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前两天跟朋友聊天,说起了孩子害怕这个事。

她家娃8、9个月的时候,被一辆突然动起来的遥控车吓了一跳,从那以后看到玩具车就不行,要么哭、要么躲,会说话了以后就是“不要,不要~”

其实啊,要说孩子害怕啥东西,那真是太多案例了。

朋友家娃这还算有因可循,还有多少小朋友,你都说不上来为啥,但就是害怕。

怕打雷的、怕扫地机器人的、怕高的、怕小动物的...总之,万物皆“可怕”~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娃总是怕这、怕那,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宝宝「害怕」的原因


对于外界事物的“失控感”

宝宝1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觉醒时,他们会有一种“世界都是围着我转”的想法。

尽管不成熟(哈哈),但这也是他们阶段发育的必然结果。

随着宝宝慢慢长大呢,他们会发现,并不是他知道的就是全部,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等待他去探索,仅仅依靠过去的经验已经无法理解了。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失控感」。如果这件事物带来的感官刺激又比较强烈,那可能就会更加害怕了。

不良体验带来的恐惧

逢年过节时突然响起的鞭炮声,草地里突然出现的虫子、洗澡时水进到眼睛里很疼、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小狗却听到了刺耳的叫声...

这些经历都是在以往的接触中产生了不好的体验,让宝宝产生了害怕情绪,成为宝宝恐惧的存在。

开篇提到的朋友家的孩子害怕遥控车,就是如此。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想象力提高的结果

随着大脑的不断发展,孩子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他们会脑补出各种可怕的形象,这会成为他们恐惧的源泉。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2-4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

也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会把所有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无论是飘来飘去的窗帘还是黑暗里闪亮的小红灯,都足以让宝宝脑补出一大堆神奇的小怪兽了。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被大人吓出来的恐惧

还有一种情况是宝宝会对职业产生害怕的情绪。这多半就是大人的锅了。

宝宝在一些事情上表现不如意或者“不听话”时,常常有家长为了逼孩子就范,就说一些吓唬宝宝的话,比如“再不听话,警察把你抓走了”、“再调皮、医生来给你打针了!”

宝宝的认知水平还有限,无法正确认识职业属性,也无从判断真假,很可能对你的话就“信以为真”了。

总抱怨孩子一看医生就哭,仔细想想,是不是因为你曾拿医生吓唬过他呢?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害怕的原因搞清楚了 ,那么,当孩子说出“妈妈,我怕”时,我们该作何反应呢?

其实,90%的家长都在用的应对方式,都错了!

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家长错误的应对方式


鼓励式:“这有什么好怕的”

这应该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吧。尤其是男宝宝的家长,总会说“你是小男子汉,没什么可怕的,勇敢点!”

然后企图通过讲各种道理,来让孩子以为,这真的一点也不可怕。但,往往没有什么效果。

这种做法看起来像是在鼓励、安慰孩子,但却是建立在“不理解”基础上的。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中提到,恐惧的情绪不被理解和不被共情,叫做“负强化”。这会让孩子的消极感更强。

也就是说,通过否定,反而把害怕、恐惧的情绪强化了。孩子不仅没得到鼓励,反而更加担忧。

为了不让你看到他的害怕情绪,他会更加不愿意去尝试。

此外,还有一种更为极端的“鼓励”做法,是刻意“锻炼”孩子。比如宝宝怕黑,就刻意把他关小黑屋待上一段时间,认为时间久了,慢慢就接受了。

这是极度破坏安全感的做法,甚至会让孩子产生终身恐惧。

当然,小龄宝宝的父母很少会这样做滴,但还是说出来给大家提个醒,即便宝宝长大了也不要这样哦。

逃避式:“没事,咱离得远远的”

另一种做法就是逃避式的了。

这种方式对孩子过度保护,怕什么,干脆就不让他接触了。

首先这会剥夺孩子对害怕的东西建立全面认知的机会。没有机会去探索自己能力的边界,又谈何“克服恐惧”呢?

其次,总在你的保护当中,会慢慢增加小朋友的依赖感和无力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久而久之就会觉得“凡事都要靠别人”,孩子会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影响到自信心的建立。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所以啊,两种方式都不可取。最重要的是,在宝宝产生害怕恐惧的情绪时,我们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和他们一起面对,共同克服。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说「我怕」时,

我们应该怎么做


1.接受孩子的恐惧情绪,让他感觉现在是安全的。

害怕是我们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绪了,就跟开心、生气一样,不是你想抑制就能抑制住的。

谁都有害怕的时候、谁都有害怕的东西。

承认和接纳这种害怕的情绪,才是第一件要做的事。

接纳情绪,不是说你知道宝宝现在是害怕的就截止了。

还要让他感受到,即便害怕,他的感受也是被接纳的,他也有妈妈的保护,现在是安全的。

每次DD遇到说怕的事物,我也会解释给他听

“哦,你吓了一跳,那是汽车发动的声音……”、“你感到很紧张,这是只玩具狗,它会走、会叫,不会咬人。”

解释之后还是害怕?没关系,这种情况也很多见。

DD1岁多点的时候,害怕姐姐的大眼睛毛绒玩具,可能是怕那双大眼睛。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每每碰到,我都会抱住他,并跟他说,“没关系,妈妈在这,妈妈保护你哦~”

先让孩子镇定下来,后面他才有可能去尝试再次接触和克服这件事。

2.循序渐进的接触害怕的事物,尝试“系统脱敏”。

其实啊,孩子的恐惧多半还是源于未知。这件事物也许并不具备危险性,但它不了解,才害怕。

所以,还是要给宝宝机会尝试去认识、了解他所恐惧的东西。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系统脱敏」,指的就是对某件事物产生恐惧情绪时 ,不要逃避,而是慢慢的去接触。

继续上面的例子,我会用手盖住鲸鱼的眼睛,告诉DD,“妈妈捂住啦,不用害怕啦,DD说打开,我再让它回来。”

小孩子哪有不喜欢玩“我说了算”游戏的?

于是,他说开,我再开。开一下立马还捂上,等他再说开,再打开。

慢慢的这种掌控感回来后,DD也越大胆子大了,开始自己捂它的眼睛。

玩过几次之后,再也没说过怕了。

再比如,孩子害怕虫子,我们可以在户外捉点虫子,先放到透明的封闭盒子里,让宝宝观察。

当他能接受了,可以打开盖子,让宝宝观察。再次接受之后,可以用木棍等工具来一次“亲密”触碰。

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像前边提到的进行动作示范,让孩子模仿我们行为进行逐步接触。

当然,期间也可以借助绘本等工具辅助宝宝进行更多的了解,推荐《走开,绿色大怪物》。

记住,一定不要强迫孩子。

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字眼就是“慢”。一切以宝宝的接受能力和程度为准,他接受了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切忌产生不好的体验。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3.巧用“游戏力”,帮宝宝克服恐惧。

心理学家科恩博士的《游戏力》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摆脱无力感,克服恐惧。

如果能让宝宝害怕的东西成为游戏中的一个元素,是不是就没那么可怕了?

宝宝害怕扫地机器人?那可以帮宝宝收纳玩具的时候,用上扫地机器人,把玩具车、积木、玩偶等放到扫地机上,跟宝宝说“运输车到达,把玩具们一起带回家啦,出发!”

害怕小狗?那就来一场角色扮演,妈妈可以装成狗狗的样子,跟宝宝说“妈妈变成狗狗来跟你玩了哦,我们来玩球好不好?”

老母亲是最具备“戏精”潜质的,这些游戏真的难不倒咱!

当然除了游戏,讲故事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里就不举例了,拿一个咱后台妈妈的真实案例来告诉大家。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你看,其实没那么难的!只要我们肯用心帮宝宝制造接触、熟悉的机会,他们慢慢都会勇敢起来的。

4.用想象力打败想象力。

既然孩子想象力逐渐丰富以后,好多害怕的东西都是小朋友自己脑补出来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打败这些“可怕的事物”呢?

比如,小朋友怕窗帘后面的“怪物”,那我们就可以引导他说出来或者帮他描述:

“怪物”长什么样子啊,有长长的牙齿吗?它在干什么?是在睡觉还是和宝宝一样在玩呢?睡觉的时候,有没有冒鼻涕泡?

我们还可以把它画出来,甚至上演一出好戏,告诉宝宝,“怪物被我抓住了,你看在这里,我们把它装到盒子里好不好?”

当把这些他们觉得害怕的事物,通过我们的想象和描述具象化的时候,对于孩子来说,就不是那么未知的了,可怕的标签就被撕掉,甚至都会有点可爱了呢!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90%的家长第一反应都错了


C妈说

勇敢,在我们看来,好像是一个特别值得被褒扬和推崇的品质。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害怕的情绪、剥夺孩子害怕的权利。

无论什么时候,当孩子说出“妈妈,我怕”,我们都应该接纳他、保护他,并慢慢地引导他。

勇敢的确重要,但别忘了,更重要的是变勇敢的这个过程。

不用过度勉强,也不用过度保护,最好的方法就是带他一起经历,只有这样,从心底生出来的勇气,才能带他探索更多,走的更远!

CD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公益普及婴幼儿喂养、睡眠、疾病、心理知识,让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的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一起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D爸妈”( ID:cd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家长   妈妈   孩子   想象力   怪物   恐惧   事物   可怕   害怕   勇敢   情绪   眼睛   东西   宝宝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