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少看视频,娃就不近视了吗?娃近视的几个误区,你必须知道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这几天身边亲朋好友的孩子们也陆续放暑假了,C爸接到亲朋好友们最多的三类咨询:

哈哈,别着急,这几个问题陆续都会写,今天咱们先聊聊娃的眼睛吧。

在这个超长假期,网课、电影、动画片、游戏……一路下来最让人担心的,便是娃的眼睛了。

身边有不少把孩子送去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家的朋友,临别最后一句话大都是:少让TA看视频啊,不然这一暑假,非把眼看坏了。

的确,跟咱们小时候比,这代孩子近视越来越低龄化了。

据权威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少年儿童总近视率是53.6%,其中6岁以下的儿童近视率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而高中生近视率则高达81%

不看、少看视频,娃就不近视了吗?娃近视的几个误区,你必须知道


但是,少看视频就能不近视吗?

Too young,too simple.

大多数家长对于近视这个问题,还存在着许多认知盲区,有时候,反而因为一知半解弄巧成拙。

今天这篇,特意挑选了一些大家比较关注、模糊的“近视”问题,希望能澄清你某些认知误区。

关于近视的Q&A:


不看、少看视频就不容易近视?

并没有直接关系。

很多妈妈都会把孩子近视归因于看屏幕太多。

之前咱们就有辟过谣,电子产品并不是直接导致孩子近视的的罪魁祸首。

美国眼科协会发布的文章明确指出:

电脑屏幕、智能手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不会给眼睛带来永久性的生理损伤,它只会让眼睛感受到干涩和疲劳。(不过这也是后天对近视造成影响最关键因素)。

电子产品对眼睛真正的影响是用眼过度!

但是用眼过度,不是电子产品的“专利”。

如果不注意用眼,哪怕完全不看电子产品,只做大人鼓励的活动,比如说看书、拼乐高、拼图、练琴等也有可能导致近视。

连续用眼时间、近距离用眼时间、不恰当的光线/环境下用眼,都是导致用眼疲劳,最终导致近视的原因。

像乐高,CC这样大点的孩子玩得已经是小颗粒的了,孩子需要近距离的看图纸,拼颗粒,这么一坐也能坐个1小时以上,也很费眼睛。

再比如说看书的时候,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会不自觉地把书的距离拉近。

所以,除了控制屏幕时间之外,看书、拼乐高、拼图、弹琴等活动的用眼习惯一样也要注意。

不看、少看视频,娃就不近视了吗?娃近视的几个误区,你必须知道


注意遵守“20-20-20”原则,即: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6米外)远眺不少于20秒。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下。

事实上,很多时候很多人都难以实现。

比如CC拼乐高,我不可能定个表每20分钟打断她一次远眺一会儿吧。

又或者中午家人都休息,从不午睡的CC一般都是自己安静看书,有时候还是这样躺着。

所以,比起紧盯用眼习惯,我更关注的一点,是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是否充足。(建议每天保证至少2小时以上。)

悉尼大学的凯瑟琳·罗斯(Kathryn Rose)博士带领团队,花了3年时间,跟踪调查了两组华裔孩子,他们都在6-7岁之间,一组生活在悉尼,一组生活在新加坡。

生活在悉尼的孩子花在课桌前读书、学习的时间更多,但奇怪的是他们的近视率只有3.3%;而生活在新加坡的孩子近视率却有29.1%

罗斯团队找到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户外活动的时长:悉尼的华裔孩子每周在户外活动上会花去13.75小时的时间,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华裔孩子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只有3.05小时。

不看、少看视频,娃就不近视了吗?娃近视的几个误区,你必须知道


经常户外活动的孩子,接收足够明亮阳光的机会多,这可以促进眼睛视网膜神经细胞分泌多巴胺,保护眼轴不会变的过长,从根源上防止了近视发生。

但在室内的弱光下,这种刺激会减少,更容易导致眼球变形。

去年权威杂志《JAMA眼科学》上的一项调查发现:2020年中国儿童的近视

率比2019年有明显增加,尤其是6岁年龄组,近视发病率是2019年的6倍。

不看、少看视频,娃就不近视了吗?娃近视的几个误区,你必须知道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疫情期间孩子们不能出门。

用眼和户外活动就好比吃糖和刷牙,少吃糖自然是好,但想要不蛀牙更重要的是好好刷牙。

暑假用眼比平时多,这很难免,CC会花一个小时拼乐高,也会花一个小时看电影。

在不确定她能否自觉遵守标准用眼原则的前提下,我做的就是增加她户外活动的时长。

暑假最空的就是时间,现在她每天至少4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有研究表明,每日每增加1小时的户外活动,近视发生概率可降低2%。

这几乎是最简单、最方便、也最科学的预防近视方法了。

(当然用眼习惯也要一直给娃“洗脑”,这是培养长期习惯)


近视真的不可逆的吗?

真性近视的确是不可逆的。

很多妈妈发现孩子近视后,特别不愿接受,尤其是低龄孩子,对娃这么小戴眼镜有点抵触。

正是因为如此,各类治疗近视的“神药”、“神器”也应运而生。

但事实是,一旦真正近视,无论几岁的孩子,都是不能治愈的,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药物或器械或训练方法,被证实可完全治愈近视。

因为孩子近视和眼轴长度有关,眼轴就是从角膜顶点到视网膜中轴线的距离长度,如下图所示:

不看、少看视频,娃就不近视了吗?娃近视的几个误区,你必须知道


如果孩子眼睛发生真性近视,眼轴长度通常会大于23.5~24mm。

而眼轴长度是不可逆的,就像是孩子长了大高个儿是不会变矮的。


眼镜一旦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能少带/晚带吗?

我在医院见过很多这样的情况,验光后明明知道孩子已经近视了。

而很多家长却不想配镜,认为度数不高没必要,或者配镜后不科学配戴,比如看书写字时戴,日常就摘下来。

认为眼镜一旦戴上就摘不下来了,而且越戴度数越加深。

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科学佩戴眼镜不但不会使近视度数加深,反而能有效地阻止或减慢近视的发展。

因为戴眼镜后可消除眼睛疲劳,如果不戴眼镜,近视要想看清远处的物体,就必须要眯着眼镜看,这样会使眼内外肌肉过度疲劳,加速近视的发展

所以,想要延缓近视度数的增长,最正确、最省钱的方法还就是佩戴眼镜,定期复查和及时调整度数,改掉不良用眼习惯。

不看、少看视频,娃就不近视了吗?娃近视的几个误区,你必须知道


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而言,不佩戴眼镜,反而热衷于给孩子做各种“恢复训练”、配戴各种“理疗仪器”,无疑是在交智商税了。


护眼产品更护眼吗?

防蓝光眼镜——别买,智商税!

最近,“防蓝光系列”特别火,尤其是防蓝光眼镜,几乎每个小朋友都有。

确实存在会伤害视网膜的“有害蓝光”(波长400-440纳米之间),但还需要结合“强度”和“时间”这两个条件。

而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不足以达到伤害眼睛的强度。

美国眼科协会明确指出:

没有科学证据表明,手机、电脑等设备发出的蓝光强度,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不看、少看视频,娃就不近视了吗?娃近视的几个误区,你必须知道


而且防蓝光眼镜在过滤掉蓝光的同时,也会降低屏幕的亮度。

蓝光眼镜下的屏幕会偏暗偏黄,这种视觉效果就像在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反而容易加剧视觉疲劳,如果孩子不自觉地调整亮度,会更加刺激视神经。

全世界眼科医生对儿童蓝光眼镜的态度都是一致的:百害而无一利。

更别说,部分防蓝光眼镜还存在质量问题,戴了还有许多未知风险!

护眼灯——可以买,但护眼可不是一盏台灯就可以的。

很多家庭的照明条件,满足不了读写的需求,所有家里有娃的确需要一台学习灯。

不过,很多学习灯,都在用“护眼灯”作为点来宣传的。

市场上的护眼灯,最大的卖点就属避免频闪和过滤蓝光了。

蓝光咱们说了,再来说下频闪。

事实上,只要是几百赫兹以上的普通灯具,都不存在肉眼可以感受得到的频闪,这种频闪并不会让我们的眼睛不舒服。

换句话说,只要购买的是合格产品,就不用担心频闪。

不看、少看视频,娃就不近视了吗?娃近视的几个误区,你必须知道


既然普通灯管的光源不伤眼,自然也就不存在“无频闪”可以护眼的说法了。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不要被那些五花八门护眼功能所迷惑。

选购的时候,最关键的是看光源设置。

避免室内环境与眼睛所看物体亮度差异过大,比如在黑暗的屋子里只开写字的台灯,这会加剧眼睛疲劳。

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双光源”是黄金准则,也就是室内环境开灯,然后再有个台灯。

而且,台灯不要放置在正前方,也不要放置在书写的手一侧,避免光源直射到眼睛,比如右手书写的话,台灯放在左侧。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近视   悉尼   新加坡   度数   户外活动   台灯   光源   误区   疲劳   暑假   眼镜   眼睛   习惯   小时   孩子   时间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