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前1%的秘密:目标,不是做得更多,而是让自己需要的事情更少

分享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关于目标的案例:

哈佛大学曾对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客观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内容为目标对人生的影响,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5年后,这些调查对象的生活状况如下:

3%的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向实现目标做着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为什么目标有这么大的作用呢?

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克劳德·斯蒂尔表示:成绩不好的学生被“负面的环境信号”围绕着,时间一久,这些学生就会认为学校不会成为自己成功的舞台。这个想法与围绕着他们的环境信号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他们最终沦为竞争中的淘汰者。

通常我们会认为,教室后排的孩子们之所以被淘汰,是因为其不够努力。但心理学家们更关注能让这些孩子们努力的环境信号。他们认为差生和优等生从行为上就不一样。遇到难题差生缺乏强烈的解题意愿,因为他们早已认定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实际上,这个想法本身与是否努力毫无关系。

《哈佛前1%的秘密》一书中,作者通过对多位心理学家研究成果的整理及丰富的案例研究,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补充了极为重要的一笔——周遭“积极的环境信号”也对获得成功渠起到了关键作用。

积极的环境信号作用大。是环境决定论吗?

基因论,环境论早已放进了历史的档案柜,并蒙上了尘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我们对环境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想法和行为。那么,环境通过什么起作用呢?德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洛琳·修斯特曾指出:收到“做不好”信号的学生为了抑制消极的想法会消耗相当多的工作记忆力。工作记忆力越高,数学成绩和SAT成绩也会越高,从而能考取名校的概率也会越高。

“做不好”的信号围绕着你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耗费大量的精力来抑制你自卑的情绪。

信号对个人发展影响如此强大,难道我们的命运就这样被握在别人手中了吗?

掌控自我命运的阀门

心理学家安妮·克里斯汀·福斯顿的研究结论显示:只有当我们信赖环境信号的时候,它才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所有的环境信号,只在接受方承认信号指向自己的时候才具有影响力。如果人们不认同指向自己的信号,这个信号至少对这个人而言是完全起不了任何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接受或拒绝指向自己的环境信号,哪怕环境信号的影响力非常强大。”

“大体上,人类对社会体系的信赖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也很自然地接受了环境信号中指向自己的负面信号。但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充分的理由拒绝。”

如果我在教室里对着某一学生说“你是外星人”,相信没有学生会相信我。但是跟几个成绩一般的普通学生说“你的认知、思考能力比其他同学差”。那么,他们的成绩就会有明显的下滑。换句话说,学生们直接把我抛给他们的信号照单全收了。

但是如果他们能明白,接收信号与否完全可以由自己来做选择,那么情况就会向积极的方向不断发展。

目标不是让你做得更多,而是让自己需要的事情更少,自然不会受到那些无助于目标实现的信息干扰,做事主动,复杂事情简单化。没有了目标,到处都是信号,处处花精力对付这些信号,人生被动,简单的事也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斯坦福大学   目标   哈佛   心理学家   记忆力   认知   影响力   信号   想法   清晰   事情   作用   成绩   秘密   努力   环境   社会   更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