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定善待自己的孩子


请一定善待自己的孩子


前 言


当我写下这样一句话的时候,可能会激起很多家长的愤怒,他们可能会说:


“难道我不会善待自己的孩子吗?”

“我每天这么辛苦地工作,难道不是为了善待孩子吗?”

“你善待了自己的孩子吗?”

……


等等,别激动,听我慢慢说完。


通过长期坚持学习心理学、实践心理咨询工作,以及对自身性格的探索,我深深地感知到:


人们头脑中知道要善待孩子,但无意识之中,会做出许多“不善待”孩子的事情,而让太多的孩子,在“丰衣足食”的成长过程中,遭受了太多的“内心苦难”,而极可能让他们一生,背负着沉重的内心负担,面对漫长的人生。


也极可能,他们一生都找不到自已的存在感,包括不能够感知到快乐和幸福!


我常常感慨:


如果当了父母的人,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多了解一点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多了解一点点自己的言行会那么深远地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幸福,能够多满足一点点孩子最基本的精神需求,那该多好啊!


可惜时光不能够倒流,人生也只是一个单程旅行。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成长自己,影响他人,让更多的人们能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犯错”,给予孩子一个内心充满力量和愉悦感的人生。



请一定善待自己的孩子


01 一个情感疏离的母亲

小月今年1岁,她的妈妈芬芳,自认为是一个非常看重事业的人。她把女儿托付给姐姐照看,每个月支付姐姐三千元钱辛苦费,其余孩子的任何费用都不需要姐姐垫一分钱。

芬芳说要赚更多的钱,为了女儿将来上好学校,打一个基础。

芬芳的姐姐自己也有两个孩子,因此,对小月的照顾,仅仅是确保不出现危险,吃饱,穿暖,按时睡觉。

小月寄养在姨妈家的两年时间里,让她的性格变得沉默安静,不会提任何要求,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变得不再需要芬芳。

小月在读初二时,患了中度抑郁,芬芳这才到处去打听、咨询,渐渐弄明白了小月的病因。

而芬芳回想起:听妈妈说,自己小的时候,也是在1岁半的时候,被送到姑姑家里生活了三年。她跟妈妈的关系一直都不亲密。

她甚至发现,自己跟任何人的关系都不亲密,只能维持一种平和、疏远的关系,就象她跟丈夫的关系一样,表面上是一家人,其实都是各忙各的,很少有深层次的交流。

女儿出生后的半年时间里,她努力地照顾着她,却承受内心巨大的煎熬---把自己习以为常的学习、工作全部放下,天天跟孩子呆在一起,让她感到焦虑、不安。

半年之后,她请来自己的母亲,帮助照顾。无奈母亲呆了两个月,就回去照顾弟弟的孩子去了。

芬芳发现,小月一直被自己无意识地疏远着。就象一只孤单的小羊,虽然有妈妈,却仿佛一个人在荒凉的原野四处晃悠,独自承受着内心的孤单、空虚、无助、无力……

芬芳也象是发现了小时候的自己,也是如此的状态,突然间,她好想抱抱自己,同时,那份对女儿深深的愧欠感,重重地击倒了她!

孩子从婴儿起,就需要母亲全情的陪伴,那种愉悦的、阳光的心态,那种及时地、周全的照顾,会让孩子内心建立起安全依恋模式。

请一定善待自己的孩子


02 一个全然控制的父亲

途强对父亲内心有着无比的愤怒,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我以后要是当了爸爸,一定不会强制我的儿子做任何事情……”


他的妈妈对他充满了同情,也认为丈夫时常做得真的很过分!但是,途强的妈妈是一个软弱的人,她也不敢反抗丈夫的专制。


更何况,当初就是因为看上他的“男子汉气概”,才嫁给他的,却没想到在生活中,他的“男子汉气概”是这么个模样!


途强的父亲给他的规定:

不准反锁房间的门;

不准穿名牌衣服;

不准染发、留长发;

吃饭必须端着碗;

不是周六不准看电视;

……

途强的父亲,仿佛要在儿子身上实践自己的影响力,他深信,只要从小让儿子按照自己的规定成长,就一定差不了!


并且,他对儿子所犯的错误,不是打,就是骂,极少去用语言平静地进行沟通交流。


现实往往事与愿违,途强除了在家里老实,在哪儿都是跳皮捣蛋。好不容易读完高中,考个职业学校,终于可以脱离父亲的管束,尽情“放飞自我”。


职业学校读三年,只回家两次。途强的父亲没有儿子的微信。而途强的母亲也说儿子没有微信。途强的父亲没有人可以控制,显得异常无趣。


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趁着妻子晚上睡着了,偷偷翻看她的朋友圈,赫然看见儿子的一张图片:


留着披肩黄发,穿着大花的衣服,站在一个山顶,竖着一个中指,嘴巴张得老大……


“我的天啊!”还没有喊完这句话,心脏病发作了……


途强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从小受到父母最严厉的“教育”。除了执行父母的命令,没有自主的空间。


因为对学习不很擅长,高中之后就当兵去了。在部队里,他得到了锻炼,也受到部队的培养,最终通过自学完成了高等教育,并留在部队。


途强的父亲,内化和认同了父母、部队的教养和管理方式,潜意识中认为一个孩子是可以被完全控制、打造的,完全无视孩子的心理发育需求,无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独特的个体,是需要被看见、被尊重的,而压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结果是---孩子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叛逆”上。



请一定善待自己的孩子

03 一个“气味”不对的“完美”家庭

玲美的家庭是很多同学都羡慕的:父母有着令人羡慕的体面工作,并且从来不发脾气、不打骂玲美。会给她买很多漂亮的衣服。


她的最好的朋友阿巧说:“我要是有你这样的家庭,不知道该多幸福!”


玲美听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她不知道自己该高兴呢,还是该不高兴。


玲美今年十四岁了,读初二。她常常沉默寡言,不爱说话。尤其是在老师和长辈面前,更加小心翼翼,甚至有点战战兢兢的感觉。


班主任觉得她有些不对劲,就联系了学校心理老师,又给玲美耐心做了一些工作,于是玲美答应每周五下午一个小时,到心理老师那里聊一聊。


最开始,心理老师也找不出玲美的家庭有什么“严重的问题”,觉得都挺好啊,夫妻关系和睦,对待孩子温和……


但是,随后,心理老师发现了玲美的特点:不敢轻易说话。和一句常常说的话:“我说错了吗老师?”并且,说这句话的时候声音很小。


心理老师有了方向,通过后续的工作,终于大致明白了玲美的心结:我是一个不被人喜欢的孩子,说话做事都得小心谨慎,否则别人就会讨厌我。


玲美从小,父母亲会在物质上满足她。但是,她需要付出代价---内疚,觉得自己是个累赘;要学会感恩,因为父母为了她而很辛苦。


比如,收到一条裙子,她非常高兴,妈妈会说:


“为了给你买这条裙子啊,妈妈加了两个班呢!”


比如,爸爸给她带回一个巴比娃娃,妈妈会说:


“还不快去亲亲爸爸,看他对你多好啊!”然后就被逼着去亲爸爸的脸。而爸爸躺在沙发上,等着她去亲亲。


父母不发脾气,不打骂她,但是说话的神情、口气,满是鄙夷、不耐烦,有时,是无声的嫌弃和疏远。


随着年龄的增加,玲美越发感受到这些令人不快的非言语氛围,每当他们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玲美就有点不知所措,她常常选择躲进自己的房间。


玲美记得小学二年级时,一次数学考了一百分,她蹦蹦跳跳地回家,高高兴兴地把试着拿给父母看,父亲连看都不看一眼,非常冷静地说:


“行了,放在桌子上吧。”


母亲拿着锅铲从厨房出来,不知道对着谁说:


“人呐,要学会戒骄戒躁,骄傲就是脸皮厚!”


玲美那天的感觉,让她有说不出的难受,仿佛考了一百分,仿佛自己的高兴,仿佛连同自己,都成了非常可耻的东西。


渐渐地,玲美在内心得到一个结论---我是一个不被人喜欢的孩子,说话做事都要小心一点,不要惹周围人的讨厌。


弄清了玲美的心结,心理老师和班主任也犯难了---表面上看起来,玲美并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又确实会影响到她性格健康的进一步形成和未来的发展。


尤其是目前,在人际互动上,美玲已经开始呈现不适应的方面,这该如何跟她的父母沟通呢?



请一定善待自己的孩子

结束语


父母无法善待孩子的现实言行,还有很多,数不胜数。


我们总以为自己当父母很辛苦,总以为自己的诸多不顺,都是有了孩子之后带来的。所以,会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待孩子,极可能很少从一个孩子每一个心理发展阶段的需求,公正、科学,和真正饱含深情的对待他们。


包括我自己,虽然孩子已经成年,但是,每当看见由于我当年的潜意识行为,而造成他性格上的“缺陷”,由于这样或那样“缺陷”的存在,而让他在现实中饱受煎熬时,我就深感愧疚与自责。


虽然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虽然说父母为了孩子已经竭尽全力,虽然说成年人需要为自己终身成长担负起责任,但是,如果当年能够更加懂得去善待孩子,那么,他们一定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内心拥有更多的力量感和灵活性,一生也更加能够感受到满足、愉悦,更加能够拥有幸福感和成就感,如此,不是更好吗?

请一定善待自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孩子   小月   芬芳   部队   内心   父亲   爸爸   儿子   说话   父母   母亲   妈妈   老师   心理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