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支撑不了你的野心时,是换目标还是换方法?多数人做错了

第一天,小白兔去钓鱼,一无所获。第二天,它又去钓鱼,还是如此。第三天它刚到,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大叫:你要是再敢用胡萝卜当鱼饵,我就扁死你。

—— 你给的都是你自己“想”给的,而不是对方想要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付出,不值钱。

人总是想的太多,要求太多,行动太少,方法太少,当行为不足以支撑不了你的野心,就会有无助、无力、失落。

意图不可见,意图和行为不一致,社会价值根据行为判断,行为与后果有一定时差,还不确定,所以三者常不一致。意图行为社会价值不一致会导致纠结。要走出这种死循环,不能只关注自己。从认知心理学和行为科学上讲,分三部分,即“意图、行为、社会价值”一致性问题。

一、意识到自己的意识——并调整他。愚蠢与聪慧的区别

1. 下意识反应:被动,逃避、忍让或者报复,为保全或自己的行为。——愚蠢

2. 有意行为:与社会建立连接,以被看见为目的主动行为。——自作聪明

3. 意识到自己的意识:意识到自己的的意图是被动还算主动,并能根据行为目的,调整归因方式,找出可控因素,利用才智调整意识。——想的全、看得远,反映聪明的不同程度。但能意识到自己的意识,并做出有用的调整,是真聪明。

二、驾驭行为,让意图成为变现的有效方式

1.建立与社会价值匹配的行为准则,行为准则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不用经常变化,且有助于目标实现。

2.合理规划目标,细化行动步骤。目标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除了自身不断提升的条件,社会发展也催生不少新职业,新任务。要有目标感,但不必等有目标再行动。

3.掌握与事实和规律一致的知识,并使用它。只是很多,但只有部分是有用的。很多自圆其说的假说,看着高大上,其实对具体问题没有什么用,有些看似无用,其实有大用,比如辩证法。

三、收集社会反馈,自我修复

行为受结果影响,由感性体验支配?但只有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存在,人才处于人的层次——主动和自由的层次,才能收获生命的意义。

1.建立社会连接,收集社会反馈

2.过滤社会反馈,摈弃个人偏见

3.利用反馈信息,调整动机和行为

在三者一致性基础上,构建理解世界的的底层逻辑,让自己成为主体,根据“内心”行事并作用于外界。少改目标,多想方法,从实际意义上看待人生,生活就不一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目标   目的   方法   鱼饵   野心   意图   愚蠢   层次   有用   聪明   主动   反馈   意识   价值   方式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