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上了个心理学课程,回来哭了3天,还推掉了2个案子…


我去上了个心理学课程,回来哭了3天,还推掉了2个案子…

你好,我是杨颖。是西安的一名律师,执业11年了。


11年间做了许多的诉讼案件,承接了许多的法律顾问工作,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团队。


上周我去上了“阿仁联合企业大学”的一个口碑课程:叶斌老师的“亚隆模式存在主义人际反馈团体工作坊”。


工作坊是为了探讨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四大议题:死亡焦虑、终极孤独感、有限的自由、生命的无意义感。


这个课程的疗效是什么呢?就是我感觉自己多年的认知被完全打碎重组了。


在课程结束的3天里,我醒来就开始哭,哭累了睡一会儿,睡醒了继续哭……有2个案子来咨询,我直接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了,都没有看是多大金额的案子。


而且身体反应情绪,我浑身酸疼,嗓子也哑了,胸口一直很闷,可能影响到了皮质醇的分泌,严重水肿,眼睛都睁不开。


所以这到底是个什么课把人上成这样?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是我庆幸自己能够遇到的一课,也是我强烈推荐的一课。(可以关注叶斌老师的公众号:叶落有声,查看相关课程通知。)


我去上了个心理学课程,回来哭了3天,还推掉了2个案子…


01这是个什么课?


我是通过“阿仁加速器”认识叶斌老师的,他们一起合作开设课程。叶老师是心理学博士,有三十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头衔无数我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我第一次去上他的课是“人际领导力工作坊”,主要是完形心理治疗的内容。


上课过程极度魔幻,我因为与别人一个真实而又悲伤的故事共情当场崩溃,内心只有一个声音:“不要再上课了!赶紧逃开!”


我去问叶老师,叶老师并没有给我讲道理,他在阴郁的天气里站在潮湿的小道上,真诚地跟我说:“如果你觉得离开,自己处理比较安全,那也没问题,但是如果你能回来,我会接住你的。”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下子就安心了,我回到了课堂,虽然我没有勇气处理自己的个案,但是两天的课程中,我也在别人的个案里得到了疗愈。


之后我只要有时间就会再去,周围的朋友都好奇地问我,这是什么课?一遍又一遍地上,不烦么?


严格来讲,它其实也不是个课程,因为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去讲解什么,它是一个关于当下的团体心理学工作坊,沉浸其中,关注那个现场当下发生的事情,然后追究背后的原因,深入内心。


这样说是很抽象的,叶老师也说自己的工作坊很少宣传,因为没办法说清楚那到底是个什么。


它是偏体验的,如果让我形容,有点像健身房的私教课,再怎么说,不去锻炼一场也无法理解那种大汗淋漓浑身舒爽的感觉。


而且健身房你可以反复去一直去,即便每次都是深蹲,因为自己的肌肉力量不同,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对的,它是一个给心理健身的健身课,让心理更强健。


我去上了个心理学课程,回来哭了3天,还推掉了2个案子…


02课上发生了什么?


亚隆模式的课程非常特别,以团体讨论的方式展开,一共八轮,每轮大约一个半小时


时间到的时候不管正在发生什么都必须结束讨论,就算说了半句话,另外半句也得咽下去。


因为它是生命的仿真,死神如期而至并不会征求我们的同意,不管你在干什么都必须停止


也一如生命的仿真在那个场域里映射出了生活的原貌,那些我们看不到的原貌,让自己更接近真相。


我们玩了一个小游戏:


七八个人围成一个圈,四个人站在中间,不可以说话,外圈的人观察这四个人,看发生了什么。


当然大家不可能静静地站在那里了,我们不说话彼此用眼神和手势暗示,玩儿石头剪刀布,转圈圈……


不能说话的时候,几分钟的时间都很漫长。后来外圈的同学都说我性格活泼,我是发动者,很多游戏和动作都是由我发起的。


但是真实的情况是,都是我旁边的“幕后黑手”做了小动作暗示我,我才开始发动的。


这跟生活里一模一样,外圈的人看不到细微的动作,所以错认了发动者,而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模式。


工作中也是这样,我是一个执行者,很多时候当事人话不明说我也要帮助他们实现所愿,看上去律师冲在了最前线,但其实并不是实现了我的心中所愿。


讨论开始之后,一群陌生人互相试探,开始都是一些浮在表层的利益分析,这样做会更好,我觉得你应该怎么做。


但是叶老师保护说真话的人,并且引导我们用“喜怒哀惧”的感受去体验当下。于是大家那些压抑的情绪被释放了出来,“你这样说我很不爽!”“我觉得你在骗我。”


这些日常中我们明明心里知道但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都在这个场域里冒了出来。


所有日常人际中的虽然看不起却礼貌地夸奖,彼此不信任却说我好喜欢你,年长者对年轻者的说教,年轻人对年长者的叛逆……都在这个场景里放大。


但却不会就那样过去,而是互相探究你为什么这么做?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


听到了那些平时听不到的背后的原因,就能够理解与包容彼此,不是那种我劝自己不生气的平和,而是我懂了,原来是因为你有那样的过往,我愿意包容这样不完美的你。


当一个又一个不完美的自己逐渐展露并被他人接纳,这是“在生命最深处与人相遇”。


用一句话形容这个工作坊就是: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整地体验了一次被显微镜放大的人生。


我去上了个心理学课程,回来哭了3天,还推掉了2个案子…


03我发生了什么?


在工作坊里,有这么两个瞬间改变了我


第一次是我因为伙伴的故事感到难过,叶老师看到我叹气并且有了一些蜷缩的肢体动作就问我:“你此刻的feeling是什么?”我说有点悲伤。


他说:“你能跟我说说什么事情悲伤吗?”我大脑一片空白说:“悲伤的事情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他说:“就从你现在想到的事情说起。”


我说了妈妈去世的事情,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那种悲伤、委屈、对生活的怨恨喷薄而出,团体里的每一个人都安静下来。


那一刻只听我说,没有安慰没有反驳没有评判,都沉浸在那里陪着我,直到我不想再说了。


后来我想到,生活中多少时候我们的朋友悲伤了,我们会怎么劝?“别哭了,有我陪着你。”我们不问为什么悲伤?需要我做什么?


甚至那个陪伴的过程也是给他不断地递纸巾,劝他别难过,别哭了,倒是缩短了陪伴的时间和难度,但是又真的有多少帮助?


第二次是一个小伙伴讲勇于对抗他人的事情,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干得漂亮!”叶老师问为什么?


我说我就很在意他人的感受,做不到对抗他人。叶老师问我,是真的在意别人还是你只是没有力量去对抗别人?


我一下子大脑空白,陷入沉思,我说那我在意的是自己么?好像也不是啊。


叶老师说:“最常见的情况是既不在意自己也不在意他人,慢慢发展到意识到要在意自己,然后就开始抢夺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合作的重要,然后开始在意他人。”


这句话我深思了好几天,我一度想到,什么都不在意,那活着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生活如此辛苦,还没有我在意的东西,那我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也是因为这两个瞬间,我回来以后开始了内心的重建。


我去上了个心理学课程,回来哭了3天,还推掉了2个案子…


那个悲伤的起点让我的情绪开始发酵。


我想到了妈妈住院时同病房有一个8岁的小女孩,她是鼻咽癌,放疗的部位在脸上,医生用红色的颜料对放疗的部位做了定位,她每天拿着毛巾不停地擦,想把脸上的标记擦掉。


有一天晚上她妈妈说你作业写完了么,都快开学了,她就那样静静地看着妈妈说:“写作业干什么呢?也许到开学我都死了。


旁边好事的大妈说:“呦,你看她还知道死呢?”她怎么会不知道死亡,那是悬在她头顶的利剑,其实也是悬在我们每一个人头顶的利剑,只是我们甚至假装没看到。


我想起了小的时候,家里管教非常严,我几乎没有娱乐活动,有一次音乐课全班同学一起合唱当时很火的一部电视剧的片尾曲《布娃娃》。


我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也没有听过这首歌,所以我不会唱,只有我不会,我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


我和他们坐在一起,我没有和他们在一起,没有人排挤我,但我却没在团体里,那种极致的孤独感在七八岁的我身上蔓延。


我想起了妈妈生病的时候我每天晚上都听着她的呼噜声睡觉,一旦安静我就会立刻惊醒,因为我害怕那一声安静就是道别。


那个时候不断有人跟我说明天会更好,可是我们知道明天会更差,不要期待它更好比较好。


我每天都担心和她分离,那种没有自由的责任感压得我喘不过气,却割舍不断。


我想起了妈妈临终前不断地跟我说,舅舅姨姨对我们有多好,那是我一辈子都还不完的恩情。


我心里想你是我的妈妈,可也是他们的亲姐姐啊,为什么他们的照顾我要用一辈子来还?


如果我一辈子都用来还了恩情,那我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我自己的生活又在哪里?嘴上说出来的却是你放心,我会做到的!


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努力地做着,自己也没有多少收入却总是想着给他们买礼物,谁家里有了事情我都想着我能帮上什么,可是那无人可说的委屈却慢慢腐蚀了自己的快乐


我去上了个心理学课程,回来哭了3天,还推掉了2个案子…


我痛哭了三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想起这些事情一点都不想哭了。


以前都隐忍着,不说不哭,告诉自己生活中有快乐的,就像伤口上包着厚厚的纱布,别人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


但它在慢慢化脓,在每一个无人知道的深夜隐隐作痛,即便是“快乐”这剂止疼针也只能暂时缓解。


但是现在我自己都不想哭了,我突然觉得就是这些事情,失去了就是失去了,我依然拥有很多,这感觉好像把伤口扒开让它重新长肉,虽然看着疤痕触目惊心,但它不再疼了,也不再扩散了。


而至于生命的意义,我想起了有一次我和好朋友陈寅聊天说起这个话题,我说:“也许寻找生命的意义就是生命的意义本身。”


他还说我好狡猾,想起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活着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着。


总之工作坊归来,我不但收获了在生命最深处相遇的伙伴们,自己也由内而外地空了不少,空了就可以再装新东西了,真好~


*作者:杨颖,律师,自2009年入行至今,每年办理很多各种类型的案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想要通过普法告诉大家,法律人也是有温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心理学   课程   外圈   存在主义   案子   人际   团体   在意   悲伤   事情   意义   妈妈   感觉   老师   生命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