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因何不上市?巨头倒下乃前车之鉴,资本与坚持水火难容


华为因何不上市?巨头倒下乃前车之鉴,资本与坚持水火难容

字数 ▍2300字,阅读约5分钟


01 华为“欲哭无泪”

曾经有一位国家级的领导人,问时任华为轮值董事长孙亚芳:“能不能用一两句话,来描述一下华为成功后的感受。”孙亚芳脱口而出:“欲哭无泪!”这位领导很震惊,无语良久。

在过去30年的商业史中,这个星球上比较少的公司像华为这样,处在国外、国内的两难夹缝中生存。20世纪 80年代,国内的“巨大中华”,只有华为是民营企业,其他三家都是正宗的国企、军企,而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不是2C的生活用品,而是2B的电信产品,用户都是国企、事业单位。

任正非从21000元的个体户做起,没有产品,没有技术,从当时俗称的“二道贩子”做起,尤其在创业初期,也是中国经济改革之初,以华为当时的状况,与大国企、军企竞争,这种夹缝中的困苦,用膝盖想想都能想象得到。

华为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产品、技术不够好,却把服务做得比用户自己公司还好,都能够服务到家里去。

而在国际市场,华为却又成为“社会主义模式”的代表,做的是关乎信息基础的通信产品,承受来自欧美国际巨头的强悍竞争,甚至要承受来自国外政府的打压。

华为为什么会受到国际巨头与外国政府的压制?原因很简单,因为华为做得足够好!华为几乎三分之二的业务来自海外。

最初的九家国际巨头,经过30年的血战,最后只剩下诺基亚和爱立信两家,加上华为,成为三足鼎立的局面,确如创业之初任正非所言:“世界电信制造业三分天下,华为必居一席。”

这中间的苦难与煎熬,只有亲历的华为高层们能够感受得到,难怪任正非最喜欢的一幅照片,认为最能反应华为的,居然是一张芭蕾舞演员的双脚,一只是穿着舞鞋的华丽的脚,一只是脱掉舞鞋的伤痕累累的脚。难怪军人出身的任正非,都曾因巨大的压力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

华为因何不上市?巨头倒下乃前车之鉴,资本与坚持水火难容

时任华为董事长孙亚芳:欲哭无泪


02 倒下的巨头“前车之鉴”

华为选择不上市的原因,不止一条,包括时机、背景、当时的状况、员工持股等等。员工持股、股权过于分散,并不是华为无法上市的根本原因,这些都可以操作,只要资本认为有钱赚,没什么不可以操作。

但这中间,走过的艰辛成长道路,是没有哪个投资人可以坚持的,甚至在当时的情景之下,是投资人难于理解的。华为不是没有机会得到资本,而是任正非的选择:回避。如果选择了资本,或许华为走不到今天,也会如那些竞争对手一样,在大企业病和资本的逐利过程中消亡。

当时与华为竞争的九家国际巨头,无一不是拥有强大的资本后盾,这九家公司分别为:日本的富士通、日本电气,瑞典爱立信,比利时的贝尔,法国的爱尔卡特,德国西门子,美国的AT&T(朗讯科技),加拿大北方电信,芬兰诺基亚。这九家公司寿命的总和是1139年,平均126岁。

这九家公司,在电信制造业的血腥竞争中,逐步衰落,资本在背后的反复并购,并没有集中资源形成有效的竞争优势,反而是越搞越跌入低谷。

美国的AT&T是电信行业的豪门,由电话的发明人亚历山大-贝尔在1877年创立,其旗下的朗讯科技,成立于1996年,备受资本追捧,也是在资本的驱动下,6年间完成36次并购,迅速成长,成为华尔街炙手可热的宠儿。

华为因何不上市?巨头倒下乃前车之鉴,资本与坚持水火难容

电信行业豪门美国AT&T

但是,与资本驱动的高速发展相背的是文化混杂、管理混乱,尽管拥有“国宝级”的贝尔实验室,也难以不受资本的影响,研究转向实用与市场化,逐渐失去了底层科技研究的优势。

朗讯在1999年市值高达1340亿美元,股价84美元,但到2002年跌到了每股几美分,彻底沦为垃圾。员工也由15.3万人,锐减到3.5万人。最终在资本的撮合下,于2007年与法国阿尔卡特合并。

资本除去促进企业分分合合外,也不会做别的,合并后的阿尔卡特-朗讯公司,根本没有在技术、市场、管理上有何进步,连续亏损了5年,亏掉了124亿美元,亏损、裁员、文化冲突、财务丑闻不断。

美国AT&T这样辉煌的百年老店,在电信制造业血腥的竞争与资本的控制下,沦为了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华美躯壳。

除去电信行业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外,一系列并购的背后,并不是市场与竞争的逻辑,更不是发展技术、强大公司的逻辑,而是资本逐利变现、避险的逻辑。

面对强悍的资本,有多少企业家,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去创业?又有多少企业家,能够硬起腰杆按自己的意志去创业?就连神一般的乔布斯,也被逐出了自己的“苹果”。

华为因何不上市?巨头倒下乃前车之鉴,资本与坚持水火难容

朗讯科技


03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资本不会理解科技与英雄的意志,多少大有前途的科技公司,被资本高速催肥,然后卖掉变现,最后沦为毫无创造力的空壳。

当苹果公司烂到如朗讯一样垃圾的时候,乔布斯重回苹果,但第一个条件是解散董事会,几乎开除全部董事,重新按自己的要求建立董事会。乔布斯在董事会拥有了绝对的权力与威望,才能够驱使苹果完全按照英雄的意志去运营,才有今天再度成熟的苹果。

这是苹果,是在资本极度发达的美国,而华为中国化的、军事化的、任正非化的创业与发展方式,首先的挑战是资本敢不敢,其次更有些是当时看不懂。

没有哪个资本控制的董事会,能允许拿出10亿人民币,买断全体员工,全部重新竞聘上岗。没有哪个董事会,会常年不分红,数千亿的投入研发,动不动就是几十亿听不到一声响的研发投入,放着市场可以迅速创造财富的技术不用,花巨资研发“备胎”

没有哪个董事会的薪酬委员会,能允许给员工如此高的工资与奖金。乔布斯重回苹果之际,就是因为要降低员工的期权价格,提高员工收入,得不到董事会薪酬委员会的批准,愤而解散了董事会,否则,他就不回苹果。

上市公司永远摆脱不了资本意志与创始人意志的博弈,这中间的损失不可估量,再优秀的工商界英雄,也摆脱不了上市公司的财务季报、年报。

在管理与组织上,就更是南辕北辙了:资本是商业模式,要的是钱;而华为的组织是“军队”,要的是“命”。像华为,像当年乔布斯领导的苹果,像马斯克的特斯拉、太空探索公司等等,许多伟大的公司,不能仅仅用商业与资本的角度去理解与经营,他们的目标也不仅仅是商业利益。

如果只以商业的角度运营,他们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可能发展得如此之大。

华为因何不上市?巨头倒下乃前车之鉴,资本与坚持水火难容

再苦再难,也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欢迎关注赵猫猫砸职场,专注管理领域。品财经故事,学硬核管理,咱们下期再会。

华为因何不上市?巨头倒下乃前车之鉴,资本与坚持水火难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华为   阿尔卡特   巨头   贝尔   资本   前车之鉴   美国   水火   欲哭无泪   董事会   意志   员工   苹果   竞争   电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