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合格的父母除了不打孩子还有哪些标准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除了不能打孩子,还有哪些标准和要求呢?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树,一颗幼苗需要长成一颗参天大树,需要阳光、雨露和肥料。那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又需要提供哪些必须的条件呢?

给孩子阳光——无条件的爱

如果孩子是幼苗,那么父母无条件的爱就是阳光,因为植物需要阳光才能存活下去,孩子需要爱才能成长。

作为父母,我们给孩子的爱很多时候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就造成了我们明明付出了很多,但是孩子却偏偏就是不领情。

比如《小舍得》中,当颜子悠站在讲台上哭着说出:我觉得我妈妈不爱我,她爱的是考一百分的我。

田雨岚站起来,满脸的委屈说了声:当妈的当到这份上,你还要怎么爱你。

父母明明觉得自己付出了百分百的爱,孩子却说自己感受不到爱。这样的爱不是“真的爱”。

国际不打小孩日,合格的父母除了不打孩子还有哪些标准


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

父母需要转换视角,我们要把“我们能给孩子什么”转换为“我的孩子需要什么”,客观地说,我们对孩子爱得多少,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是由孩子能否感受到决定的。

因为孩子才是成长的主体,如果我们一味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这“阳光”就不能真正的照在孩子身上,孩子又如何健康的成长。

父母们应该时刻地提醒自己,我们的爱是阳光,孩子需要感受到阳光才能成长,问题是不是我们给了孩子就能感受到,只有我们给正确孩子才能真正的成长。

给孩子雨露——真正的鼓励

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发展,孩子就没有归属感。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孩子从婴儿期就需要通过成就感来找到自己的定位。

鼓励可以带给孩子勇气,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打击和伤害的时候,需要勇气去面对伤害并跨过伤害,当一个孩子缺乏勇气的时候,受伤的伤口可以痊愈,但是被挫伤的勇气可能会终身留下伤疤。

如何去鼓励一个孩子?

信任你的孩子,当孩子想要尝试的时候,不要总是拒绝;

不要否定孩子,即使担心也要让孩子尝试;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过度的保护就是对孩子能力的怀疑;

不要溺爱孩子;

不要过分关注你的孩子,过分的关注就会换来替孩子难过,替孩子难过就是对孩子克服困难能力的怀疑;

国际不打小孩日,合格的父母除了不打孩子还有哪些标准


我们的生活里都会经历不适和痛苦,鼓励可以帮助孩子忍受挫折和伤害,相反如果孩子不能学会忍受伤害和挫折,那么对于孩子以后的人生可谓困难重重。

重要的是,鼓励是持续性的,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去做。

做一个倾听者

很多父母喜欢做一个建议者而不是一个倾听者,事实上,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而不是一个建议者。

当孩子向我们发牢骚;向我们提问;甚至向我们寻求帮助,父母做得最多的应该是静下心来静静地去听孩子说话。

并在这个过程中,恰当地提出问题,引起孩子进行反思,自己去发现问题。

很多时候孩子只需要一个倾听者,至于怎样去做,他的内心已经有了模糊的方向,父母需要做的是不断的帮孩子拨开迷雾而不是直接给孩子建议。

每个人都希望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者,这是天性使然。

一个懂得如何倾听的父母,他会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学会自己主宰,相反一个总是习惯给孩子太多建议的父母,他更希望孩子可以听从自己的。

结果就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给出越多的建议,孩子会听得越少。父母管得越多,孩子的自主性就会越差。

国际不打小孩日,合格的父母除了不打孩子还有哪些标准


一个没有自主性的孩子,他的人生大概率只会随波逐流。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要不断的学会开口说话表达自我,家长要不断的学会适时地闭嘴,当好一个倾听者。

幼苗的目标是长成参天大树,孩子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独立的成人。以上三点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满足以上三点,我们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不要以为以上三点很简单,每一点都是需要父母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去练习。

创立了PET的戈登博士说,某个良好的交流方式,需要1500-5000次的不断练习,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孩子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更需要父母们不断的自我提升。

所以说,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我们每个人都有很长的实践之路需要去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父母   孩子   幼苗   参天大树   雨露   成就感   主宰   挫折   合格   过分   勇气   角度   小孩   说话   植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