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养孩子今天你焦虑吗?

相信没有家长会觉得自己不焦虑。

我们被环境裹挟着往前走,生怕自己走晚了,或者少走了一步而让孩子落后于人,所以各种鸡娃各种培训班。

家长们被恐惧支配着,很少有人愿意真的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教育真的是孩子所需吗?

如果我说这份教育焦虑八十年前已经有了,你信吗?

今天的教育焦虑只是身为父母对教育的盲从和跟随,很多时候我们当局者迷。

著名国画大师丰子恺在八十年前就通过自己的画作展现了身为父母在面对孩子教育之时的焦虑。

只是八十年过去了这份焦虑依然没有改变。

教育的真相一 培养孩子就像模具捏人

苏格拉底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

更通俗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孩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就像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所说:教育是让学生有能力在各行各业有机会发展。

但是父母们和学校又是怎样来做的呢?

在八十年前,我们的教育是让孩子都变成一模一样。在八十年后,我们今天的教育依然没有改变。

教育就像是用模具来捏泥人。别人鸡娃,我们也鸡娃;别人报班我们也报班;父母们生怕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别人家孩子有的,自家孩子必须有。所有今天的父母依然是拼了命地向别人家的孩子看齐。孩子们看似不一样,其实像极了从一个模具中刻出来的,因为父母们追求的可不就是同样的模具。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模具来捏泥人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快速且方便。父母们不用考虑自家孩子的需求,也不需要考虑自家孩子的特征,只需要往这大环境的模具中一放,就能快速的成型。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至于孩子的需求?父母看不见,学校能看见吗?

八十年的教育发展,我们今天的学校沿用的标准还是一模一样。孩子入学那就像是拿着尺子在衡量。不管孩子个头是高是矮,能力是强是弱,只要来到学校都是统一被标准的尺子所衡量。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学校更在乎的也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所有的标准线是否已经达标了。衡量孩子的不是孩子自身,而是那统一的标准。

看看八十年前大师的漫画,再看看我们今天的家长和学校,只是时代不一样,本质并未改变。

教育的真相二 过程不重要结果才重要

古人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深远。

但是不管是八十年前的父母还是今天的父母,父母的都只看到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教育是推醒孩子内心沉睡的希望,推的动作远远大于推的结果。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本末倒置,一味地追求结果而忽视了过程。

老师们授课,恨不得给孩子们打上一针,已达到速成的效果。这像不像我们逼着孩子去上培训班,不管孩子能不能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赶着孩子往前跑,一年级学二年级内容,二年级学三年级内容,从不问问孩子的感受,只想着快速见效。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家长会更夸张。

养育孩子如何才能更快地见效,对着肚脐吹气吧,恨不得孩子就是那气球,可以一气之下就能被吹起来。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像极了我们一味追求鸡娃的过程。兴趣班从3岁就要报起,识字、算术那更是不能落下,英语学习要求孩子小学就学完,中学只需要用心去学数理化就好。

细细想来,我们对孩子做的这一切可不就是对着孩子吹气,不管他能不能承受,是不是一戳就破,先把气吹起来再说。

教育的真相三 教育的主体从来都是失声的

教育的主体一直都是孩子,但是不管是八十年前还是八十年后,教育的主体一直都是失声的。

学习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兴趣,更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勤学好问,也不是为了培养孩子进入社会的生存技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拿到毕业证书。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只能苦哈哈地埋头苦读。这毕业证书像极了头悬梁的吊绳和锥刺股的锥子。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一直以来,父母都是高高在上的,很少能够做到换位思考。

最常见的就是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只要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就好了。

一桌大鱼大肉孩子吃不下,就要责怪孩子怎么能够挑食呢?孩子要抱抱就责怪孩子不懂事,却从来没有低头看看孩子的立场。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矛盾之处,明明教育的主体是孩子,却一直是父母在做选择,孩子往往只有服从的份,却没有做主的份。

父母可以给孩子设定目标,却可以轻易的更改目标。在孩子垫垫脚尖就能够到的时候,父母们随意的更改目标,拔高目标,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在学习的道路上,孩子攀爬得再辛苦父母都会觉得这是应该的,却没有想过设身处地地去问问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八十年前的教育焦虑和今天的如出一辙,几张漫画一目了然

说到底,为人父母,我们看似在乎的是孩子,终究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那份感受。

即使八十年后的今天,为人父母的这份微妙的心理依然没有改变。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即使八十年后的今天,依然有很多父母会犯八十年前的这些错误,大师的这几幅画作,或许可以点醒身处迷局的父母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十年前   焦虑   培训班   当局者迷   尺子   泥人   主体   模具   内心   父母   目标   过程   漫画   孩子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