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在幼儿园被孤立妈妈竟是“帮凶”,这些小错家长别犯

6岁的女儿在幼儿园竟然被孤立了。

作为父母听到孩子诉说的那一刻是愤怒的。

但是在反思了自己的养育方式之后,作为妈妈我突然发现,孩子在学校被孤立,我竟然成了最大的“帮凶”。

很多时候养育孩子,并不是看我们说了什么,而是看我们做了什么。一种养育方式是对是错,很快就会在孩子身上呈现出来。

在孩子被孤立这件事情上,作为父母我犯了三个错误

女儿在幼儿园被孤立,孤立她的是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两个朋友。

这两个孩子性格强势,在玩游戏的时候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别人,三个孩子一起玩到大,我女儿是性格最温和也最好说话的那个,结果也成了最受欺负的。

表面看来这种结果好像是孩子性格过于软弱,但是仔细思量之后发现,这种软弱背后是我们教育方式的错误。

6岁女孩在幼儿园被孤立妈妈竟是“帮凶”,这些小错家长别犯

错误一 错把吃亏当是福

中国有句老话叫:吃亏是福。

对于三观没有形成的孩子来说,吃亏并不是福气。

作为性格比较温和的一方,我们孩子在三个人游戏中永远是那个比较遵守规则和吃亏的一方。

我偶尔也会用“吃亏是福”这句老话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计较孩子游戏之间的得失。尤其是这些孩子从小就在一起玩到大。

表面看来只是吃了一点小亏,并无实质性伤害。却不知道正是这种包容给孩子被欺负埋下了祸患。

比如其他两个孩子总是在游戏中为达到目的而私自修改规则;比如他们总是会强势地要求重新玩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女儿性格比较温和都会很少去计较。

作为父母,每每这个时候我们做得最多的就是提醒。

告诉孩子要适当地去为自己争取利益。两三岁的孩子,她还不懂如何去为自己争取利益,很多事情玩着玩着就成了一种自然。

而这种日积月累的吃亏就变成了一种没有底线的包容。

作为家长我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允许了这种日积月累的吃亏。当吃亏变成了一种习以为常,欺负就会变本加厉。

6岁女孩在幼儿园被孤立妈妈竟是“帮凶”,这些小错家长别犯

而这些吃亏往往是从很小的事情开始的,比如每次多玩了一次游戏,更改了一次游戏规则,因为小容易被忽视。因为小,让很多家长不好意思次次开口。

正是因为这份忽视,让包容变成了无底线。

对于孩子来说,三观都没有建立,需要靠父母的告知才能知道对错。一旦我们没有告诉孩子底线在哪里,看似不计较的包容就成为了一种无底线。

结果就是孩子会把吃一点亏当成习以为常,而欺负人的一方也会觉得孩子好说话,好欺负。

女儿是三个孩子中脾气最好的,为什么反而成了最被欺负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孩子吃小亏时,我们没有明确告诉孩子底线在哪里。

如果我们告诉孩子在游戏中第一次遇见不公平可以原谅,第二次遇见不公平就要提出,第三次遇见不公平应该转身离开。

孩子就能够明白自己的底线在哪里。

所谓的吃亏是福这句话并没有错,但是对于三观都没有形成的孩子来说,先教给孩子规则和底线,才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吃亏,而这种规则和底线恰恰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教给孩子的,一旦我们连规则和底线都没有告诉孩子,一味地让孩子吃亏,只会让孩子成为受害者。

面对生活中的吃亏千万不要告诉孩子没关系,不管是熟人还是朋友,父母都应该采取正确的做法。

6岁女孩在幼儿园被孤立妈妈竟是“帮凶”,这些小错家长别犯

错误二 无形中给孩子贴标签

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告诉我们,不要随意地给一个人贴标签,一旦被贴上标签,这个人就会朝着标签的方向改变。

作为父母,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给孩子贴标签。

因为在三个孩子中,我女儿永远是那个比较好说话的,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很多时候都容易吃亏。

这个时候,因为毕竟是邻居,又不可能是事事去指责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我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那就是在很多时候,我都在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去做,才能不会成为一个受气包。

做法就是会一遍一遍的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反击。

甚至有一段时间会特别的焦虑,觉得孩子特别吃亏,明确要求孩子在遭遇不公平的时候,学会抗议和表达自己的诉求。

这也是很多父母犯的错误,知道不能给孩子贴标签,却在用实际行动来给孩子贴标签。

虽然我没有明确的告诉孩子,你太内向了,你的性格太软弱了。

但是在我的焦虑中,在我的不断的建议和命令中,在我谈话的语气中,其实都在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这就是你的性格是内向的,你容易吃亏。

很多时候父母们可以做到不用语言去给孩子贴标签,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同样会给孩子贴上标签。

6岁女孩在幼儿园被孤立妈妈竟是“帮凶”,这些小错家长别犯

心理学上认为,当我们不断的给孩子提出建议的时候,就是在暗示孩子不够自信。

你不断的告诉孩子不要粗心,潜台词就是孩子太粗心;

你不断的告诉孩子不要总是太软弱,潜台词就是孩子太软弱;

所以当孩子某方面做不好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给孩子过多地提醒或者建议。正确的做法是:

错误三 没有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朋友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不管孩子多小。

《养育女孩》这本书中提到,5-10岁的女孩会进入人际交往的关键期,这个时候,作为父母我们有义务帮助女儿找到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早点告诉女儿真正的朋友评判的标准,就不会让孩子误以为时间久了就是朋友。

在女孩进入人际交往期父母应该问问女儿以下三个问题。

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得时间长了,家长总是会默认两个孩子就是好朋友。却很少告诉孩子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的。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真正的朋友不是拿时间的长短来进行评判的。

朋友评判的唯一标准就是两个人在一起玩耍是否感到开心和愉快。如果孩子们在一起玩总是吵架,或者总是遭遇不公,证明这段友谊是有问题的。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是告诉孩子,应该向成人寻求帮助,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找出问题所在。

如果在一段友谊中,孩子总是感觉不舒服怎么办?

这个时候我们要告诉孩子要停下来反思一下,是自己的错还是朋友的错。

如果这个朋友过于强势,总是喜欢命令,喜欢别人围着她转,陪这样的朋友玩总是让孩子筋疲力尽,这样的友谊就需要远离了。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朋友是主动选择的,而不是被动的等待选择。

孩子会长大,会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朋友将在她的生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却从来避而不谈如何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孩子需要朋友,在交友更需之初要父母的引导。只有父母做好了准备,孩子才能做好准备。

我们养育孩子需要原则和底线,只是这种原则和底线碰到生活中的小事,很容易被忽视。恰恰是这份忽视容易让孩子受伤。

为人父母第一次,在养育孩子的路上难免犯错,希望以上三个错误,你可以远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孤立   小错   潜台词   帮凶   友谊   吃亏   底线   强势   幼儿园   做法   性格   家长   女儿   父母   规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