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种迹象,说明你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

文|CC爸妈

公众号:CC爸妈 ID:CC-bama

前段时间有位妈妈给我留言:

我感觉4岁多的女儿太敏感,有时候她做了一件可能我会生气的事情,在我还没生气时,她就赶紧主动说:妈妈别生气,我下次不会了。

有时候她提某些要求/做某些行为,只要我面色稍微难看,她就会试探性的询问:“妈妈你生气了吗?不高兴了吗?”

她跟小伙伴玩,也常说小A今天大声凶了我,小B今天给别人都分了糖没给我,妈妈,她们是不是都不喜欢我?

看着女儿小心翼翼的样子,特别心疼。

4岁,本应该是一个调皮捣蛋无忧无虑的年纪,但有时候感觉她过分顾及他人的情绪,什么都不敢说不敢做。

因为我自己就是一个自卑、敏感的人,一直活在自我否定和他人的眼光和评价中,这样太累了,我不想让女儿走自己的老路,C妈有没有什么方法补救?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如果孩子过度敏感、自卑怎么办?

自卑又敏感的孩子什么样?

1.过于乖巧懂事

就像开头中的小女孩,因为害怕妈妈生气(妈妈之前脾气略暴躁),做事不凭自己喜好,总要看看妈妈脸色,有着和本身年龄不相符的懂事。

但这样的懂事,其背后却是深深的恐惧,害怕失去爸爸妈妈的爱,是一种不值得被爱的自卑感。

这3种迹象,说明你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


2.过度害羞、回避竞争

内向、害羞的孩子是正常的,只是性格使然。

他们可能会安静、会慢热,但不会总是说“我不行”、“我不够好”、“别人会不喜欢”这类自我否定的话。

也不会怕别人不喜欢,始终委曲求全的退让。

3.过于玻璃心、敏感易怒

有个朋友总和我吐槽,孩子非常“玻璃心”,拼乐高,拼不好要闹气;想要鸟包包(小鸟形状的馒头)没买到,要发脾气;晚上练琴不认真,大人稍微大声点说她就委屈到哭……

在幼儿园也没好到哪去,老师不止一次和她说女儿太敏感,常常因为被老师或别的小朋友说一句而哭。

但其实这背后,是安全感的缺失,是对关注的渴望及不安。

这3种迹象,说明你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


敏感的孩子内心都会有一个放大镜,可以轻易地捕捉到他人的情绪。

从长远角度来讲,这是好事,比如做事更细致、共情能力更强、察觉市场需求更敏锐,更高的情商,更容易出大成就……

但相对的,他们也很容易“超负荷”,如更加在意他人的评价,对他人的评价对号入座等等。

所以这样的孩子需要“减负”,否则,还没成功,他就已经被压垮了。

如何给孩子减负?


1.让孩子接纳自己,走出敏感、自卑的阴影

心里学家Adler认为:自卑是一种情结,拥有自卑情结的人会自发的认为自己的能力、环境和天赋比不上别人。

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生来就是自卑的,自我否定的形成往往是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外界环境造成的。

所以,一定要孩子学会自我接纳——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不至于厌恶自己,觉得自己“够好”,值得拥有美好的事物。

我有一位朋友,174cm的大个子,身材很好,但是她一直有“身高焦虑”。

根源就是在她小时候,总是被妈妈说“光长个子不长脑子”,在学校,作为全班最高、比男生还要高出一个头的女生,总被男同学叫“傻大个”。

身高变成了她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她甚至通过节食避免长更高。

哪怕成年后,身高已经成为了人人羡慕的优势,她也接受不了自己。

总是想方设法地隐匿自己的身高,买鞋从来不买跟超过3公分的,永远不穿高腰裤、阔腿裤、长风衣等各种显高的样式。

而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

孩子的自我接纳从父母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开始,他们对自己的所有认识,都是源于父母的评价。

这3种迹象,说明你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


若是生命之初,连父母都无法接纳自己,那孩子只会对自己充满批判和否定,失去爱自己的能力。

所以,对孩子请多一些赞扬,少一些批判;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这句话听起来很“口号”,但值得细品。


2.理清什么是自己需要承担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情绪压力大,都是因为太容易被外界的声音干扰,无时无刻都在顾虑别人的评价。

更直白一些,我们总是在替别人的情绪背锅,能不累吗?

经常这样想的人,都是不自觉地背负了别人的情绪。

时时刻刻都在迎合他人感受,为他人的情绪买单,这样的生活太累了。

因此,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情绪,在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间建立界限。

孩子本来就愿意背锅(他们觉得凡事都与自己有关,是自己导致),所以,我们需要帮他理清,别人的情绪不是他需要负责的,不必自我绑架,更不必被别人绑架

这3种迹象,说明你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


其实相对于外界环境,最容易给予情绪压力的是父母。

父母城门失火,孩子被殃及池鱼?其实可以事后跟孩子复盘“那是妈妈自己情绪出了问题,并不是你做错了什么。”(嗯,必要时自己攻略自己也不是不可以)

你多帮孩子复盘,他慢慢就能区分什么是自己的需求,什么是他人的情绪。

CC自小不喜欢洗头,年龄大一些爱美后坚持想留长发,每次帮她洗头都是一场战斗。

眼睛进水要嗷嗷、头发被扯痛要嗷嗷,赶上我情绪不好,也经常口不择言“既然这么不爱洗头,非要留什么长头发,剪短得了,也省了我给你费劲!”

类似的情况十次有八次我会被回怼:“我为什么要剪短?长头发只是你觉得洗起来烦,我就是很喜欢长发,我才不会因为你觉得麻烦就剪短,你嫌麻烦我就让爸爸洗,等我长大点我可以自己洗!”

看她反驳,又好气又好笑,但更多的是一种欣慰——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有多“听话”、有多“善解人意”,我只希望她可以遵从本心。

唯有明白,不需要替别人的情绪背锅,孩子才能不惧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追求。

这3种迹象,说明你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


3.转换思维,分清“人”和“事”

小孩子的世界很直接,他们分不清人和事,从来都是“对人不对事”。

只要小孩生气了,脱口而出的一定是“我讨厌你”,如果不是,那一定是“我再也不理你了”。直接就将“某个事件”上升为对“整个人”的否定。

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理清“事”和“人”。

比如,当孩子跑过来说“XX不喜欢我”时,不要立马下结论“他为什么不喜欢你?”(这不就顺着孩子的思维走了?)。

先询问发生了什么,引导孩子复述事件经过。你会发现孩子所说的“谁谁不喜欢他”只是人家没和他玩。

“不和他玩”只是“当下事件”,并非是针对他这个人的。

“朋友不和自己玩”也只是当下这一个小朋友,并不是自己不够好,他不愿意和自己玩,还有很多愿意和自己玩的朋友呀。

平日里我们跟孩子交流也要注意,不要因为某件小事,就给孩子整个人下定义。

孩子就会明白,妈妈不喜欢的只是我乱扔东西、乱发脾气,而不是不喜欢我。

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地强化孩子转化思维,只要区分好“人”和“事”,未来的生活就一定不会太难。

这3种迹象,说明你在养育一个自卑的孩子,再不改变就来不及了


养孩子越久,越发现想要孩子不受外界干扰太难了,毕竟我们无法堵住所有恶、拦下所有伤害。

但在孩子心里筑下坚固的壁垒,让他拥有自我防御的底气,是我们应该也必须做的。

CC爸妈:“中国父母学习计划”推行者,C爸-中国医科大学硕士,三甲医院医生;C妈-报社育儿主编,《家长好脾气 才有好教育》作者。

养育CC&DD两姐弟,带领更多父母加入科学养育大队伍,一起少走弯路,做“中国好父母”!原创公众号“CC爸妈”(ID:cc-bama)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自卑   孩子   头发   迹象   外界   懂事   小朋友   身高   弟弟   敏感   情绪   父母   自我   评价   妈妈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