情绪变化足以让一个母亲苦不堪言,更不要提迎接自我和家庭变化、教养一个全新生命的难题和责任了。

01 为什么会抑郁

我还记得和大家分享产后抑郁的时候,有个男同学跳出来得意洋洋地说,我把媳妇照顾得很好,她就不会产后抑郁。

什么叫雪上加霜,这就是!貌似很甜,其实很无知。

家人的贴心支持当然重要,但并不是被照顾得好就不会抑郁,反而这种说法容易让抑郁的人把力气都用在痛恨自己和家人不够好的情绪中:

为什么别人的老公(父母、公婆等等)那么好, 难道我就不配?


因为我不够好,才会抑郁吗?

甚至不敢承认自己的问题,更没办法真正解决问题。

抑郁的成因很复杂,可能受孕产期激素变化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完全没必要因此对人性失去信任。


《我战胜了产后抑郁症》的作者凯拉.艾肯,深度采访了10个和她一样经历产后抑郁的女性,发现以下这些因素都可能是诱因:


计划外受孕、或者根本不想怀孕;

经历过流产或者可能流产的危险;

在生产前或孩子很小的时候经历搬家,增加了不安全感;

糟糕的产前护理和分娩体验;

没有足够的医疗支持,比如过早出院;

生育后自己生病了,或者宝宝生病了;


甚至看起来非常优秀而且有力量的外向、自信、独立的事业女性也会抑郁,因为生育孩子和之前的生活方式反差太大


对大部分事业女性来说,照顾小宝宝缺乏足够脑力刺激(对事业男性也是如此,不过他们常常不必照顾孩子)。


如果她们得不到足够的支持会厌倦自己的角色,也会因为生活太缺少激情而变得抑郁。


而且你可能不知道,有些爸爸也会得产后抑郁


成为父母,对谁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产后抑郁需要的不仅仅是药物,更需要对内心的修复和重建。

你以为自己很神奇,造出来一个孩子;但他自有一套逻辑,根本不会按你这个“造物主”的意愿行事,只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抑郁症纳入孕检|心理学家:对做妈妈难度的低估是产后抑郁的诱因

分娩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性的、非常耗竭的经历,而跟新生儿待在一起又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一旦孩子出生,你就有了一份 24 小时不间断的责任

人都是自我中心的,但是新生儿会要求你让出大部分自我,甚至带走你作为一个人的身份认同。

凯拉.艾肯相信,这种巨大的冲击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因之一。

她认为对母亲身份适应的难度完全被低估了——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有多难、到底难在哪儿,也从没得到过任何关于产后抑郁的预警。


02 成为母亲需要知道的事

《三十而已》的顾佳说过一段话:

抑郁症纳入孕检|心理学家:对做妈妈难度的低估是产后抑郁的诱因


“生孩子是个特别糟糕的事,

你最大的感觉就是憋屈。

当了妈以后,

憋屈在一个叫妈妈的头衔里,

什么身材走样、情绪变坏,

这都不是最糟糕的。

你知道我出了月子的第一天

我突然感到顾佳已经死了,

活下来的是许子言的妈妈。”

谁不曾是有着独一无二名字的小公主?


做了妈妈,你就“杀死了自己”。


从适应被人叫做“某某妈”,到主动自我介绍是“某某妈”不需要多久,甚至,很快你就觉会得根本没必要说出本来的名字了。


在孩子出生前后,你需要重新认识为人母的真正现实


1. 缺乏对母亲身份的准备和学习,脱离过去的身份认同;

即使你以为做足了准备,还是不够。你最没想到的就是,沦为一个没有名字的“工具人”,没人在乎你舒不舒服,你自己也不能在乎。

2. 完全缺乏经验;

新手妈妈连洗个澡都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像抓着个烫手山芋。

小婴儿的脖子好软,你怕它断(事实上不会);还怕扶不住,它会掉到水里呛死(也不会的,放宽心~)。

3. 对“它”一无所知;

嗯,小婴儿就是个懵懂的小动物,没法交流,这感觉太让人惶恐了,你竟然要能读懂动物的语言!

抑郁症纳入孕检|心理学家:对做妈妈难度的低估是产后抑郁的诱因


4. 丧失青春和自由(内在改变),还有部分健康;

做妈妈的最初几年,我几乎不参加任何聚会。因为我出不去,女同学来家里看我,开门的瞬间她惊呼:“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这不仅仅是剪掉飘逸的长发那么简单,你从里到外变了一个人。

唱superstar的Ella在母亲节那天自曝:“因为生产的过程有点困难,造成子宫和膀胱二级脱垂,打喷嚏、跳跃或跑步时,都会造成尿失禁,甚至弄湿护垫和裤子,这对我来说是很大的困扰,影响了生活、影响了工作,影响了心情。”

她可是Superstar啊,生个孩子就漏尿了?

可做过妈妈的一点都不奇怪,笑得大点就会漏尿的感觉,我也很熟悉~

抑郁症纳入孕检|心理学家:对做妈妈难度的低估是产后抑郁的诱因

图片来自脱口秀大会截屏

5. 骤然结束自己的童年时代;

成为母亲以后,唯有他才是孩子,而你,不是了。

6. 需要适应作为母亲的责任;

什么是母亲的责任?

“一切”

7.巨大的冲击和转变,需要学习分享一切;

你丧失的可不仅仅是好吃的,连自我也要割让。

8.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缺乏睡眠、丧失精力;

缺乏睡眠这点太致命了。

我还记得小男人几个月时,大中午的困得不行,抱着他把我们俩都快哄着了,但一放在枕头上这个可恶的小猴子马上醒过来,眼珠滴溜溜乱转,然后咧开嘴大哭。

我确定他在整我,不想让我睡觉。要不然为什么不该睡的时候昏睡不起,该睡的时候又总是那么精神?

被这么持续地折磨,谁能不疯。

抑郁症纳入孕检|心理学家:对做妈妈难度的低估是产后抑郁的诱因

03 如何面对产后抑郁

大约会有10%的母亲会患上产后抑郁症,常见的症状包括:

疲惫、睡眠困难、内疚感、食欲不振、易怒、焦虑、记忆力差、害怕和婴儿单独相处、黏着某个人想获得连续的支持、担心自己身心健康、对身边的人怀有敌意、不明原因的哭泣、对婴儿猝死的担忧、失去快乐的能力、没来由担忧一切、低自尊、恐惧、绝望等等。

很多女性即便没有抑郁症,在做妈妈的最初几年也会有上述某种或全部症状,要随时留意产后抑郁症的征兆;


如果你觉得自己抑郁了,请第一时间联系医生。

治疗产后抑郁,包括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缓解焦虑的安定类药物,激素治疗

也包括心理治疗接受心理咨询、看精神科医生、参加支持性团体、获得丈夫和朋友的支持

有些人通过恢复工作让自己感觉好一点,还有人通过给自己定期自由的时间和属于自己的空间得以缓解。

除此之外,你还得接受做母亲是个先要痛才有快乐的过程:

1. 学会分享和不求回报地付出;

你肯定吃亏了,不过分享、让别人得到快乐,也是幸福的必要因素之一。

2. 准备好失去一部分自己;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3. 准备好对另外一个生命完全负责、有人一直需要你的现实;

的确是个巨大的负担,但是,我是某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唯一,永远无可替代,好牛啊,不是吗?

4、准备好自己会被排在第 2 位、第 3 位、第 4 位;

破除全能自恋,健康成长~

5、准备好带着疲惫感生活,生活在一个需要克制情绪的环境里;

都是修行!

抑郁症纳入孕检|心理学家:对做妈妈难度的低估是产后抑郁的诱因


04 社会的支持

说了这么多做母亲的压力,其实最大的不是来自母亲本身,而是来自于社会。

即使没有产后抑郁的困扰,做妈妈也非常不易,而社会还在以各种方式谴责母亲做得不完美的地方。


张泉灵就曾说,作为女性,她总是被问怎么平衡事业和家庭的问题,这是很不公平的。


抑郁症纳入孕检|心理学家:对做妈妈难度的低估是产后抑郁的诱因

母亲可以不辣、可以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也不需要那么面面俱到。


如果这个社会能让女性自由选择做不做母亲、什么时候做母亲,能理解做母亲的难并且切实帮助她们理解和解决难题,允许母亲和孩子都能更自由地表达自己,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抑郁。

妈妈们也不需要给自己施加过大的压力逼自己完美,养育完全被社会认可的“乖孩子”。

孩子们就是会带来噪声和混乱,但他们也是我们的未来。


不过社会也在进步,这次的筛查就是个不错的开始。产后抑郁症不再是一个禁忌话题,而是作为需要被理解和正确治疗的疾病被接纳


抑郁症是一种病,不是一种歧视的理由,而且也只是暂时的、可以治愈的。


即便你不像其她妈妈那么喜欢亲近孩子,这也不是你的错,不要怀疑自己。

生孩子,也意味母亲重新生一遍自己,得到第二次生命。它可能会让童年创伤爆发,但也是抚平它、超越它的机会。

寒冬过后,就是暖春。

和每一个经历过产后抑郁或者正在经历的妈妈们共勉。

· End ·

免费赠书:

八段锦为你准备了3本《跨越式成长》,来微头条抽奖吧~抽奖详情

更多精彩:

张朝阳称女生数学不好是因为长得好看:你的优势是怎么沦为劣势的

九岁女孩患“抑郁症”?比成绩不好更可怕的,是“兴趣丧失症”

北大心理教授:优秀孩子都病了?别把学校变成精神病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产后   抑郁   妈妈   憋屈   诱因   心理学家   难度   婴儿   情绪   母亲   身份   事业   感觉   生命   孩子   女性   社会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