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

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2015年的国庆长假,多少人是刷着《琅琊榜》度过的。


当年的《琅琊榜》有多火?


在豆瓣超过46万人打出9.3的高分,从导演到演员,全部红了个遍。


甚至走出国门,成为国剧标杆,韩国旅行社还推出了“琅琊榜旅游线路”,成为“文化输出”典范


无论是网络点击量还是社交媒体的出圈,它都堪称一代现象级作品。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有人评价它是“飘逸的正剧、沉稳的传奇”。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再审视《琅琊榜》,有非常多不足:

说是“历史剧”吧,剧情基本是架空的;


说是“政治权谋剧”吧,里面反映的古代朝堂和后宫的政治又显得过于表面和小儿科;


说是“江湖武侠剧”吧,武林在剧中基本上是在打酱油;


说是“古装言情”吧,里面人物的家国情怀明显高于儿女情长;


剧情凝重考究,里面的陈设摆件、礼仪做派力求严谨、追求古风;但另一方面,里面的人物气质又不全然是古人的样子。


尽管《琅琊榜》被诟病反派智商常年不在线,整个故事在叙事能力和权谋细节上也略显薄弱,整体而言,它用正剧的态度讲了一个高洁的故事。


这样的“古风”正在形成一股潮流,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运用现代观念对家国观的重新构建


国庆假期,让我们再来深入解读这部5年前的经典。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琅琊榜》好在哪?


《琅琊榜》的出现,其实是一个“奇迹”。

在言情小说泛滥成灾的2006年,一位女性作家写下这样一个另辟蹊径,以独特的视角讲述江湖与朝堂的多重故事,为小说界带来一股清流。

三卷《琅琊榜》,洋洋百万字,人物众多,丰富饱满,文字老道,简洁幽默,伏笔和戏剧冲突也多到足够跌宕起伏。


这部被誉为“朝堂权谋,巅峰之作;赤子之心,永生不息”的网络小说,究竟是如何在架空的历史中,用权谋重构正统,用情怀纾解焦虑?


它不以爱情为主线,而是独具匠心表现了一群热血男儿之间的义薄云天,情义千秋。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海宴著


这个故事本身并不复杂。


简单来说,《琅琊榜》就是一个“英雄归来、昭雪沉冤”的故事。

英雄归来、昭雪沉冤,也是文学创作中典型的“复仇”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情节、情节模式和内核)类的故事,算是一个常见的复仇故事类型。

复仇类的故事,在古今中外从未停止。《哈姆雷特》、《俄狄浦斯王》、《雷雨》等等,无一不是经典之作。


将《琅琊榜》的复仇内核融入到大情怀的家国叙事中,又将故事主角梅长苏安排在容易被读者接受的江湖场景中,庙堂与江湖、真实与虚构集于一身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复仇、家国和江湖的“三重奏”完美融合,成功创造出了这部精彩的作品。



从故事的角度,《琅琊榜》已经具备爆款品相,当年就曾获得起点中文网架空历史类年度最佳小说的作品。


而剧版则在视觉层次给予观众莫大的尊重。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美术服化不用艳色而施以水墨意境,让饱受阿宝色荼毒观众们久违地感受到了厚重古朴的文化气息。


镜头则精致考究,对角线构图、三分法则、黄金螺旋…视觉上注重构图的精巧;


虽然故事在架空的时代,依然较为严谨地遵守古代礼仪和风骨。


比如所有服装都右衽,男子服色按地位越来越深;成年男子皆束发结髻;士子皆佩玉于身体前侧、并依身份场合材质不同。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这样的视觉审美在第二部里继续延续


古风古韵重点不止视觉上的古朴,更来自于人物的鲜活灵魂,其力量感来自人格,是“舍身取义”的士之弘毅,一股浩然正气、热血满怀的精神内核。


这才是其中最能打动人的中国文化的力量。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鲜活的人物背后,是价值观的胜利


“比玛丽苏、杰克苏更高级的是,梅长苏。”



梅长苏是《琅琊榜》中最核心的灵魂人物。


他是“天下第一大帮”江左盟的宗主,一直蝉联琅琊榜首。


本名林殊,本是大梁的赤焰军少帅,后因被奸人夏江和谢玉联手缔造的“梅岭惨案”所害,身中火寒之毒。


经历了剥皮削骨之痛从地狱归来,从此他改名换面、蛰伏江湖,成了名动江湖的“江左梅郎”。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


为了平梅岭冤案,梅长苏回到金陵后化名苏哲,以病弱之躯涉入政权纷争。


在云淡风轻之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掀起层层巨浪,转眼之间朝局在他十二年的精心策划下扫荡污浊。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在他算无遗策,智计卓绝的权谋之下,其实藏着忠肝义胆、情义千秋。


他在国仇家恨、兄弟情义的漩涡中见招拆招,赤子之心不变,十二年前的滔天冤案,最后终于沉冤昭雪。

而他的结局也如他自己所愿,在他最熟悉的战场上终止这一生。


像勇士,他为战场而生,也注定为战场而死。在他生命的最后,终于回到林殊的身份,为国尽忠。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媒体人浦寅这样评价:


梅长苏是中国式英雄,有一种内心的力量,含而不露、有坚定目标、有赤子之心。”


还有靖王。


耿直不屈,甚至一根筋。


十二年坚持为赤焰军、为祁王去讨要一个公平,被皇帝不喜。战功累累、戍边有功的成年皇子,却连个亲王的封号都没有得到。


为了救人明知是陷阱,依然要闯。


“明知是陷阱,是虎狼之穴,可是仍然要闯;利弊得失如此明显,却仍然要去救,如此愚蠢,却又如此有胆魄的人,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还有言候,年方二十出使,手执王杖栉节,绢衣素冠,只身一人穿营而过,刀斧胁身而不退。他在敌营王帐之内舌战群臣,心坚如山,舌利如刀。


鲜衣怒马,秉秉风骨。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还有着墨不多的祁王。


作者海宴在书后记中所写:


“祁王,是整个故事的源头,因为有了他,所以才有了一系列的事件和与之相关的人物。


我最喜欢的也是祁王这类人,虽然明知会失败,却还是不肯放弃,有着永远蓬勃的青春和热烈的理想,不会被时光打败。”


《琅琊榜》里的女性角色,同样相当出彩。


无论是清雅的静妃、大义的长公主、飒爽的夏冬还是保卫边境的霓凰郡主,爱情和婚姻不再是她们的主战场。


他们有情有义,冷静睿智,强大而独立的灵魂是权谋之下的一抹亮色。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琅琊榜》的胜利也是价值观的胜利。


在扶保明君、国仇家恨的大主题下,最终的落脚点很小,“情义千秋”,正派人士因相信情义而聚,蔑视情义者永远折于情义。


譬如张载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他们身上,秉持了一种传统中国“士人”的凛然正气和坚贞理想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当代中国青年朴素的家国情怀


当然《琅琊榜》有很多缺陷,在理想主义化的背后,缺乏对民生疾苦的着墨和拷问,比如财政、钱粮、土地税收等等;


角色过于集中在世家门阀贵族,中下层几乎隐形不见等等,给整个故事蒙上一层童话的虚渺感。


不过整体来看,它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


并不把重点放在探讨如何为“明君”,如何掌管国家等具象性问题,而是突出一种海清何晏的精神追求。


最多着墨的是忠肝义胆和家国情怀,最克制的是儿女情长,将历史苍凉与残酷中的人性温暖放大。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与其说《琅琊榜》是一部权谋作品,更不如说它是“反权谋的”


以往众多历史剧习惯用“统治者视角”去审视权利斗争,后宫剧则常常陷入“不斗就会死”的怪圈。


在权力的倾轧和无休止的算计和斗争中变成了“非人,“黑化”是所有人的宿命。


而在《琅琊榜》中,能感受到的是家国情怀,是忠信孝悌,是礼义廉耻,是一种我们久违的感动。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它与寻常权谋剧的格局并不同。


梅长苏虽含冤归来,但丹心未改,权谋是外壳,内核是他扶助明君的忠义和匡扶天下的清明理想。


比如,梅长苏阻止了想要炸死皇帝的言侯,因为他知道那样改变不了什么,太子或誉王无论谁登基,朝堂的风气不会有半分改变,两人夺嫡之争却会给外敌以可趁之机。


他想要为蒙冤的赤焰军平反,却更致力于重塑一个没有阴谋诡谲,没有机关算计的朝堂。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我这双手,曾也是挽过大弓,降过烈马的,可如今只能在这阴诡的地狱里,搅弄风云了。”

梅长苏自己极度厌恶操弄权术,回归到林殊的结局,亦是忠贞于自己清明的人格追求。


《琅琊榜》的制片人侯鸿亮曾说:“海宴将浩气给了萧景琰,将仁恕给了萧景睿,将旷达给了言豫津,将坦率给了蒙挚,将荣光给了霓凰,将疏狂给了蔺晨,将纯粹给了飞流……


最后将一颗不灭的赤子之心给了林殊,人性的漆黑夜色里,这一盏心灯如月。”


“到来时素颜白衣,机诡满腹,离去时遥望狼烟,跃马扬鞭。两年的翻云覆雨,似已换了江山,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这种理想主义,也是对当下现实的一种慰藉和匡正。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当靖王和梅长苏深夜密谈,谈到洗冤和夺权的关系,梅长苏三问“你可知”,靖王回答“我知道”:


梅长苏问: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在查祁王旧案,定会招来无穷祸事?

靖王答:我知道。


梅长苏问:殿下可知,就算你查清了来龙去脉,对殿下所谋之事,也并无丝毫益处?

靖王答:我知道。


梅长苏问:殿下可知,只要皇上在位一日,就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靖王答:我知道。


梅长苏又问:既然你都知道,还是一定要查?

他坚定地说:要查,一定要查。


两人结下匡扶大义的承诺,相对跪下行大礼,这个场景让人动容。


《琅琊榜》里有权谋和争斗,但主人公的行为背后都有磊落的目的——兄弟之情、骨肉亲情,还有匡扶正义这样的世界观。


对于《琅琊榜》而言,最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大抵就是:


在丑恶与污浊的世间,纵然要依靠现实手段、乃至阴谋诡计来扫除魑魅魍魉,却依然闪现着理想主义的光辉、磨灭不尽的真情。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而到了故事的高潮朝堂洗冤,梁帝成为众矢之的,但他依然顽固地骂所有人是“乱臣贼子”。


“这天下难道不是朕的天下吗?”


而梅长苏喊出那一声振聋发聩:“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用现代人格去构建家国价值观,是忠于百姓苍生、忠于国家,忠君不再是理所当然。



因为信奉“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现代价值观,《琅琊榜》系列流露出新一代的年轻人非常深刻的历史记忆和家国情怀。


这种历史传承是这一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归宿和现实奋斗的力量源泉。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这种价值取向在《琅琊榜》第二部甚至更加直接


甚至那些想要复仇的反派们,家国情怀依然可以让他们被有效的组织起来,不忘旧恨,如飞蛾扑火般地为早已沦陷的祖国牺牲生命。

可以说,这样的浓烈情怀在当代年轻人心中是一种“理所应当”,他们的这种价值观正是来源于现实世界中百年来的国家记忆。


而这种记忆所激起的精神力量又凝聚成一种“认同感”和“原动力”,自觉地背负起盛世清明、国泰民安的家国社稷理想


这是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也是我们文化的根。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写在最后:


五年前《琅琊榜》在口碑效应传播的过程中逐渐被观众视为一个标杆,从而成为国剧市场的评价准则。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完美,其海清河晏、赤子之心的价值追求,依然长远影响着一代人。


私心想多说一句演员胡歌,在他的演绎下,梅长苏似乎真实的存在过:

豆瓣9.3《琅琊榜》:权谋之外的家国情怀,5年后依然无人能敌

学者张莉的长篇评论有一节专门论胡歌:


“梅长苏将是中国电视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集俊逸、澄澈、智慧、正义于一身新世代英雄形象。难得的是,这个角色又与胡歌的人生经历具有契合度。屏幕内外,演员与角色形成了神奇的互文关系。”


笔者曾写过一篇“为什么很少有人讨厌胡歌?”,里面提到胡歌写过一句话:

“人生是一场难得的修行,不要轻易交白卷。”

谨以此送给所有浩然热血、认真生活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参考资料:

细品《琅琊榜》:中国新青年的“家国童话”

《琅琊榜》:权谋剧的阴影和光明

南方人物周刊:《琅琊榜》见证者从地狱归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权谋   情怀   江左   沉冤   赤子之心   殿下   情义   豆瓣   内核   价值观   年后   力量   江湖   人物   故事   历史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