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新剧《陪你一起长大》:让孩子霸占C位的家庭,大概率要翻车

关注我,每天和你聊点心理学

作者丨MISS蔷薇

出品丨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刘涛新剧《陪你一起长大》:让孩子霸占C位的家庭,大概率要翻车


01把C位让给孩子的家庭


刘涛领衔主演的家庭教育成长热播剧《陪你一起长大》中,呈现了这么四组家庭:


第一组:高期待型。大律师顾伟佳和全职太太林芸芸,好胜心强的夫妻俩,以“成为最优秀的孩子”为目标,要求还在读幼儿园的女儿每天除了学习做卷子之外,还要学法语、练钢琴、学芭蕾,全年无休,成为当之无愧的“牛娃”。


第二组:高焦虑型。在全体鸡娃的氛围中,由佛系变得激进的苏醒,将重心由工作转到孩子身上,不顾老公的劝阻,给儿子安排了满满当当的学习任务,每天不是背公式就是做习题,一心只想让儿子奋起直追,结果将儿子逼出了抽动症。


第三组:高牺牲型。离异的沈晓燕,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有个“完整的家”,不惜“离婚不离家”,为了攒钱拿回孩子抚养权,白天在超市上班,晚上送外卖,经常被人瞧不起,活得委屈又卑微,儿子就是她的全部。


第四组:高干涉型。何景华和蒋博组成的二婚家庭,天天和调皮捣蛋的“熊儿子”斗智斗勇,大手笔对儿子教育的投入几乎全打了水漂,可外公外婆却隔代溺爱,拥有对孩子的绝对话语权。


这四组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孩子放在家庭的C位,这也是现实中大部分家庭状态的折射,因而这部剧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刘涛新剧《陪你一起长大》:让孩子霸占C位的家庭,大概率要翻车


家庭教育专家总结了“以孩子为家庭中心”的具体表现:


① 对孩子投入的钱占家庭总支出一半以上;

② 对孩子投入的时间远超自己或其他家人;

③ 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配偶;

④ 孩子的事情或需要始终居于首位;

⑤ 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


可这样“全身心”的付出和投入,却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问题重重,家庭危机重重,而自己也在挫败之中迷茫不已。


02C位的孩子: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大部分家长的逻辑是:我们将所有的爱、关注和资源向孩子倾斜,他理应在充足的条件中好好成长,长成我们所期待的模样。


可事实是,被放在C位的孩子,较大可能会长成两种样子:没边界的人和不开心的人。


先来看第一种,没边界的人。


根据温尼科特的理论,在婴儿出生后的一段时间,母亲通过“原初母爱灌注”,完全适应婴儿的愿望和需要,让婴儿在“全能感”中感知自我存在、构建自我雏形。但随着婴儿的成长,母亲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撤出”,让婴儿在适当的挫折中发展出“现实感”,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


被放在C位的孩子,是被剥夺了后一阶段的成长条件的。他的需求和情绪始终能被无条件地及时满足,因而他会一直固着在“全能感”中,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上帝,无法建立起全能幻想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边界,成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就像高干涉型家庭的“混世魔王”蒋思远,任意妄为、无法无天,不仅把家里造得天翻地覆,还在培训班“大闹天宫”,甚至拿水枪呲老师一脸。


第二种情况,在C位的孩子,承担了父母过多的期待、情绪或“自我牺牲式”的付出,成为“高压中心”,同时被罪疚感所折磨和绑架,只能发展出强大的虚假自体,通过来顺应或者“回报”父母来缓解。


付出的代价就是,压抑本应旺盛的原始生命力,成为一个可能十分优秀,却郁郁寡欢的“空心小大人”。


比如高期待型家庭的“牛娃”新月,才艺出众却总是自卑,高牺牲型家庭的李非凡,成绩优异又乖巧懂事,却总是一副眉头紧锁的模样。


被捧在C位的孩子,承受着整个家庭的各种投射,很难发展出稳定健康的人格。本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父母,却无意中折断了他们最有劲的翅膀。


03脆弱的夫妻:被架空的关系


对于家庭系统而言,将亲子关系置于首位,也会产生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夫妻关系被架空,家庭秩序混乱,角色错位。


根据家排理论,夫妻关系是构成家庭关系的基础,任何时候都要把夫妻关系列为最重要的关系,也即“夫妻关系首位原则”,这是一个健康家庭系统的核心。


而孩子一旦成为C位,占据着夫妻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配偶就会形成有意无意的疏忽,从而亲子关系喧宾夺主,夫妻关系退居次位,导致家庭根基发生动摇,造成系统失序。


拿剧中的高干涉型家庭来做个分析。


由于是重组婚姻,感情中掺杂了利益的部分,夫妻关系本就很微妙,不算特别牢固。他们的关注,一部分要分给女方读高三的大女儿,更多的是被两人的小儿子牢牢锁住。


关系次序颠倒的结果是,夫妻在这个家庭中彻底失去了主导权和控制权,外公外婆“乘虚而入”,与孩子结成了同盟,形成“高干涉型家庭”。


于是,外公外婆宠溺无度,儿子称王称霸,妻子受气,丈夫和稀泥,最后二人爆发剧烈冲突,大闹离婚。这一家子的鸡飞狗跳,就是系统混乱的直接表现。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夫妻并非因为重视孩子而忽略夫妻关系,而是因为无法很好地维系关系,而需要孩子成为二人感情的“纽带”。


无论哪一种情况,家庭结构都是岌岌可危、不堪一击的。


04迷茫的自己:自我价值的缺失


在一个把孩子放在C位的家庭里,大部分时候,母亲是付出最多的那个,或出于自愿,或出于被迫。


有一部分原因,是较强的共生性。母亲未完成与孩子的分化,与其始终保持着浑然一体,因此不自觉向其倾注大量关注与期待,时刻准备着满足孩子的需求。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一些社会文化原因和家庭原因,让母亲不得不放弃自我,全身心投入孩子。


由此延伸出来的问题是,母亲与孩子的捆绑越紧密,共生性就越强,如果加上婚姻不顺,孩子就成了她们全部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来源,而作为个体的自我价值开始模糊和失焦。


无论是中产家庭的全职主妇林芸芸,还是离异艰辛的沈晓燕,她们都把自己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孩子,将其托举在C位。


林芸芸带娃就像背着KPI,女儿不得第一就会被丈夫怪罪责骂,而沈晓燕辛勤工作赚钱,看似积极发挥个人价值,出发点也是为了孩子,而不在于自己。


有一种声音把母亲的这种无我式奉献称作“无私”,可一个没有自我的母亲,是很难养育出一个拥有完整自我的孩子的。


05团宠可以有,C位轮流坐


这两天因为热播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关注到了李承铉和戚薇,发现他们的家庭模式很值得借鉴。


①爱孩子,但不捧着


戚薇有个育儿名场面:她有一条裙子,女儿Lucky很喜欢,想占为己有,戚薇明确告诉她“这是我的裙子,我也要美”,网友大呼心疼Lucky。


刘涛新剧《陪你一起长大》:让孩子霸占C位的家庭,大概率要翻车


有人认为,可以暖言安慰一下,比如“等妈妈晚上回来给你穿”,戚薇是这么解释的:无论是谁,没有理由因为年纪小就有道理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谁也不应该惯你的坏毛病。


没有时刻被捧在C位的Lucky,在家里被视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她拥有全家人的爱,也发展出了爱别人、尊重别人的能力,长成了一个鬼马精灵却又温暖可人的孩子。


②夫妻关系第一位


关于李承铉和戚薇的糖,网上随便一搜一大把,李承铉更是被网友称为“宠妻狂魔”,日常生活中体贴关心的细节不必多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为了支持戚薇产后复出,继续追逐梦想,李承铉甘愿暂停事业,当起了全职奶爸。


“男艺人的演艺生涯相对比较长,我等得起,而戚薇一旦错过黄金时间,就很难继续她的梦想了。”即使全职奶爸期间一度抑郁,李承铉也从不后悔。


彼此宠爱、互相扶持、共同分担,拧紧了夫妻关系这一条基线,也让整个家庭和谐有序。


③人人都有高光时刻


正因为如此,每一个家庭成员才有机会专注自我发展,成就自己的价值。


戚薇复出后,事业风生水起,而现在李承铉也凭借《披荆斩棘的哥哥》再次走红,他们的小Lucky,一直在茁壮成长。


一个健康的家庭,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资源的整合与流动也应该是分阶段、视情况来灵活调整,孩子可以是团宠,但C位人人有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家庭   翻车   新剧   首位   外公   边界   概率   外婆   夫妻关系   婴儿   儿子   女儿   母亲   夫妻   期待   自我   关系   孩子   刘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