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广州是一个温暖的城市,

假若我们爱春天爱太阳的话,

那么广州是一个值得流连的地方”

——巴金《广州二月记》


不止巴金,爱广州的还有鲁迅、郁达夫......


广州有许多迷人之处。

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充满人情味,这里的人低调务实,“得闲饮茶”绝对不是一句客套话。


该如何定义一座城?


千年商都、花城、美食之城,一直是广州的标志形象。广州有太多的标签,以至于很难去描述这座城市。


今年6月《广州传》新鲜出炉,以城市传记的文体,对广州城市历史宽度和城市细节的厚度做了精心摹写,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城市形象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广州传》(上下册、精装) 叶曙明 著

广州终于有了自己的城市传记!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这套《广州传》,重新审视这座广州城和生活在这里的广州人。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广州就像一棵树,几千年的故事沉淀在年轮里


对于广州这座城市来说,历史是什么?


是王侯将相,风云际会,但更是城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是早茶的一盅两件,是街上商贩的声声叫卖,是少女鬓边的一朵素馨,是书院里先生的苍苍白发,是蕃商们带来的奇珍异宝,是异国僧侣口中的晦涩经文,是珠江上往来船只揉出的粼粼波光。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俯瞰珠江(历史照片)


从海潮退去后露出的第一片滩涂,到解放军入城前的最后一声炮响,《广州传》历历六十万言,带你触摸广州几千年来的脉动与温度。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长堤大马路(历史照片)


“广州的文化气质从一开始就是面朝大海的。”


两千多年前的广州,“负山带海,博敞渺目”,如今距离广州最近的海岸在100公里以上,海岸线变化之大世界少见。


今天的北京路366号,是秦汉之际南越国的宫殿遗址。


把越城的范围置于今天的广州来看,狭小得不足一哂,但广州成为“千年商都”和贸易大港的征程便是从这里拉开序幕。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岭南先民就在南海及南太平洋沿岸开辟了以陶瓷为纽带的交易圈,任嚣、赵佗平岭南之后,秦王朝调发了50万人前来开发岭南,又以商人居多。


商人逐利的天性令他们迅速融入岭南先民的交易圈,并凭借自中原带来的先进手工业技术进一步扩大了交易范围。


他们将珍珠、玳瑁、犀角、象牙、金银器、玻璃等奇珍自海上运到越城,又从越城运走漆器、陶器、青铜器、布匹、丝织品等,很快,越城便作为岭南都会而声名鹊起。


南越国于公元前112年被汉武帝所灭,越城从一国之都变成交州管辖下的一座城,但它非但没衰败,反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因贸易之故愈加繁荣起来。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从晋到唐,因226年孙权分拆交州而得名“广州”的这个中国南方重镇没有明显的扩大,但城市却是人口众多,越来越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广州与海外的交通往来更加频繁,当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远洋航线,从锡兰(斯里兰卡)到广州,大约50天便可达。


佛教在晋代自海上传来,第一站便是广州


迦摩罗尊者是第一个从海道进入中国的梵僧,他在广州城西建造的三归寺和王仁寺,是岭南最早的寺庙;


随后高僧昙摩耶舍在今光孝路建王园寺(光孝寺前身);禅宗祖师达摩在今下九路附近“西来初地”登岸,并建西来庵(华林寺前身)。


到了唐朝,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发展,广州成为四大港口之一(广州、泉州、明州、扬州),并与扬州、汴梁并称全国三大商业城市。


两宋时期对广州城市的规划改造,纵横的街巷将城市分割得条块分明,奠定了今日广州老城区的格局


新的水系网络让水运交通变得更加便利,也使广州的商业贸易更加依赖水道。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清朝重开海禁,设立粤海关,一口通商,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港口,对外贸易地位空前强化。


鸦片战争后广州的贸易地位在 19 世纪中期被上海及香港取代。


为复兴广州商贸 ,两广总督张之洞除了在广州推进洋务建设,兴办实业、发展教育之外,还兴修长堤。伴随着筑堤工程同时进行的是马路的铺设和骑楼的建造。


后来在上海、武汉、天津、南昌等大城市,骑楼甚至被视为“广东街”的标志,至此,骑楼成为粤商和岭南文化的一个标签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从先秦到清末民初,广州像一粒种子,在南海之滨、珠江之畔从幼苗渐渐长成大树。


一圈圈城市年轮走过的不仅是时间,更是一个城市两千多年里的自我成长。而今,古老的广州城依旧扮演着这个城市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初地。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广州,该如何去形容你最贴切?


作为一线城市,广州独一无二,作为千年商都,它地处中国大陆的南端,濒临大海,具备与中原城市完全不一样的城市性格与特质。


其中就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平民化气质


城市传记不同与古代的志书,不能只站在统治者的视角来记录王朝兴衰与岁月如梭,在叶曙明的笔下,广州人的市井生活、民生细节被细腻的展现出来,充满了烟火气。


城坊岁月才是流淌于“广州”这一概念整体脉络中的血肉与细胞,千千万万普通的广州人塑造着这座城市的特质。


两千多年来,无数弄潮儿汇聚于此,将广州打造为中国独树一帜的海阔天空之城。


有人说,广州是“人间”,不是那种高天之上的疏离,整个城市充满了努力经营生活的人间烟火气,不浓不淡的气质,别具一格,刚刚好。


每天清晨,薄雾还未散去,人们睡眼惺忪,打着呵欠,从房子里走出来,有如无数涓涓细流,向四面八方淌去,寂静了一晚的街道,渐渐响起了脚步声、说话声、咳嗽声,最初是窃窃低语,然后很快汇成喧闹的海潮。


井台打水的声音,公鸡的啼声,鸟雀在枝头“啭呖呖”地唱,两条瘦狗在街头互相追逐,一辆牛车从街上“嘎吱嘎吱”经过,赶车人蜷缩在车篷下,半闭着眼睛,摇摇晃晃,好像还没睡醒一样,但街道两旁的人,已收拾器具,准备营生了。各种各样的聒噪,嘈嘈哜哜,显示城市开始苏醒。


广州不追求精致,甚至有点散乱,但让人感觉到自由、长期性,甚至是某种仙气儿。


镇海楼重新修缮的时候,屈大均称其“巍然五重,下视朝台,高临雁翅,实可以壮三城之观瞻而奠五岭之堂奥者也”。


但是广州人对文雅的名字,历来都没有特别感觉,他们就喜欢把文人绞尽脑汁想出来的优雅名字,改一个通俗粗鄙的“别名”,在市井里,“五层楼”的知名度,远大于“镇海楼”。


文德路的致美斋酱园门口,摆放着一对石磨,长年缓缓转动,一个出麻油,一个出麻酱,从店内飘出的酱油和猪脚姜醋的气味,香透了整条街,“未到其门,先闻其香”成了它的活招牌。而它的对面,就是两千多年前的赵佗南越王宫署。


古书上描写的那个涨海连天,瘴氛弥地,蝮蛇蠚生,疾疠多作的穷山恶水,与今天云厦如林,道路如网,车水马龙,日新月盛的广州,是同一片土地吗?


那些驾着扁舟,擂着铜鼓,出没于江浒河汊的羽人,与眼前满街衣着光鲜,拎着大包小包,带着欢声笑语走过的广州人,重合得起来吗?


他们是同一片土地养育的儿女吗?是他们前赴后继地创造了这座城市的吗?


是的,就是这片土地,就是这些人们。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叶曙明先生表示:"我写《广州传》也是用平民的视角去写,尽量避开所谓的宫廷斗争、宏大叙事,讲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细节,来讲广州的发展历程。


广州也发生过重大事件,比如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但我更想写大事件对小市民的影响,比如它的物价是怎么样的,对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带来了什么困苦,不是宏大的、政治性的描述,以平民视角讲述历史细节。"


以平民视角描述的同时,情感上却保持了相对克制,并不过分投入其中,也不会于书中写入自己的感受与体会。


叶曙明老师始终站在一旁,去平视广州这座城市的悠悠岁月,去抚摸广州的历史宽度、厚度与温度,精心摹写、塑造了一个鲜活的城市形象。


他的笔触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叙述家乡的种种故事与独有气质,这种具备亲和力与市井气的写法,使得城市的传记不像传统的城市研究著作那样中立冰冷,更有几多对这片土地的深挚之爱。


在叶老师的笔下,广州人的市井生活、民生细节被细腻的展现出来,充满了烟火气。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广州的性格像水


很多人生活在广州,却未必了解广州。这个城市庞大,驳杂,历史悠久,又日新月异。


《广州传》是一本写给希望了解广州的外地人的书,更是一本写给生活在广州人的书。


广州是"人间",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疏离,整个城市充满了努力经营生活的人间烟火气,不浓不淡的气质,别具一格,刚刚好。


自先秦以来,岭南一直以包容的胸怀,吸引了无数普通人汇聚于此,才在中国大陆的南端成就了这一座"海阔天空之城",也塑造了它的独特气质。

广州,该怎么形容你最贴切?

"如果把城市当做一个人来看,就有他的基因性格气质。"


叶曙明举例说,广州的性格像是水,亦或者是一条宽阔的河。河里的水流很深,但没有大波大澜,他不停地流动、不停地变化。


同时,他有着自身的灵活性,比如遇到一座山,不会死磕,而是迂回绕开,奔流入海,体现出开放和外向的特征。这是广州城市性格中柔性的一面。


广州性格还有另一面是韧性。

"广州历史上有经历过至少 6 次以上毁灭性的破坏,有几次几乎整个城市被烧掉。事实上,很多文明古城经历一次大的灾难或战争就消失了,比如庞贝、巴比伦;而广州经历多次的磨难,又原地重建,体现了它的韧性。"


读《广州传》,就是一场了解广州自己的历史文化来龙去脉的寻根之旅。


无论是新广州人,还是"老广",都应该了解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去接受它的体味与性格。


想要了解广州,想要融入这座城市,就去看看《广州传》吧。《广州传》里的时间跨度是从新石器时代到1949年。全书分四条线书写:


一是城市形态的变化。这座城从无到有,城池、建筑、街道等形制和毁建过程。


二是生活形态、衣食住行玩的变化。如唐朝的广州人、宋朝的广州人衣食住行有何变化等,同时包括民间的各种习俗、节庆。


三是经济形态的变化。通过对广州商业、尤其是对外贸易和商人轨迹的追溯,体现了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位置与作用。


四是文化形态的变化。包括广州的文化和教育传承、民间工艺等方面的变迁。


在他的笔下,我们终于有了这本广州的首部城市文学传记——《广州传》。


叶曙明先生通过梳理、研究大量文献与相关史料,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挖掘历史细节,梳理历史脉络,以文学的手法再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 1949 年的两千多年时光,这本书既是承载广州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艺精品力作


全书开篇优美宏阔,一如长篇小说般气象万千,写秦始皇发兵五十万征伐岭南,史料引用与现场描述两者过渡相当自然,几乎没有被史料艰深所拖累,反倒转用小说笔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骑楼   南越   广州   商都   珠江   市井   岭南   贴切   传记   海上   形容   气质   细节   性格   土地   城市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