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经济学前沿——QE的作用(第一集):天才经济学家的诞生

QE就是Quantitative Easing,翻译成中文叫量化宽松,俗称央行开直升飞机撒钱。我们都知道,中央银行一般通过调节货币供给或者基准利率来调控宏观经济。当经济不太景气的时候,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货币供给或者降低基准利率,以期望能够鼓励商业银行多贷款,给企业更便宜的贷款,从而刺激投资。当经济过热的时候,央行收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或提高利率,这样防止投资过剩或者通货膨胀恶化。央行的这些操作,我们称之为传统的货币政策手段。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很多主要经济体都陷入衰退,并且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元气。为了拯救金融市场,刺激实体经济投资,很多央行(例如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国央行等等)都把基准利率降到0附近。在传统货币政策手段的框架下,0利率已经是央行能够宽松的极限了。如果央行的政策利率已经降到0了,投资仍不见起色,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失业率仍旧很高,那么央行还能怎么办呢?

有趣的经济学前沿——QE的作用(第一集):天才经济学家的诞生

央行向来以维持经济稳定为己任(尽管他们应该以维持物价稳定为己任)。面对危机以后长时间的经济衰退,传统货币政策又似乎不足以扭转乾坤,那么,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这些央行纷纷打破传统,推陈出新,祭出一整套新的手段,例如负利率,量化宽松QE,直接喊话金融市场(forward guidance),甚至直接购买资产。央行的这些新操作,我们称之为非传统货币政策手段(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我们在之前的两篇分享中聊到了负利率的作用。今天我们聊一聊QE。我们想知道QE到底怎么来的?它有没有什么效果?效果有多大?

说起QE的起源,那真是一段传奇的故事。发明QE的不是央行内部的官员,而是两位有着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这两位经济学家分别就是清泷信宏(Nobuhiro Kiyotaki)和John Moore。他们的传奇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那就是他俩合作写过一篇很神奇的论文。这篇论文最初于2001年写成,随后他俩开始满世界宣讲和推销自己的这篇论文。一开始学术界对这篇论文的反应模棱两可,有人觉得他们的数学模型很有创意,有人觉得他们的理论思想非常前卫,不过更多的人还是觉得他们的想法过于大胆,让人难以接受。所以,这篇论文虽然火爆学术圈,但迟迟未能正式发表出来。不过Kiyotaki和Moore没有放弃自己的学术思想,他们不断修订文稿,并且继续宣讲。

一转眼居然18年过去了,这篇文章最后终于于2019年发表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上面。一篇文章花了18年才发表出来,即使在发表周期慢的经济学界也可谓百年难得一见。为什么这篇文章过了这么久才最终修成正果,发表出来了呢?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并不是因为这篇文章有漂亮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构造,也不是因为Kiyotaki和Moore已有的赫赫声名。它之所以过了这么久才得到发表,最重要的原因是在2019年,人们发现全球很多央行正在做的事情,正是这篇文章18年前就提出的,在当时属于让人脑洞大开、无法想象和接受的事情。人们似乎终于恍然大悟,哇塞,原来Kiyotaki和Moore早在18年前就已经提出央行可以采用这样一种非常规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了呀!原来他们提到的这种非常规货币政策真的能够得到实践呀!Kiyotaki和Moore简直就是未卜先知呀!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也猜出来了。没错,Kiyotaki和Moore在2001年写就的这篇文章,就是分析货币的作用。它提出的央行可以改善宏观经济的政策建议就是量化宽松QE。

这么前卫的想法,Kiyotaki和Moore是怎么想到的呢?在全球经济还算正常的2001年,大家都还在分析传统的货币政策,例如政策利率,货币供给有什么用的时候,Kiyotaki和Moore已经在聊QE的事情了。他们之所以有这么“不着边际”的想法,可能和他们的经历,特别是Kiyotaki的经历有关。Kiyotaki是日本的经济学家,中文名字清泷信宏。他的 “清泷”家族在日本创办了池田银行,他的父亲就是池田银行的行长清泷一也。在这样一个拥有金融氛围的家庭长大,Kiyotaki从小就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耳濡目染,体会自然和别人有所不同。小Kiyotaki很早就发现,日本央行的货币政策对自己家的池田银行有很大的影响。他对银行的资金,也就是央行发行的货币有什么用处有独到的观察和认识。他1985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7年就写出了著名的宏观经济模型Kiyotaki-Blanchard模型,把垄断竞争引入宏观经济分析。1989年他又和另一个经济学家Wright合著论文,提出了Kiyotaki-Wright模型,在宏观经济框架中研究货币的作用。然后Kiyotaki和Moore邂逅了,他俩开始合作进一步研究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先后提出了流动性周期的模型,以及2001年他们提出的QE的理论思想。Kiyotaki的学术成就获得世界公认,他1999年获得欧洲经济学会的Yrjö Jahnsson Award,这个奖被誉为欧洲的克拉克奖。2013年他被日本媒体评为“改变日本的天才之一”(共七人)。大家都看好他有机会拿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也就难怪了,Kiyotaki和Moore在2001年写的这篇文章为什么用了这么久才发表,天才写的东西当然需要时间来沉淀,这才能凸显出它的光芒。

有趣的经济学前沿——QE的作用(第一集):天才经济学家的诞生

那么这篇文章到底具体写了什么?它到底是怎样从理论上证明QE能够改善宏观经济的呢?在介绍这篇文章的核心思想之前呢,我们先大概了解和回顾一下学术界关于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主流研究观点是什么。

宏观经济学发展到二十世纪70年代,学派繁多。比较主流的是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他们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构建了一个动态系统,用来描述一个经济体中家庭、企业、政府等等参与者的行为和决策。然后他们进一步用这个动态系统来推测,如果这个经济体中某个地方遇到什么冲击,那么这个经济体的GDP、消费、投资、通胀率等等指标会出现怎样的走势。你比如说他们的模型就可以预测如果央行把基准利率降低1个百分点,那么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只不过在新古典学派的模型中,央行的货币政策并不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任何影响,除了影响物价水平。他们的道理很简单,在新古典经济学模型的环境里,所有市场都是完美的,所有信息都是透明的。假如央行增加货币供给,所有产品的价格都会等比例上升,不同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投资、消费、生产等等决策不会发生变化。由于货币供给的变化不会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那它除了影响最终物价的水平,就不会对宏观经济构成任何影响了。新古典经济学派把这一套结论称为“货币中性”,他们的模型就是著名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Real Business Cycle Model)。他们解释说,宏观经济之所以出现波动,是因为生产的技术水平不断变化带来了冲击。货币政策面对经济波动的时候是无用的。

新凯恩斯学派的观点针锋相对。他们也是用一个数学的动态系统来描述经济体,但他们认为新古典学派的模型里那些完美市场的假设是不合理的。于是,他们提出了新的模型设定,在新古典学派的Real Business Cycle Model基础上,加入了各种各样的“粘性”(rigidities),让这个市场变得不完美。其中最有名的一个粘性就是价格粘性:新古典学派不是说如果央行增加货币供给,所有产品价格都等比例上升,所以货币政策无用吗?好说,我们新凯恩斯学派假设价格有粘性,就是说不是所有企业都随时随地可以调整产品价格的。有很多理由来支持这个粘性价格的假设,例如一个饭店要改价格的话就得重新印菜单吧?重新印菜单要花钱吧?这叫菜单成本,他可能阻止饭店改价格。还有一些企业给客户销售产品的时候,价格一般在合同里有效期长达一年,在这一年内,这个企业是无法修改给客户的报价的。总之,当央行增加货币供给的时候,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改变价格的。如果只有一部分企业提高了价格,剩下的企业维持价格不变,那么不同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可不就不一样了吗?这样人们会随之改变投资策略和生产计划,货币政策导致真实经济行为发生变化,带来经济波动。在新凯恩斯学派看来,货币政策能够影响宏观经济。如果经济体中原本的粘性越强,货币政策效果就越明显,越持久。因此,当一个经济体因为别的原因(比如投资者情绪波动)出现波动,甚至是衰退的时候,央行就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的方式提振投资,维持经济稳定。

不论是新古典学派还是新凯恩斯学派,他们在主流经济学研究中大行其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用了先进的数学方法,让他们的理论研究看上去非常“高深”,也更像是科学的研究。他们对货币政策的分析很快就内深入人心,成为宏观经济研究的教科书。尽管发展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批判他们的这一套方法,特别是新凯恩斯学派的所谓DSGE模型。什么价格粘性,什么技术冲击,这都是新凯恩斯学派想象出来的东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究竟如何,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况且,想要研究货币政策到底有什么用,我们必须先回答一个问题。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如果要论证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给能影响宏观经济,那我们首先要问老百姓为什么要持有央行发行的货币呢?只有同时弄清楚货币的供给(来自于央行)和需求(来自于经济中的参与者),我们才能分析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动时,这个经济体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持有货币呢?Kiyotaki和Moore又是怎么分析货币的作用,以及QE的作用的呢?请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凯恩斯   中央银行   粘性   学派   日本   央行   宏观经济   经济学家   货币政策   利率   货币   经济学   经济体   模型   天才   有趣   作用   价格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