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抓住敏感期(一),了解敏感期

蒙台梭利提出,幼儿依靠敏感期及吸收性心智,获得智能及情绪的发展。

所谓敏感期,指的是幼儿在不同阶段对不同的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同时在该阶段表现出持续的专注。

敏感期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发自内心的强大力量,它驱使着幼儿对他感兴趣的事物产生执着的坚持和尝试。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抓住敏感期(一),了解敏感期

频繁的敏感期激发幼儿学习的本能

一、敏感期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的敏感期具有普遍性,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各种敏感期反复出现;

敏感期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一种学习的本能。月龄越小,敏感期爆发越频繁。

因为幼儿需要通过高频快速的学习,让自己尽快渡过依赖期,尽快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2、敏感期的出现是有时限的,有长有短,长的可持续半年甚至一年,短的可持续十天半个月,幼儿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内,会表现出对某个行为或某件事物执着的兴趣,经过这个时期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同一时期;

我们回想一下,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在某一个时期,总有一些特别的行为举动,比如:扔东西、咬东西、扣东西、忽然变得特别的倔强等等。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好像又莫名其妙的好了。

3、幼儿自身对敏感期的出现是完全无意识的,他们只是受内心本能的趋势,表现出某种固有的行为特点,或者表现出对某件事、某个行为的执着和专注。

幼儿在敏感期中,出现的:吃手、咬东西、扔东西、打人、固执等,都是不带任何主观意识的。他们只是凭着本能,通过肢体或者行为表现出来。

4、幼儿在敏感期内,会表现出强烈的执着和专注,他们不厌其烦的重复、反复练习,直到突然爆发出某种新的技能或者新的认知为止

敏感期行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执着和专注!

幼儿在敏感期阶段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反复、重复,这就是幼儿在新能力学习的过程中,强烈的内在驱动力表现,幼儿需要不断的练习、没有做好、重头再来,最后熟练掌握。

因为本能驱使,他们需要站立起来,所以幼儿在10个月左右会出现反复“扔东西”,一次不行,再来,反复练习,以获得空间距离的认知、在1岁左右的时候,特别喜欢爬高上低,同样是空间距离感的认知刺激,刺激幼儿去到更远地方的内在驱动力,从而激发站立、行走的欲望。

5、幼儿对敏感期的出现虽然是无意识的,但是在幼儿行为发展上,敏感期的出现都是有着其精确的目的,它们也许是为了强化幼儿的某一种行为能力,有时候是为了加速幼儿的感官发展。

敏感期内的经验获得,会让幼儿的认知发展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幼儿在4、5个月的时候,出现口腔敏感期,幼儿会出现喜欢咬东西、啃手、流口水等。

口腔敏感期,是幼儿通过口腔、通过味觉来获得对外界的认知。

幼儿通过啃自己的手,发现自己的身体;

他们通过咬东西,去了解物体的软、硬的区分、温度的变化等。

所以,在口腔敏感期,及时给幼儿添加辅食,增加幼儿咬、啃、咀嚼的体验和尝试,满足幼儿口腔敏感期的探索需求,那么孩子长大之后就不会挑食、不会咬人。

6、即使在敏感期,如果没有正确的环境,没有给予正确的辅助,那么该敏感期的体验和感受将会被错过,幼儿会失去在这个时期内,该能力的获得。

举个例子:

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就被放置在狼群里,这个孩子长大之后也只会狼嚎,而不会说话。

这就是因为这个孩子在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因为不具备正常的人类语言环境,没有获得正确的辅助,所以就失去了人类语言能力的获得。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抓住敏感期(一),了解敏感期

敏感期覆盖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二、敏感期和环境、吸收性心智,相辅相成,为幼儿的成长构建金三角

如何发现孩子的天赋:抓住敏感期(一),了解敏感期

幼儿能力成长的金三角


幼儿因为天生具有吸收性心智,加上敏感期的作用,如果我们可以为他提供正确的环境(包括了解幼儿,懂得正确引导幼儿的成人),那么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事半功倍,更加容易获得能力的加持。


@幼儿教育lulu老师 0-6岁的幼儿,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敏感期的出现,刺激幼儿学习的本能,让幼儿在这个时期,爆发倍增的动力去反复练习,从而获得相对应的能力。

抓住敏感期,就等于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获得倍增的能力锻炼。

下期和大家分享:0-2岁半幼儿敏感期分类及日常教养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敏感   孩子   驱动力   心智   认知   天赋   本能   口腔   专注   执着   幼儿   时期   正确   能力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