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若干错误?(之三)



一个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若干错误?(之三)

纤汐的女儿夏云,在3岁之前,对“舔被边”有着特别的“嗜好”。


上篇文章已经表述清楚:夏云其实并不是真的在舔被子的边、角,实际上,是把被子的边或角,轻轻地放在下嘴唇上,嘴巴做出吸吮的动作而已。


每当看到女儿“舔”被子的边、角时,那种如痴如醉的表情,就会让纤汐倍感愧疚,她脑海里浮现着一个永恒的、温馨的画面:


一个乳房丰满的母亲,正在哺乳,她的目光象温暖的阳光,照在婴儿的脸上,婴儿的眼睛里盛满母亲的爱意,嘴角溢出幸福的微笑。


纤汐从外地培训回来,女儿已经有五个月了。纤汐白天上班,在中午、晚上,还有周末,会尽心尽力照看夏云。就这样,日子在重复中快速流逝,转眼夏去长到四岁。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纤汐的第三个错误,就是在夏云四岁至十一岁之间发生的。这时,纤汐的错误,绝非是偶然的。而这些错误,有着深刻的心理学意义!


如果说,女儿在刚出生时,由于医院的无知,被迫母婴分离---住院期间,所有婴儿与母亲分开,由护士照看(尤其头三、四天婴儿并没有吃母乳),是一个时代的错误的话。


如果说,在女儿2个月时,由于岗位竞争的需要,而主动选择外地培训、离开女儿,而情有可原的话。


那么接下来的错误,就更应该引起所有人的警惕和反思---


纤汐的第三大错误:家族的强迫性重复---对孩子的情感疏离


01 潜意识的选择

女儿夏云两到四岁的时候,是她最开心的时光,那时纤汐每到周六,总是把女儿放在单车的后座上,带着她到大自然中去玩耍。


后座被纤汐安装了一个黄色的小靠椅,再绑上一把结实的伞,无论烈日还是下雨,夏云总在妈妈的背后,和小伞的保护下,安然而快乐。


夏云四岁之后,纤汐的丈夫离开本市,他需要在单位的一个分属机构工作一段时间,而这个分属机构在另一个城市。


纤汐经过多次思考,觉得应当跟着丈夫一起生活,于是,再次跟母亲商量,把夏云留在本地,由母亲和父亲帮着带一段时间。


此时,纤汐的母亲依然非常支持他们。纤汐的母亲经常鼓励他们要好好工作,所以,对于帮着照看孩子,十分愿意。


于是,纤汐和丈夫同时调往外地。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段时间并不短,直到女儿满7岁,上了一年级,他们才重新回到本市工作。

一个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若干错误?(之三)

02 难以处理的焦虑

纤汐回来接手女儿的照顾。这时,女儿似乎成了老师眼中的跳皮孩子,有的老师经常告状:


“夏云真是跳皮啊,昨天抢了一个女孩子的粉笔……”

“夏云不愿意打扫教室卫生,她说老师为什么不打扫……”

……

这让纤汐感到很头疼。

但是,也有老师会说:

“我不觉得她特别跳皮啊,她很愿意帮助小朋友,对老师也有礼貌……”


尽管如此,纤汐还是觉得女儿有点过于“惹事生非”。到了女儿二年级,并没有如纤汐想的那样,变得“懂事”些。


反而更加让她招架不住:在一周当中,会接到各种“投诉”电话,纤汐所要做的,要么就是赔礼道歉,要么被老师叫去“训话”。


或者在散步的黄昏,“偶遇”牵着孩子,打听夏云家住哪栋楼的父母。这类父母是非常文明的,他们愿意花时间亲自登门,把事情说得更清楚。


对此,纤汐非常感恩,因为这会降低她担心女儿可能被冤枉的焦虑。因为,并非在所有的“投诉”中,女儿一定是先错的那一方。


对于女儿的“错误”,丈夫是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和措施,来帮助女儿,甚至是帮助纤汐如何帮助女儿得到进步。


丈夫的方法很简单:要么把女儿揍一顿,要么极尽讽刺之能事,把几岁的女儿骂得---让纤汐内心滴血!


纤汐在女儿不断出现的“错误”中,在这些“错误”要不要告诉丈夫,和如果告诉了又会引发更加糟糕的事情的恐惧中,变得越来越焦虑。


她无法化解这些焦虑、担忧、冲突和矛盾,也不能忍受女儿不但没有得到父亲的引导和关爱,反而不断遭受父亲施暴---这一残酷的事实。


好不容易煎熬到女儿上四年级时,一所私立学校招生,招生内容引起纤汐的注意,简章上特别强调该学校办学宗旨---尊重孩子的个性成长、不体罚孩子、给孩子一个快乐和轻松的成长空间……


纤汐经过反复地考虑,以及征求了丈夫、父母的意见,最终把女儿送到这所私立学校。


女儿在这所学校里,从四年级读到五年级。六年级时,又转回原来的学校。


这时,夏云已经不再是个“刺头”学生,有一次还被评为“三好学生”,这让纤汐对女儿的担忧降低了不少。

一个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若干错误?(之三)

03 纤汐在强迫性重复着什么?纵观夏云从出生到小学阶段的成长过程,不难发现,她不断被纤汐有意或无意地推开---2-5个月纤汐去外地学习,4-7岁纤汐跟丈夫在另一个城市生活,四-五年级被送到私立学校读书。


小小的年纪,如果加上才出生时七天与母亲的分离,她遭遇了三次被“抛弃”的悲惨经历。


虽然,纤汐在意识层面很想做一个好母亲,但仿佛她没有这个能力,又或者,因为找了一个更为焦虑或暴躁的丈夫,让她想当好母亲的愿望,几乎成了泡影。


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提起纤汐的母亲,4、5岁时父亲病逝,她和其他姐妹由母亲一人带大,就是纤汐的外婆,一个瘦弱的、左脚微跛的女人,在那个缺吃少穿、会饿死人的年代,硬是凭着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不仅养活了五个孩子,而且培养出两个在当地来说,算是很“有出息”的人---一个是纤汐的母亲,护士学校毕业。一个是纤汐的舅舅,之后成为水利专家。


纤汐的外婆一生都在劳动。她对孩子们的支持和爱,就是用行动来表达---拼命地工作,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争取有学可上。


而纤汐的母亲,无差别地继承了母亲的传统---也永远都在劳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纤汐的内心需求。


纤汐一方面耳濡目染着母亲的勤劳和勇敢,一方面独自处理着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然而,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很多困难是难以独自处理的,只有硬生生地吞下,甚至演变成内心的伤疤。


或者,就象一棵树木,阳光照不见的地方,就不会健康地发育成长,最终形成一种残缺。

一个母亲在育儿过程中的若干错误?(之三)

显而易见:

纤汐也并不会去恰当地处理女儿在成长过程的各种困难---女儿与同伴相处的困难、对老师的意见、各种情绪情感的命名和处理等等。


纤汐也不会恰当地处理自己的焦虑,要么回避、否认,要么逃离于关系之外。


纤汐也没有从母亲那里学习到如何与男性相处,甚至如何找到一位适合自己的男性---纤汐的母亲从4、5岁就失去父亲,又如何能够看到亲密关系是怎样经营的呢?


再说,中国传统家庭中,男人女人似乎不在同一个地位上,要么男权,要么女权,平等、和谐、互助的家庭,又有几个呢?一些读者不禁要问:


难道我们很多能力的缺失,都得怪罪原生家庭,甚至是原生家庭的原生家庭吗?


那么,我们来试着问一下:关于如何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伴侣,如何与爱人相处,如何经营好一个家庭,如何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培养出一个心灵健康而又有作为的国家公民,等等,父母教过我们吗?学校里教过吗?


或者是哪所社会学校进行补充教育呢?又或者哪一本书上,真正从心理学的、科学的角度,去教授这些知识呢?


当然,不排除一对关系良好而又懂得培养孩子的父母,他们言传身教了这些能力。


因此,在我们没有得到这样的言传身教,和心理学的帮助之前,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会去“传承”原生家庭中的模式。


而纤汐“传承”或重复着的模式就是---对孩子在情感上的疏离。虽然她很想当一个好的母亲,但是,在潜意识里,她总能因为现实中的各种理由,跟孩子拉开距离。


虽然纤汐的外婆已经功劳卓越,虽然纤汐的母亲已经足够勤劳,但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与心理方面的营养,是不可或缺的,也一定不是由其它方面可以替代的。


纤汐从小没有人去关注她的精神和心理需求,没有人去接纳、涵容和帮助她处理自己的情绪情感,因此,她在关注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需求,在接纳、涵容和帮助孩子处理自己的情绪情感上,能力是缺失的!


当她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孩子的种种情绪情感时,就不自觉地、潜意识地把孩子“推开”!而养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只剩下赚钱,以及让孩子吃饱穿暖、好好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母亲   错误   焦虑   外地   婴儿   情绪   丈夫   困难   父亲   女儿   父母   老师   孩子   家庭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