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不好,父母功不可没

孩子学习不好,父母功不可没


作者:么利华


一个妈妈和孩子讲:孩子,你考0分,考100分都是妈妈的孩子,妈妈都爱你。妈妈不会因为你考100分,对你的爱就更多,也不会因为你考0分,对你的爱就变少。妈妈爱你和你的分数无关。


感动不。这样的爱,我想是每个人的渴望。


然而现实是,不管我们自己多么渴望被如是对待,当面对孩子的糟糕分数,都很难耐受其中。


的确,毕竟是亲爸亲妈,着急不可避免,无法耐受也是现状。但我们可以将不好的成绩和孩子分开,不让自己成为孩子内耗的一部分,这个我们也许可以做到。


孩子学习不好,父母功不可没

孩子学习不好和孩子不好,是两个事


一个孩子爸爸讲四年级的女儿数学考了59分,女儿怕妈妈说她,于是找爸爸签字。


请问,如果是你的孩子四年级数学考了59分,你会如何应对?


也许孩子考95,多数家长的反应:别的孩子考得更高,这又差哪儿了?考95高兴个啥,你看小明又考了100。四年级就95,初中将就及格……


……


我真希望是我想多了,我也相信很多妈妈会正向激励,帮助孩子看到差距,让孩子欣然接受。


但我想再佛系的父母面对59分,也很难淡定。


也许这个爸爸内心也有想自己小学从没这么低过。但他稳定住自己,做了如下回应。


爸爸:孩子,你进入职场,没人会记得你读书时哪一年哪次考试考了95还是59,这个分数没那么重要。考试分两种,一种是选拔类考试,比如中考高考,一种是检验类考试,比如平时测试。


那你说这次考试是哪类的?


孩子:检验类的。


爸爸:嗯,那你班最高多少分啊?


孩子:100。


爸爸:那你班这些考100的孩子就没必要参加这个考试!因为他们什么都没检验出来……


你看你,一次考试就检验到了41分的差距,你把41分的差距找到,你就是全班在这次考试中收获最大的那一个……


我相信每一个孩子听到这些话语,内在的不安、不及格的羞耻都会被卸载。然后就是轻松的再次面对和投入学习。


因为父母对分数如此轻松的态度,会将孩子和分数剥离。


这会令孩子内在感受到,噢,原来我说了真相也没怎么样,这会令他把更多真实落到现实,更多头脑里的想法带到现实,在一次次的体验中他坚定地看到,自己和成绩是两回事。


好比一个孩子说,我抑郁了。你和他讲,看起来,你的情绪不高。

如果他讲,我是游戏成瘾的人。你说,看起来,你很喜欢游戏,打游戏在你生活中用去的时间有点多。

如果他说,我是个学渣。你说,听起来你的成绩不大理想。

......


这样的回答,就把孩子的某个行为和他的身份进行剥离。因为改变一个人行为、习惯容易,而一旦身份确定了,想改变就很难。


比如将学习不好和他不好融为一体,情绪不好和他不好融为一体。那他就很难看到自己的边界。


“我不好”会成为其内化的父母对他的限定、责备与攻击,会成为其限制他内在成长、向外拓展的魔咒。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人无论外人眼中如何功成名就,但内部对自己却有很低的评价。这句话换个说法就是外界无论多高的评价也抵不过内在对自己的打压。


开篇的妈妈和这个爸爸对待孩子,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孩子不好和成绩不好,是两回事。


当被如是对待,孩子更有可能带着对自己的好感受,投入对外部包括学业在内的各种挑战中。


反之,孩子则会将部分能量用于消耗在应对内在的坏感受上。那用在学习上的力被消耗,留给学习的自然就少了。


曾老师说,所有的问题,都是注意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我们也许帮不上别的忙,但我们可以不放大问题致其固着,我们可以把注意放在其行为习惯上,而不是放在他这个“人”本身上,这点我们是能做的。


帮不上孩子学习,我们可以选择不让自己成为孩子内耗对象,助力其更好的投入外部世界。


孩子学习不好,父母功不可没

人类大脑只有在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


人类的大脑要在人类最恶劣的情况下,保证生存。想象一下,人类祖先在大草原上猎食,随时要警惕各种猛兽的侵袭。如果没有恐惧警觉和提醒,人类可能早已灭亡。因此,几百万年的进化令人类的这个基因被留存。


危险来临,大脑警报被激活。大脑中通过神经细胞中的化学物质控制全身。当警报拉响,高级大脑、理性思维暂时关闭,身体出现战斗、逃跑、木僵三种状态。


这就不难解释,去年疫情期间武汉封城前一些人的逃跑。是危险关闭了其社会参与系统。当理智、思考关闭,当下只有一个反应,逃。


不管人类如何进化,社会如何发展变化,几百万年进化的基因还在,人依旧是大自然界的物种。大脑基本结构也没有改变。


如父母对孩子总是动辄得咎,孩子内在经常感受到的是惊恐、不安,随时处于防御,内在不宁,如何投身学习?


也许你会反驳,虎爸虎妈采取的都是高压……


仔细思考其中逻辑,他们采用的策略是制造和利用孩子的恐惧。


恐惧也许会令孩子“暂时”放下眼前的游戏、集中注意,以达到父母要求。但内在积攒的却是不好的体验。


遗憾的是,当内在的负向情绪体验累积到一定程度,短期效果也再难维系,铺天而来的则是持久的对抗、逃跑、木僵。


物质如此丰富、书多得读不完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休学,自伤、自残甚至自杀,就是大脑长期处于危险状态的极致表达。


既然不能直接表达、对抗,那就以隐匿的方式不惜伤害自己,或干脆罢学、罢命,启动自恋式自我攻击,彻底从学习、生活、生命中退出...... 也许平时没有任何迹象。当人格的面具再也戴不住,摘下等同于“撕”毁一切。


恐惧本是用来应付危险的。而为人父母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不惜制造和利用恐惧。“恐惧”带来的短期效果注定失效。


因为大脑的构造是越安全、越放松,越愉悦、越能进入学习。


孩子成绩好不好,不是父母能干预的,父母能做的就是在此时稳下来,离成绩远一些,特别是离较差的成绩远一些。回身关注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


因为内在安静的孩子,成绩才更有可能优异。而孩子的内心是父母造就的。这样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和比较和谐的家庭。


放下焦虑,让他成为他


一个初三的孩子在房间做作业,爸爸在客厅看手机,妈妈从厨房出来到儿子房间:“你做作业,就不要搞手机,对自己负点责任,快做...


转身看到老公,吼道:“你不要整天看手机啊,给儿子做点榜样好不好!”


一会儿又跑去儿子房间:“这么长时间怎么就做这么一点点,你在搞什么,初三了!”


一肚子火没处撒,又去喊老公:“孩子都初三了,你多少要管一管,工作忙、工作忙,这个家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


这样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孩子能安心学习吗?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孩子少走弯路。以后能过上相对舒适、轻松的生活。学习成为万千父母的眼中钉。


然而, 孩子学习家长几乎是帮不上忙的,但不干点啥,又没有办法耐受,于是制造焦虑和麻烦,把家弄的没有安定的时候,成为多数妈妈的无意识选择。


可事实是,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内在早已被家长的焦虑塞满。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是反向形成,背后充满对孩子敌意的攻击,怕被抛弃的恐惧......


不妨试着再去分析分析。听了这些分析,你还能随意制造焦虑和恐慌给孩子吗?


我们小时学不学习都是自己的事儿,现在的学习是全家、甚至全社会的事儿。于孩子,学习似乎只和他们有一点点关系。学习的多数责任被分担走了。


留给他们的是被学习,多数还背负着成人的未竟理想。


遗憾的是当希望另一个人来实现我们的愿望,实际是在放弃自己,这是非常融合的。


身为父母也许忘记了一件事。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我们的延伸物。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位老师打电话给一位爸爸去学校谈话,说孩子近期成绩下降得厉害。


这位爸爸问,你如果向我道歉电话就行了,去学校就算了。


老师诧异。他说,你拿着国家给开的工资,教学生,没教好找家长算账。我没去投诉你让你下岗就不错了……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但道出了事实。


身为父母总是要为孩子扛起点什么的, 如果什么都不扛,外界所有焦虑都传导给孩子,还要我们做什么呢?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爱孩子,就不要做老师的延伸、孩子的监工。


你可以给他规则,给他爱,给他成长空间。绝不能因为外人一句话,或某次考试的分数,就和他敌对。或因为自己有未竟理想,就不顾他的想法,执意让他实现你的理想。


孩子在学校已经够焦虑了,天天上班,晚上加班,周末加班,假期加班,至少12年,而且几乎天天有考核,这个考完那个考。考核不够好,还要被批评,责罚,白天有,晚上有......


妈妈是家里的情绪中心,妈妈的情绪越稳定,孩子心越安,家越和谐,孩子才能更投入。


还原亲子关系的清爽,让学习只是学习,让你是你,他是他,我想,孩子是能搞得定学习这么小的事。


要想还原清爽,让学习如其如是。父母们也需要成长,需要被理解、被看到、被支持,而不是被焦虑、被指责。


你说是吗?



作者:么利华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曾奇峰心理工作室,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不好   父母   孩子   功不可没   焦虑   分数   大脑   恐惧   情绪   爸爸   家长   危险   人类   成绩   妈妈   考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