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朋友夏龙的儿子过生日,约着几个好朋友吃饭。小家伙比我们晚到,虽然之间都有见过面,但一进门看到好几个叔叔阿姨后,依旧显得有些不自在。夏龙抱着儿子对他说:“乐乐,这些叔叔阿姨你都见过,快叫人”。

乐乐看了一下我们后,害羞地低下头摆弄手里的玩具。

爸爸有点着急的说:“这孩子,叔叔阿姨来给你过生日,怎么不理人呢?之前怎么跟你说的?有点没礼貌了啊”。

妈妈听到后也过来,乐乐看到妈妈后,躲在身后叫了声:“叔叔阿姨好”。

夏龙说:“这孩子,平时在家就像个小土匪,今天估计不好意思了”。

我跟他们夫妻说:“没事,这种事情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发生。我儿子小时候也这样,所以不要责怪孩子”。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为何孩子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

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为什么在家里大喊大叫,到了外面人多的地方却变得胆小怯懦?

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取决于技术和知识,85%取决于语言表达。

因此,有很多家长因为孩子在外面不爱与人打招呼而着急。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家与在外面不一样的情况呢?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首先,属于孩子成长的正常现象。

其实,这样的情况尤其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居多,其实不必烦恼,在年龄偏小的孩子身上,属于正常情况。

美国儿童心理研究学会研究后发现:“绝大部分孩子在10岁以内都会有胆小怯懦的心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认知能力较低,面对陌生的事物容易产生恐惧”。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其次,与孩子成长环境有关。

有些孩子成长环境比较单一,遇到的人比较少。在家里都是熟悉的家人,或者偶尔见父母的朋友也都是个别人。面对这样的场合他会比较自在、轻松,所以会不停地说话,疯闹。

而面对很多人的时候,孩子会显得局促,就好像一个没有舞台经验的人,初上舞台一样。不过,这种局促紧张是可以慢慢改变的。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最后,父母也不擅长交际。

我一位朋友不爱说话,平时喜欢带着孩子在家里做一些手工,家务等等,纯粹相夫教子的生活。而她的爱人也不是喜欢交际的人,所以孩子也别同龄的孩子安静很多。

这种情况中成长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言传身教”通常也不擅长与人交流,因此在家里与亲近的人可以随意呼喊,但出去外面就会变得安静,其实本质上已经变成有一个内向的孩子。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父母怎么帮助孩子建立社交?

《社交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说:“不仅情商重要,提高社交商也迫在眉睫,因为它决定了我们的心智表现,决定我们一生的走向与成就。”由此可见,社交商在我们的一生中,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现在的生活当中处处离不开钱,也处处离不开沟通。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沟通,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他人交流,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比较艰辛。面对孩子的羞怯,父母如何帮他们建立正常愉快的社交呢?

1、孩子年龄较小时,多带出去玩,建立社交。

3岁之前宝宝主要建立的是与父母家人的交际,等到3岁以后,他们开始接触更多的同龄人,这个时候,他们的社交敏感期慢慢出现。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家长要抓住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带他们多与更多的人见面、玩耍,不仅限于小朋友,还有大人。让孩子与他人大声的打个招呼,停下来聊几句,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社交观念。

在社交敏感期,孩子还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听到别人对他说:“我不跟你玩了”,或者他跟别人这样说。这些都是他们社交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也不需要“出手相助”。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2、多给孩子鼓励,找到勇敢与人交流的突破口。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徐庆阳说:“孩子在2岁到5岁的时候,对周围的事物非常敏感,一些不是恰当的语言会导致宝宝产生恐惧心理。”

比如很多家长让孩子与人打招呼的时候,看到孩子害羞躲在身后,就会用着急的语气教育孩子。家长以为是在帮助孩子,但实际上严厉的语气已经给他们造成社交恐惧。

所以,当孩子不敢说出口时,家长要多鼓励,“没关系的宝宝,如果你不想说,我们与叔叔阿姨握个手,就像妈妈这样”。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与人交流的突破口。多试几次,孩子慢慢就会消除恐社交。

在家山大王,出门小绵羊,两面派的孩子如何引导?

3、父母在与他人交流时,不要忽略孩子

很多人在与朋友们交流时,会忽略孩子也渴望你们与他交流。所以不要冷落孩子,为他建造一个话题,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参与进你们的话题中,感受到了被重视。慢慢就会话多起来,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也会更加顺畅,自然。反之,这种不理会孩子的交谈,会影响他成为以后与人交往中的一个小透明。

凌晨妈妈来叨叨:

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是一个乐观开朗,愿意与人交流的孩子。这就需要父母多用心,慢慢带动孩子。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让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

一位凌晨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一:“学霸”和“学渣”的区别:家长两方面抓,从小学就开始了

相关链接二:九岁“怀孕教育”早不早?看看外国怎么教?家庭才是第一线

相关链接三:百万学费教不好李嫣数学?6岁前掌握5个步骤,数学"难变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山大王   孩子   两面派   局促   怯懦   绵羊   社交   叔叔   阿姨   着急   敏感   身上   年龄   家长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