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翻越六盘山后在宁夏境内的日子


红军翻越六盘山后在宁夏境内的日子

古城夜宿

青石嘴战斗之后,红军继续东进​‍‌‍​‍‌‍‌‍​‍​‍‌‍​‍‌‍​‍​‍‌‍​‍‌​‍​‍​‍‌‍​‍​‍​‍‌‍‌‍‌‍‌‍​‍‌‍​‍​​‍​‍​‍​‍​‍​‍​‍‌‍​‍‌‍​‍‌‍‌‍‌‍​。 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随一纵队经青石嘴,穿过平(凉)固(原)公路,进入彭阳县境内的小岔沟​‍‌‍​‍‌‍‌‍​‍​‍‌‍​‍‌‍​‍​‍‌‍​‍‌​‍​‍​‍‌‍​‍​‍​‍‌‍‌‍‌‍‌‍​‍‌‍​‍​​‍​‍​‍​‍​‍​‍​‍‌‍​‍‌‍​‍‌‍‌‍‌‍​。 二、三纵队经什字路卧阳川,进入挂马沟​‍‌‍​‍‌‍‌‍​‍​‍‌‍​‍‌‍​‍​‍‌‍​‍‌​‍​‍​‍‌‍​‍​‍​‍‌‍‌‍‌‍‌‍​‍‌‍​‍​​‍​‍​‍​‍​‍​‍​‍‌‍​‍‌‍​‍‌‍‌‍‌‍​。 当晚宿营于古城乡境内的挂马沟、小岔沟和遒河一带,毛泽东夜宿小岔沟阳洼张有仁家的窑洞里。 这里坐北面南,在茹河北岸。 山南水北,阳洼就是依茹河水而来的。

历史上,茹河流域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途,地理环境造就了这种地理意义上的格局。 红军进入宁夏南部,往陕北的走向,基本上是沿战国秦长城的走向过来的,这不是偶然的决定,是中央战略决策早已决定的,战国秦长城的走向,就是红军到达陕北的地理坐标。 沿茹河东进,仍在长城之内。 70多年前的茹河,水源充沛,非常宜于行军。

古城小岔沟,位于六盘山东麓茹河北岸。 毛泽东当年住过的张有仁家的窑洞,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是黄土高原上传统的窑洞建筑形式。 院内原有 5孔窑洞,现存 3孔,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毛泽东当年就住在中间这孔窑洞里,当年用过的门板等还保留着。 《彭阳县志》记载,小岔沟这一带当时人烟稀少,红军大都露宿。 毛泽东夜宿的主人家张有仁去给红军前锋做向导,家人上山躲藏。 后来,张有仁的儿子张万发听说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才消除了顾虑,打发村里人田有福在山上找回他的老婆王彦花,回来烧水做饭。

王彦花回来了,在山上躲藏的人也慢慢地返回村里。 恐慌过去之后,又慢慢恢复了平静。

而今,身临其境,当年毛泽东夜宿窑洞的情景,会让你的思绪长上翅膀,尽情地遐想。 茹河水早已流走了那个特殊的夜晚,可那个简陋的窑洞却留下了永久的历史。

红军翻越六盘山后在宁夏境内的日子

199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60周年,彭阳县人民政府将这里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部门联合设立了保护标志,划定了保护范围,建立了保护档案。 2000年以后,对窑洞进行了维修加固,相关的文物也放置在窑洞中,如雕花木椅、案48 板、水缸等生活用具等; 同时,还配有与窑洞相关的解说文字,便于游人了解。 这里交通方便,位于银(川)平(凉)公路边缘,与周围的红色文化景观能有机地连在一起,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彭阳任山河烈士陵园等,便于进行旅游开发,利于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向白杨城进发

为了摆脱后面的追敌,1935年 10月 8日凌晨,红军部队分两路从驻地出发,毛泽东并没有在阳洼村这口窑洞里休息到天亮。 因为要摆脱尾追的国民党军队,遂向白杨城方向进发。 离开这里之后,为了行军迅速方便,夜宿古城的红军陕甘支队分左、右两路出发,又兵分两路并进。 一路从遒河一带出发,沿古城北山东进; 另一路从挂马沟经沙河、杨场进古城川。 两路隔河相望,齐头并进。 这一带是国民党马鸿宾的防地,红军在这里遇到了前来堵截的马鸿宾部三十五师一个步兵营。

到了古城以西地区时,与堵截红军东进的马鸿宾部第三十五师一四四旅一个团相遇,国民党军队以为红军离这里还远,是在毫无戒备的情况下与红军交火的。 红军已经布下了 “口袋 ”,国民党军糊里糊涂地就钻了进来。 红军有备而战,从左、中、右三面突袭,国民党军队一触即溃,拼命向北山头逃窜。 战斗很快结束,红军击败堵截的国民党军队,缴获枪械和军衣等物资。 俘虏的国民党军队人员,少数人参加了红军,大部分发给路费回家。

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一书中,也记载了这段经历: “战斗结束后,还抓了 80多名俘虏,缴获了 80多支坏枪,缴获的子弹还不合用。 但这些坏枪和子弹如果流落到土匪手里,会危害乡里,红军司令部就将它们全部毁坏,不留任何后患。 好在缴获了 200多套军衣和 40多件棉大衣,对红军帮助很大。 ”

红军在接近白杨城(彭阳城)时,两路红军又会合在一起,一时路窄人挤。 偏偏忽然西南方向两架飞机袭来,盘旋轰炸扫射。 饭做不成了,大批队伍正在干涸的河滩上,来不及隐蔽,只能迅速疏散到壕沟等有隐蔽作用的地方,毛泽东和纵队首长隐蔽在城墙下的窑洞中。 在青石嘴战斗中缴获的大白马,目标很大,在河滩空旷处无遮无掩,敌机立即投下了炸弹,红军战士和马匹都有轻微伤亡。

此时,不光国民党的飞机轰炸,国民党的军队也紧随而来,毛炳文部、东北军何柱国部的骑兵、陶峙岳部的步兵追逼,有迂回包围之势,形势非常严峻,不能在白杨城久留,部队只好向东北方向前进。

左路红军一直行军至深夜,到达白杨城以北的崾岘、王洼、草庙、小岔、杨家园子一带宿营。 右路一纵队和中央直属队,天黑时到达彭阳城北面 5公里处的长城脚下。

杨家园子的故事

先说左路军的行程经历。

红军队伍一出白杨城就要过沟。 队伍集中在东门外,等待过沟时,又有 3架敌机来袭击,大部分队伍钻进了附近的破窑洞,以此作隐蔽。 在这里,伤亡了 10余人。 敌机在白杨城的上空盘旋骚扰了半个小时后,才离开这里。 队伍继续往沟下走,一直走到三四十丈深的地方才到沟底​‍‌‍​‍‌‍‌‍​‍​‍‌‍​‍‌‍​‍​‍‌‍​‍‌​‍​‍​‍‌‍​‍​‍​‍‌‍‌‍‌‍‌‍​‍‌‍​‍​​‍​‍​‍​‍​‍​‍​‍‌‍​‍‌‍​‍‌‍‌‍‌‍​。 之后,再上行数里路,才算离开了深沟。

走完了这道沟,就上了山。 上了山,接着又过了 3道深沟,直到半夜才到一个叫杨家园子的地方。 南方人行走在北方山区的深沟,又是晚上,路又窄,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危险。 成仿吾的《长征回忆录》里写道: “我们夜行军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黑夜过深沟的经验以前还没有过。 这里是山里的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深沟,但红军都过来了。 ”

在杨家园子,还演绎了一段故事。

到了杨家园子,已经是半夜了,老百姓已经睡熟了。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大都在沟畔的边缘,又很分散。 黑夜里,红军更是难以找到宿营的地方,只找到了几孔窑洞,大部分红军还是露营。 这里是缺水的地区,平时用的都是水窖里储备的水。 黑天半夜,红军没地方找水喝,吃的也成问题。 先后有十几户人家凑起来给红军卖了十几担马铃薯。 人都没有水喝,还哪里有水洗土豆,只有连皮带土一起煮。

“凌晨以后,土豆煮熟了,毛泽东一面拿着土豆吃,一面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志们! 吃不饱不要紧,总供给部已到前面办粮食了,今天到孟家园再吃中午饭。 ’毛泽东一席鼓励的话,大家又鼓起了精神。 吃完土豆,战士门又乐哈哈地集合出发,向孟家园方向前进。 ”这是成仿吾先生《长征回忆录》里的一段记载。

杨家园子,离孟家园只有 30余里地。

实际上,这一夜毛泽东在长城塬上乔渠村乔生魁家。 按照成仿吾的《长征回忆录》记载,毛泽东这一夜不在乔渠,而是在杨家园子。 成仿吾笔下的杨家园子、吃带泥土豆的经历、毛泽东吃土豆时的神情,记载得也非常真实,似乎这一夜就在杨家园子。

乔家渠一夜

此后的行军,左路军向东北方向行军,到堡子崾岘、贾新庄、草庙、王洼一带宿营; 右路军行至长城塬乔家渠、赵家山畔一带宿营,毛泽东夜宿乔渠村乔生魁家。 乔家渠位于彭阳县东部,即现在的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 乔家旧宅坐南向北,也有 5孔窑洞,毛泽东当年夜宿于中间窑洞里。

当年,乔生魁家人见有队伍进了庄子,就很恐慌,不知道往哪里躲,紧急中就躲藏在窑洞中案板下面。 之后,不留心就弄出了声音,警卫人员听到有动静,才叫她们出来。 告诉他们 “红军是穷人的队伍,红军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 ……”,一番热情地说明和解释,乔家人的顾虑打消了,惧怕心理没有了。 这时候,毛泽东才让乔家母女俩烧些开水喝。 乔生魁的妻子不但给毛泽东烧水,而且做饭,并给毛泽东端来她从娘家带回来的羊腿。

这个夜晚,毛泽东就睡在以案板为床的简易床铺上。 北方农盘山村,案板一般都用梨木或榆木等质地较坚硬的木料做成,而且宽大。 因此,用案板做床是够数的,也比较结实。 毛泽东当年用境过的这块案板,在 20世纪 70年代已作为历史文物保存于国家博的物馆。

这是毛泽东在宁夏彭阳住宿的第二个夜晚。

在乔渠,红军没收了当地财主赵维新家 100多石小麦, 1万多斤马铃薯, 20余头牛驴, 200多只羊补作军需。 乔渠居民稀少,红军战士多宿于野外壕埂下或田垄中,战士边生火取暖,边用瓦片烤吃粮食。

毛泽东在乔渠住的窑洞,与阳洼村住的窑洞不完全一样。 阳洼是以山为基础,乔渠是塬上临沟畔开挖的窑洞,空间上比阳洼窑洞大一些。 这些遗址都保存着,而且乔姓后裔仍以毛泽东当年夜宿这里而荣耀。 他们试图很好地保护这里,要在这里保留这段历史,让人们知道。 塬上的那尊毛泽东雕像,彰显的就是乔姓后人的心态。

1976年 8月,陈昌奉重走长征路时到了乔家渠。 陈昌奉是毛泽东当年的随身秘书,他证实乔生魁家的窑洞旧宅,就是当年毛泽东长征途中住宿的地方。

乔生魁的后人,也非常珍视这段特殊的历史经历,至今仍保留着当年毛泽东用过的桌椅板凳等生活用具。 2000年,乔生魁的长孙乔德祥等人,自筹资金,雕刻 “毛泽东长征住宿地纪念碑”,立于乔家窑洞旧宅的崖背上,向人们昭示这一历史经历,并以此缅怀伟人,教育来者。 左路军在孟塬一带宿营。 彭德怀司令员宿营的夜晚,还与孟塬乡玉塬村的魏文廷成了朋友,二人进行过较长时间的交谈,内容涉及民俗民风、婚姻家庭、经济社会状况等,还让卫生员给魏文廷看病用药。

孟家园会合后进入甘肃境内

1935年 10月 9日,左、右两路红军分别从驻地出发,沿东北继续推进,左、右两路红军在孟塬会合。 毛泽东和他的右路军从乔渠启程,沿长城东北下长城塬​‍‌‍​‍‌‍‌‍​‍​‍‌‍​‍‌‍​‍​‍‌‍​‍‌​‍​‍​‍‌‍​‍​‍​‍‌‍‌‍‌‍‌‍​‍‌‍​‍​​‍​‍​‍​‍​‍​‍​‍‌‍​‍‌‍​‍‌‍‌‍‌‍​。 长城塬,从此因长城而得名,名副其实的战国秦长城。 在长城塬上感知长城,会更清楚中央红军沿着战国秦长城行进的脉络。 毛泽东右路军下长城塬,国民党的飞机跟踪而来,红军进入山沟就容易隐蔽目标,飞机找不到目标,盘旋着投下几颗炸弹后离去。 飞机去了,东北军又尾随在后,但判断失误,以为红军顺着长城塬方向去了,就改变追踪的方向。 当未发现红军再返回原地时,红军已远离此地,向东北方向而去。

左路军从草庙启程,中间经过刘塬、米塬,到达孟塬。 中间与卢业广的地方民团发生过接触,但经红军还击,遂即退却。 当日,左、右两路红军顺利会合于孟塬(今彭阳县孟塬乡)。

孟家园,在彭阳东北方向, 70多年前是一处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小镇。 在孟塬,红军与地方土豪势力还发生过冲突。 红军路过名叫草滩的地方,有一个土围子,为土豪刘杰的堡子。 堡子依山而建,有易守难攻之险。 刘杰的儿子刘继元,在军阀马步青军中当副官。 红军路过这里时,刘杰父子贸然向红军开枪。 红军在还击的同时,包围了刘家堡子,派一部分战士攀越堡门。 刘杰父子包括他们的家丁死守。 攻克土堡后,击毙儿子刘继元,活捉刘杰(后在环县洪德城被处决),没收了刘家部分牲畜和粮食。 中午饭就是在刘家吃的,是那些天最丰盛的一餐。

成仿吾先生在他的《长征回忆录》里写道: “我们在孟家境园,没收了一家地主的一百多只羊和一些粮食。 司令部下令休息一个半钟头,做中午饭。 这正应了夜里在杨家园子毛泽东说的话。 ”

据《林伯渠长征日记》记载: “10月 9日,晴。 早七时行,约 60里,经过孟家园(原)到马集园(原)附近宿营。 仿吾《长征回忆录》里的记载是一致的。

对这一段经历,杨定华还有过回忆文章。 他说 1935年 10月 9日,中央红军长征进入甘肃镇原县孟庄村。 在孟庄村, “没收了一家出租土地和放高利贷剥削工农之地主,没收了一百多只羊子,五六十只鸡,八九担麦粉。 另外还有一担大米。 ”在这里,回忆者将宁夏彭阳孟家塬与甘肃镇原孟庄村两个小地名记颠倒了。 彭阳孟家塬与镇原孟庄村只一路之隔,路西为孟家塬,路东为孟庄村。 但所记的内容更详尽,与成仿吾《长征回忆录》里记的内容相同,可补红军在孟塬的史料之不足。

离开孟塬往东,再走三四十里路,就出彭阳县境,进入甘肃环县曲子镇以西的地区,已经靠近陕北了。 过铁角城后,就遇到了陕北红军给毛泽东送信的人。 毛泽东看过信,站在山顶上,向正在休息的部队大声喊道:“同志们,我们就要到达陕北根据地了! 我们的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军派人来接我们了 ……”这是成仿吾先生《长征回忆录》里的记载。

毛泽东这一喊,山坡上就欢腾起来了,红军战士的欢呼声、笑声,早已穿过一道道山峦飘到了陕北。

中央红军在宁夏境内共 5天 4夜,虽然时间很短,但影响很大,是红军北上到达陕北前的一段重要经历。 同时,也为宁夏南部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红军面对艰难险峻的战争局面,终于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牵引下化险为夷,顺利到达陕北。 红军到达陕北后,1935年 10月 29日,发表了《陕甘支队告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全体指战员书》:

我们经过了两万余里的长途远征,经历了十一个省的地区,粉碎了一切国民党军阀的堵击、截击,越过了无数的天险要隘、高山大河,为的是要与亲爱的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兄弟会合,开展苏维埃运动的大局面,替中国苏维埃运动定下巩固的基础,迅速赤化全中国。

70多年后,再回首审视当时翻越六盘山的特殊经历,红军将士勇猛顽强的精神,毛泽东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如同一幕幕的时代画卷,依旧展示在后人的面前。 这一伟大意义还体现在此后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不但成为南方各路红军的落脚点,而且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出发点。 毛泽东说: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经过长征的洗礼,宁夏中南部人民的思想觉悟大为提高,为红军西征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政治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宁夏   深沟   红军   陕北   彭阳县   堡子   案板   窑洞   长城   左路   园子   回忆录   国民党   境内   当年   日子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