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用“羞耻感激励法”教育孩子吗?


你在用“羞耻感激励法”教育孩子吗?


有句古话叫“知耻而后勇”,意思是一个人如果知道羞耻就会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甚至老师,有意识地把“知耻而后勇”这种思维,运用到管教孩子的过程中,那么,所收到的效果真的是“勇于改过或热爱学习”吗?


01 久远的记忆

文军现在有近60岁了,他常常回忆起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是打倒“四人帮”的头两年,学校风气一下子转变了,不再从早到晚地学习唱歌和听故事,而是开始抓学生学习课本上的知识。


那时,从长沙调来一位女教师,听说是一名优秀教师。在湘西偏僻的山村小学,这是一件比较轰动的事件。


老师姓严,大约45岁左右的样子,留着过耳短发,耳后夹着黑色细夹子。穿着浅灰色小翻领外套,深色的裤子,黑色布鞋。


她皮肤白净,目光严肃,干脆利落,很有风度。对这位从大城市来的女教师,同学们心中怀着很深的敬意。


为了使全班同学的数学得到大幅的提升,这位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真是想了好多办法。其中最有杀伤力的办法,就是课堂提问。


每一节课的开头,她会教授一个知识点,等讲完课后,她开始提问,内容也包含头一天学习的知识。


回答不出来的,不准坐下。通常的情况是,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站着的时候,就该叫到文军来回答那个同样的问题了。


而通常的结果是,文军可以顺利过关,只有他会骄傲地坐下。他周围是齐刷刷的身影,仿佛一片黑色的森林。


文军之所以这么幸运,是他实在不想听到老师那“绝板”的羞辱人的方式,他会在一个个同学错误的答案里,高度紧张地思考和“搜索”正确答案,等近二十多个同学给出错误答案后,他的正确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每当在后来的回忆里,想起班主任痛骂学生的情景,他都十分地同情那些站着流泪的同学们:


“你这个花岗岩脑袋!”

“你这个门板脑壳!”

“你这个金属脑袋!”

“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想不出,你这个挨板(死板)脑袋!”

“你掐地饭都白掐嗒,你这个门板脑壳哟!”

……


文军想像不出来那些挨骂的同学们当时真实的感受,但文军可以肯定,班主任的“羞耻感激励法”,并没有收到正面的效果,因为很多同学一上数学课首先就是极为恐惧,被罚站、被羞辱的滋味有谁会喜欢呢?


你在用“羞耻感激励法”教育孩子吗?


02 90后的小磊


小磊是一个标准的90后,表面上看,他非常自信:稍长而浓密的头发,半遮着一只黑亮的眼睛,常常会流露出半自嘲式的微笑。


这个招牌表情,成为他的一大标志,迷倒了很多小女生。


小磊个头高大,外貌英俊,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驼背,也不是太严重,给人感觉就是走起路来,有点垂头丧气。


这天,小磊的妈妈突然接到来自警察的电话,她立刻紧张起来,直觉是小磊出事了。


打车来到派出所,看到小磊垂头丧气地坐在房间里,旁边一个年青人脸上全是血。还好小磊没什么大碍,让小磊妈妈暂时暗自宽慰了很多。


经过警察的简介才知道:

小磊在一家奶茶店排除买奶茶,这时,走过来两个男青年,跟在他后面排队,其中一个让小磊感觉到总是在观察他。


小磊就返过头看这位男青年,这位男青年就用眼睛乜斜小磊,嘴巴还做出某种表情。这些动作让小磊觉得很不能接受,就问那位男青年:


“你想干嘛?”男青年说:“我干不干嘛管你啥事?”态度更横!


“你TM找死啊!”小磊说完右手勾拳就打了上去。两人瞬间扭在一起,任何人都拉不开。没办法,男青年同行的伙伴只好报警。


小磊回到家后,在妈妈的追问下,小磊终于说出打架的原因:


他非常讨厌那个男青年眼神,很象父亲每次打击他时的神态!


小磊妈妈一下子理解了小磊,并对丈夫的教育方式愈加憎恶---


小磊二岁多时,每当摔到地上,小磊的爸爸会阻止妈妈去扶他,并带着冷酷的表情说:


“让他自己起来,要从小锻炼他成为一个男子汉!”接着对小磊说:


“哭什么哭啊,你是女生吗?你不会自己起来吗?”然后就是那种乜斜的眼神,直到小磊爬起来,把眼泪憋了回去。


“你看,我说吧,男孩子就是要这样教育!”小磊的爸爸十分得意。而小磊的妈妈十分心疼,却又不忍心在大庭广众之下跟他争吵。

你在用“羞耻感激励法”教育孩子吗?

随着小磊渐渐长大,他越来越多地承受着来自父亲特殊的教育方式:


“才考了85分?你吃干饭的吗?你脑子有病吗?”


“东西又掉了,你没有脑袋吗?成天给老子丢三落四,你下次把自己掉了算了!猪头一样!”


“还没写完作业?你白痴啊?以后考不上大学,你就去捡垃圾,没有人要你,你就是一个垃圾人!”


“全班第二十五名?你们班总共有多少人?你咋不去死?我要是你,早就跳楼死了算了!”

……


小磊妈妈跟丈夫好言好语地沟通了无数次,每次都被小磊爸爸理直气壮地怼回来:


“你不懂,对男孩就是要这样子!你说我差吗?真是的!妇人之见!妇人之慈会害了孩子的!”


小磊妈妈到最后不知道是谁有问题了,她想也是,丈夫好歹也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他家的教育也不算差啊!


小磊当街打架,让小磊的爸爸大吃一惊,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他一直认为,小磊在他的严厉管教下,虽然成绩不算突出,但也不至于这样行为粗暴!


打架事件同样传到班主任的耳朵里,她也正想找小磊父母聊一聊:


小磊进入高二以来,在班上多次出现情绪失控的现象,有好几次差点跟同学打起来,班主任找他谈心,他说出的理由让人觉得有点牵强---觉得同学的眼神不对,让他极度不舒服。


班主任建议小磊父母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以了解更多更深入的情况。



你在用“羞耻感激励法”教育孩子吗?


03 “羞耻感”真的能够激励人吗?


什么是羞耻感呢?羞耻感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基本情绪情感,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体验:羞耻感让人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有缺憾,不值得被接纳,被喜欢/爱。


羞耻感让人具有特别强的低价值感,甚至让人感觉到无地自容,觉得活着无意义。


一定程度的羞耻感,能够帮助使人们建立道德观念、伦理规则。包括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能够“知耻而后勇”。


而对于未成年人,从出生到成年的过程中,家庭养育环境需要培养孩子适度的羞耻感,而刻意或无意识里激发出来的过强的羞耻感,反而是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祸害”。


著名的心理学专家施琪嘉老师说:

如果内疚感还能让人有一部分没有消失的话,那么羞耻感就让人感受不到完整性。


羞耻感直指一个人的价值感,它是中国文化中用来教育孩子、羞辱孩子有利的武器,它能够使人产生低自尊,认为存在没有意义,觉得活着没有面子,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小磊从小遭受父亲“羞耻感激励法”的教育,把他原本需要建立的自尊、自信感,也即良好的自体感---


总的来说,我还是不错的,我有很多优点,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我是值得被人尊重、喜欢和爱的。


我可以做好很多事情,有时失败也是难免的,只要努力就可以重新获得成功……等等,不但没有建立起来,


而且让他获得的是负面的自我评价---

我很差劲,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也不被人所喜欢。每当遇到失意的事情,就象在印证他父亲的话---你真的是一个垃圾人!你不配活在这个世上!


所以,“羞耻感激励法”不但不能够教育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而且是在心灵上虐待孩子,这种虐待,直接造成心理创伤,给孩子今后的成长、成家、立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是需要摒弃的家庭教育之糟粕!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的是父母的正面沟通:

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看到孩子错误行为背后良好的动机;

指出他们哪里做错了,应该怎么做。


同时,一定要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并用语言进行表达:

接纳和理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委屈,挫败感,自责,内疚,羞耻,愤怒等等。


给予鼓励---犯错误、一时做不好,都是正常的,给自己一些时间和机会,重头再来,一定会做得更好。


总之,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爱,是避免使用“羞耻感激励法”的核心,因为这时父母会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孩子,内心会有什么感受?


从小反复遭受羞辱的父母会在无意识中,将这种羞耻感传递给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应当观察和思考自己的言行,很多时候,很有可能正在进行着代际传递---强迫性重复一些错误的、病态的教育方式而不自知。



你在用“羞耻感激励法”教育孩子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羞耻感   门板   脑壳   垂头丧气   班主任   教育孩子   脑袋   父亲   爸爸   父母   错误   同学   妈妈   方式   孩子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