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把你捧在手心,结果却变成“捧杀”在地下

宝贝,要是你今天实在不想上幼儿园,那么我们就不上了;

我们要尊重孩子,何必非要勉强孩子做他们不喜欢的事;

宝贝,你还小,让妈妈来帮你吧。

宝贝,你是最棒的!

宝贝,没事,没事,放点错不要紧,下次不可以哦....

如果有人欺负你,我们就告诉爸爸,让爸爸去帮你报仇!

孩子还小,孩子有什么错?

在很多的宫斗剧、宅斗剧中,有一种“斗”的高招叫:捧杀!

就是:我惯着你,我们全家都惯着你。一直把你惯到:无法无天还无知无畏、横行霸道却色厉内荏 、自私自利又怯弱胆小;

当孩子走上社会,他们忽然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会像爸妈那样惯着他!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受挫,开始变得气馁、然后很容易就走上不归路:伤害他人,或者伤害自己!

我以为把你捧在手心,结果却变成“捧杀”在地下

过度赞美也是一种捧杀

“捧杀”孩子的家长,往往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小时候各种“捧”,长大之后,各种放任自流。

不出事,就想不起自己还有个需要关心的孩子!

父母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

带一个三岁的孩子,和带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父母需要付出的心血、需要应对的策略,需要的教养方式,都是不同的。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当孩子可以自己吃饭、自己背上书包上学,就等于孩子长大了!

父母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

除了在辅导作业的时候,需要大吼一嗓子之外,好像孩子真的已经可以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全部问题了。

又或者,只要孩子没受伤,就等于孩子没事。

在大部分人眼里,看到的只是孩子的成绩,却看不到孩子眼底的黯然?

回顾孩子成长的一路,小时候,我们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个手心里的孩子,被我们扔在路边,而我们还以为孩子和我们一路相随。

捧在手心的爱,不是真的爱,那是溺爱!

我以为把你捧在手心,结果却变成“捧杀”在地下

过度保护让孩子失去自我抵御的能力

爱孩子,要用正确的方式,帮孩子“捧”上一个自我成长的高度。

一、三岁前,用“鼓励”来捧

三岁前的幼儿,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要细心呵护,要让孩子知道,我们会帮助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三岁前,我们用鼓励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无处不在。

二、六岁前,用“原则”来捧

3-6岁的孩子,正是价值观、是非观形成的过程,这个时候,爱孩子,但是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父母的爱,也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三、十二岁前,用“尊重”来捧

6-12岁的孩子,有个性,有自尊,有思想。

我们不能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在这个时候,还在期望控制孩子变成自己想要的模样,基本上就是妄想。

所以,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原则范围之内,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去成长;

四、十八岁前,用“欣赏”来捧

12-18岁的青春期少年,飞扬而意气风发。

学会欣赏孩子,孩子更加自信,同时更加努力。

认可、欣赏会让孩子信任我们,并且愿意为我们而变得更好。


@幼儿教育lulu老师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的宝,我们可以把孩子捧在手心,但是不能用“捧杀”来毁掉孩子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手心   奖罚分明   无畏   色厉内荏   价值观   口气   模样   地下   父母   原则   自我   方式   正式   宝贝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