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今年十月,休养了大半年的医生陶勇,做客《朗读者》,再次出现在了大众面前。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他的左手,还带着九个月前受的伤,神经还没完全长好。

坐在朗读亭中,他礼貌地回答着董卿的问题。笑意盈盈,眼神依然温暖有光。

一月份网上广为流传的图片中的他,背着年轻时候最爱的双肩包,意气风发。微笑时,眼光澄澈阳光,和现在的他别无二样,仿佛从未被世界辜负。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节目中,董卿和陶勇聊到了健康快车上发生的一件事。

“健康快车”是一项公益诊疗活动,每年会组织眼科医生到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为贫困患者在火车上免费做白内障复明手术。

在一次诊疗中,陶勇医生遇到了一个叫王阿婆的老人。

老人晚年患了晚期白内障,已失明了好多年,手术难度本身很大。加上常年挑担子的缘故,她驼背十分严重,几近九十度。

更为危险的是,她当时腹部还长了一个大肿物,生命剩余时间不长。

对医生来说,给这么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做手术,实在有太大的风险,尽管有充足的理由不做,陶勇还是犹豫了。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直到老人的一句话让他决定做这台手术。

老人说,她想要亲手给自己做一件寿衣。

陶勇和老人一样都是江西人,江西有些地方风俗,老人去世时,要穿着亲手自己缝制的寿衣。这样,过世后老人才能在那边找到亲人,与他们再次相聚。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王阿婆是个孤寡老人,丈夫和孩子早已去世多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陪伴王阿婆的只有无边的黑暗与孤独。

想到这可也许是老人这辈子剩下的唯一一点愿望, 陶勇决定克服所有苦难给王阿婆做手术:把驼背放平,垫了三床被子,站着给老人做手术。

幸运的是,手术成功了,王阿婆恢复了视力。生命尽头将至时,老人小小的世界里,终于照进了一束渴望已久的光。

虽然后来联络员告诉陶勇,老人在术后的一个星期过世了,但她如愿地给自己做了一件寿衣。寿衣上的口袋,装着丈夫和儿子的黑白照片,开口被牢牢缝住,这样便再也掉不出来。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阿婆请联络员告诉我,这些年她一个人什么也看不见,在黑暗中很孤独。很想回家。”

谢谢我帮她找到回家的路。”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虽然这段故事董卿已经看过多遍,但当真正读出这段文字的时候,她克制住情绪的几次停顿也听得人忍不住湿了眼眶。

这件事也成了陶勇医生选择葡萄膜炎的一个契机,因为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勇敢,想要挑战、攻克更多疑难。

他说,我想通过目光,把希望和光明带给所有的人。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伤医事件发生后,很多关于陶医生的事也在网上传开来。

一位网友在网络上分享了自己和陶勇医生的故事。

网友的妈妈,是陶医生的众多患者之一。老人眼睛痊愈后,特意回到门诊来感谢他。

那天出了一天诊的陶勇略显疲倦,听到病人老太太来了,一下精神起来,眼神闪亮,早没了起先的疲态。旋即开心地对其他人说,你们看我又救了一个人。

从事眼科工作,是因为见过饱受眼科问题的折磨的妈妈和奶奶,更是源于他内心的热爱。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很多患者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北京看病,为了让病人不白跑一趟,他从不限号,常常坐诊到夜里十一二点。

陶勇专攻的葡萄膜炎被称为“穷病”。这种病是由白血病等免疫系统疾病引发的,免疫系统疾病治疗时间往往很长,需要耗费巨额医疗费,轻易就能掏空患者的家底。

因为不忍心看到患者因为一点点钱就放弃治疗的机会,私人贴钱给经济拮据的病人做手术是常有的事。

他冒着风险在治疗室给患者打针,这样一来病人就不用每周来三趟,能减少病人和家属的奔波和看病途中的住行支出。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他还自掏腰包给排长队的病患或家属买面包,安抚他们的情绪。

“因为大家排队到九十点,中间不吃东西,就会很烦躁。”

这次意外之后,由于休养期间无法出诊,他就在线上征集患者问题,再录视频为患者解答。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五月份的时候,又马不停蹄地恢复了部分的工作。

帮助双眼失明的孩子联系盲校,给盲人学校的孩子捐赠书包文具,发起成立起彩虹志愿服务队,在病患和医护工作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即便在受到伤害后,陶医生心里想的还是造福更多的人。

在医生的本职工作之外,他站在患者的立场,为他们做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英国作家约翰·伯格在记录一位乡村医生的行医故事时曾写道:

世界的本质是,即便深陷重重打击与痛苦之中,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抵抗也会很少削弱半分。

这句话,用在陶勇医生身上再合适不过。

聊到回到原来的办公室问诊,董卿问,为什么选择继续待在那儿。

陶医生回答,因为他觉得可以接受那里,在很熟悉的环境中,他感到很放松。

尽管可能在那里会想起之前那件害怕的事情,尽管偶尔听到背后有声音也会警惕回头。但在那个空间里,下意识为他挡刀的患者妈妈和三位医生,曾为他逃生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所以对他而言,这反而是一个很安全的地方。

有人问他,为什么可以这么快从这件事情中走出来,他说:

“我可能确实比一般人心大,或许和平时救治的病人有关,很多是治疗很棘手或者其他医生不愿意治疗的病人找到我。见到了更多人间的苦难和悲痛,我觉得今天的我不算什么事儿。”

那些遭受过病痛折磨,仍选择善良和乐观的家庭,相信更是他内心的重要支撑。

在那些家庭里,有愿意把手换给陶医生的患者母亲,有听到陶医生被砍伤后,知道去了也没用但仍冲到医院的患者。

有为治疗白血病倾家荡产的一家人,双眼治愈后参加比赛获得奖金却第一时间捐出去的小女孩。

也有在获得捐赠后又转赠出去,用善意回应善意的患者妈妈。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桩桩件件,都让陶勇对这个世界留有一些期待。

他偶尔也难过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凶手要这样做,但也不怨天尤人。他不想让仇恨蒙住自己的眼睛,因为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即便遭遇了很多的不幸,即便遭遇了很多痛苦,但这世间还是有很多美好和值得。”

即便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受骗概率,他还是会选择相信那余下的百分之一。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纵容世界偶然让人失望,但他愿意用自己所有的热情,始终怀有善意地看待它、对待它。

世界以痛吻我,我愿报之以歌。

择善而行,做一支温暖他人的烛火,是他这一辈子坚持最多的事。

“消失”半年后,对话董卿:世界偶尔令人失望,但他始终温暖善良

一起做一支可以温暖他人的烛火吧,烛火虽小,汇聚万千便是阳光。

相信充满爱的环境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寿衣   联络员   世界   驼背   烛火   阿婆   眼科   善意   病人   患者   善良   失望   手术   温暖   老人   半年   医生   妈妈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