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是教他远离还是教他打回去?

这个话题可以说是每个父母都共同担心的问题。

有的妈妈会说:“我教我家孩子被欺负了就打回去!不打回去对方不知道厉害,下次还欺负我们。”

有的妈妈会说:“教孩子以暴制暴不是好办法,还不如让孩子离他远一点,这样喜欢欺负人的孩子,迟早有比他更厉害的欺负回去。

那么当孩子被人欺负,我们是教孩子打回去,还是用更合理的方法教给孩子去解决问题呢?

理性看待幼儿冲突,不强化“弱势地位”

小班有个宝宝,三岁了,上课的时候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被小朋友在手臂上咬了一口,没有出血,但是手臂上有一个清晰的牙印,有点微红。

中午家长来接他的时候,带班老师和家长解释了这个牙印的事情,也表示已经让咬人的孩子跟宝宝道歉了,并且也已经做了伤口的消毒处理。

听了老师的解释之后,家长依然很生气,当着老师的面就教育孩子说:“下次再遇到别的孩子咬你或者打你,你就不用跟他客气,直接打回去!这样他下次就不敢再欺负你了。”

小宝宝睁着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着他妈妈,迷惑地问:“为什么?你不是说不能打人吗?”

相信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如这位宝妈妈妈一样,看到孩子受伤、受欺负都会做三件事: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是教他远离还是教他打回去?

妈妈,他打我!

那么父母这样的心理路程和做法对不对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三岁左右的孩子性格特点吧!

人的一生一般会经历三个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就出现在二、三岁左右,也就是我们孩子刚刚上幼儿园的这个年龄阶段。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自我意识正在发展,孩子开始意识到世界是分为“你、我、他”的,他们对“我的”物属权意识非常强。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玩具被抢了会自主维护、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别人手里不知道如何去协商,就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打”或者“抢”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中间出现推搡、争抢、打闹,是很正常的,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

如果家长单纯从自己孩子受伤这个角度来看,很容易看事情片面化,也会把孩子间的摩擦解释得很严重。

同时家长的情绪很容易感染给孩子,使得孩子也会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在意别人是否对自己有恶意,会把很多不是欺负的信息理解为“欺负”,这对孩子的安全感的建立、长远的人格发展都没有好处。

有些孩子甚至会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母对自己“受害者”的评价信息,强化了“受欺负”的感觉,结果真变成一个哭哭涕涕的受气包,“验证”父母的评价。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是教他远离还是教他打回去?

给自己贴标签

懂得分辨“正常冲突”和“被欺负”

近些年来,“校园霸凌”这个词时常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看多了校园霸凌的新闻,“孩子是否被霸凌”这个问题,也成了有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社交过程中最在意的一件事了,可是对于年幼一点的孩子,我们如何分辨是孩子之间的“正常冲突”还是孩子真的被“霰凌”了呢?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两点来分辨:是否带有恶意的、持续的的冲突。

欺凌是指蓄意并反复作出的恶意挑衅行为,这种恶意行为包括:肢体,言语或非言语性的伤害,旨在令他人受伤或感到不适。

刚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年纪还很小,还没有这么复杂的思想,这个时候的孩子大多是因为“你抢我玩具”或者“你占我位置”之类的小事发生冲突,通常情况下经过老师的协调很快就能解决矛盾、化解纠纷,不会上升到恶意、持续的冲突状态。

人天生就是有交往需求的,两三岁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更是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来满足自己交互的探索需求。

如果父母不加分辨就强加干涉,看到孩子跟别人发生一点冲突,就生怕自己孩子“吃亏”,给孩子强加上“欺凌他人”或者“被欺凌”的标签,那么孩子就无法摆正自己的心态,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解决与他人发生社交冲突时遇到的问题。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是教他远离还是教他打回去?

要正确判断:欺凌和冲突

如何正确的帮助孩子解决社交冲突

1、不要教给上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打回去”!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妈妈的提问:“孩子被欺负了怎么办?”下面答案中点赞最多的一条就是:“打回去!”当然,等孩子大一点,上小学或者初中之后,如果孩子遇到校园霸凌,我们是一定要支持孩子大声反抗的。

必要的时候“打回去”也不失为一个表达自己反抗霸凌决心的办法,但是根据每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成长规律来看,三岁的孩子我并不建议家长教给孩子“打回去”这样的做法,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虽然在逐渐增加,但还不具备随机应变的反应和能力,一旦孩子真的用“打回去”的方法维护了自己当前的权益,那么孩子就会知道“打”是帮助自己达到目的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形成这样的思想之后,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不会具体区分什么情况下该“打”,什么情况下“不该打”,而直接用“打”的方法来简单粗暴地解决与他人的交往问题。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是教他远离还是教他打回去?

错误的行为认知:用打解决问题

2、减少孩子的自我否定感

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受了欺负,想让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态度强硬一些,总是喜欢跟孩子说:“你怎么这么没用,你看人家怎么就不像你这样一被欺负只知道哭?”

家长内心原本是想用这样的语言激发孩子的“斗志”,让孩子变得性格强硬起来,可是却不知道越是这样跟孩子说,孩子的内心越是容易自我否定,孩子会认为是因为自己懦弱才导致被欺负,责任在自己身上,是自己没用。

而且,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即使真的被欺负了,也不愿意告诉家长,不懂得正确的寻求帮助。

遇到孩子被欺负、受到委屈,家长的第一反应应该是温柔地看着孩子或者抱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给予他的力量,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安,与此同时表达自己的同理心:“妈妈知道你现在肯定很难过是吧?”

孩子平复情绪之后,再认真沟通了解事情经过。这样才能让孩子知道被人欺负不是自己的错,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让孩子尽快摆脱气馁和自我否定的情绪。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是教他远离还是教他打回去?

3、理性沟通,教给孩子自我保护法

孩子初上幼儿园,家长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及身体变化,遇到问题要多跟老师沟通,比如看到孩子额头上起个包,一定要第一时间跟老师交流。我这样说并不是让你找老师问责,而是客观、理智地询问和沟通,这体现了家长对待孩子事情的态度问题。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教给孩子基本的保护自己的方法,选择舒适轻松的环境,与孩子讨论“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该怎么做”。

可以用游戏发问的形式,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孩子想不出来时,父母可以提供一些意见,比如可以大声呵斥“不许打人!”对欺负者起到威慑的作用等等。

我们还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实用的自我保护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在家进行角色扮演练习。比如:

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是教他远离还是教他打回去?

@幼儿教育lulu老师 在幼儿阶段,正确合理的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同时又不会在行为认知上误导孩子,需要家长保持充分的理性,客观的看待幼儿之间的社交冲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人际交互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才是给孩子最好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幼儿园   孩子   人际交往   社交   恶意   冲突   情绪   家长   父母   事情   自我   妈妈   老师   年龄阶段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