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走近"愚人"的光辉一生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繁荣发展使社会问题日渐凸显,执着奋斗、善良忠贞的人被贬低,被视为"愚人"。被美国媒体称为"反智电影"的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在好莱坞盛行。《阿甘正传》、《雨人》、《第七天》等作品纷纷出现。

对于《阿甘正传》的定位,笔者认为它不仅仅是一部励志片。影片看似是对阿甘非凡一生的叙述,但实际上却蕴含着工作、爱情、亲情、友情等每个人必须面临的生活规则。

《阿甘正传》:走近

影片通过一片羽毛的飘动使观众视线聚焦到美国小镇的一处公交站,坐在长椅上的阿甘,正在与路人讲述自己传奇般的经历。影片由回忆部分和现实部分组成,三分之二讲述过去,三分之一经历现在。

出身平凡的阿甘虽然只有75的智商,却奇迹般地成为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乒乓使者、捕虾能手,在他的事业成功之后,竟然还拥有了美丽的爱情。

《阿甘正传》:走近

《阿甘正传》看似是一部包含着悲剧色彩的个人传记电影,但它更深层次上,是一部通过普通小人物映射出的对历史风云的描绘和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

影片人物形象的塑造

美国影片对于电影人物的塑造,往往以社会背景为基础。其塑造的人物,都作为一代人中的典型代表,从而反映这一时代的悲欢离合。

二战之后,文艺作品中的年轻人多呈现为"垮掉的一代"。

由迈克·尼科尔斯执导的电影《毕业生》与《阿甘正传》一样,都具有时代的代表性。影片《毕业生》中将主人公本塑造成了一位毕业后寻求突破,憧憬未来,渴望自由,厌恶虚伪,挥霍青春的新时代青年人形象,他的性格特点与人生经历,也代表着那个时代一大群正值青年的人们的生活状态。《阿甘正传》也一样,在"反智"的热潮下,阿甘这样一个"不怎么聪明"的人物塑造,极大的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阿甘正传》:走近

导演泽米斯基说:"我把影片中各个角色看做是美国国民性拟人化的象征。"巧克力精神和奔跑这两个意象是导演赋予人物的天赋以及贯穿全片的推动力。

阿甘的母亲经常说道:"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碰到什么味的。"它作为阿甘生命中的精神支柱和影片的主旨经常出现。阿甘正是在对未来的未知与不被定义中,获得了对生活的崭新认识。

《阿甘正传》:走近

在阿甘的曲折生活经历中,感情与工作的经历是最为典型的。自己的工作换了又换,与青梅竹马的珍妮离离分分,这些都是阿甘传奇人生中的不确定因素,是无法预知口味的"巧克力"。而正是在这种未知中,阿甘敢于追求。遵守承诺完成工作,勇敢追寻保护爱情,这种"巧克力精神"正是他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阿甘正传》的剧情来看,"奔跑"是影片中的贯穿行为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奋力奔跑的阿甘挣脱了脚撑的束缚,镜头采用脚部特写,展示了脚撑脱落瞬间,通过阿甘脸上的笑容,我们看到了他前所未有的洒脱与自信。

《阿甘正传》:走近

阿甘摆脱束缚向前奔跑的精神也带动着丹纳,战死沙场的先辈遗志使失去双腿的丹纳一度丧失志气,丝毫寻找不到存活的意义,而在阿甘的大力感召下,他选择乘风破浪、无畏风雨,最终获得了生命前行的动力支持。

《阿甘正传》:走近

在影片中,阿甘说:"只有干傻事的人才傻。"奔跑了三年的行为看似匪夷所思,但在奔跑中的阿甘,奋不顾身的勇往直前,似乎可以摒弃一切,似乎沉溺于一个超脱世俗生活的世界。

"美国梦"是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主题题材、图像符号、人物情节以及形势技巧等方面的共性下,以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剪辑、流畅的时空组合、因果关系的线性发展和封闭式结构完成影片塑造。在影片中,我有时仿佛能够感受到一丝古典好莱坞时期的美国西部片的艺术特色。它具有明显的符号特征,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创造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从而反映出美国人的民族性与精神倾向。

《阿甘正传》:走近

影片将女主人公珍妮塑造成了一个深陷于命运深渊黑暗天使,"飞翔"和"流浪"成为了她注定的生存方式。珍妮的不完美设定象征着美国新时代的一批激进青年,而阿甘则作为美国民族主流意识的代表,象征着导演对于善良、坚贞、奋斗、坚持的人生理念的唤起与追寻,以及实现与展现"美国梦"的美好理想。

《阿甘正传》:走近

表面看似崇尚着"清静无为"人生态度的阿甘,实际上在生活中又显示出了拼搏的"积极入世"。工业革命后的美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导致着民族精神与时代文明的泯灭。《阿甘正传》的出现,代表着一类人对于原生态生活的向往与憧憬。

历史的叙事策略

阿甘的人物塑造极具有大时代下的典型性,但又具有幻想性的戏剧化色彩。阿甘的名字来源于内战英雄,影片在阿甘的自我介绍时,插入的电视中的镜头间接来说映射着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这同时也暗示着《阿甘正传》与美国历史的关系。

《阿甘正传》:走近

《阿甘正传》通过阿甘和珍妮跨时代的生活经历,映射出美国几十年历史的沧桑变迁。在美国历史上最动荡不安的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动荡波折下,美国社会的价值理念正在经受着新一代青年们的碾压与践踏。《阿甘正传》从根本上讲,表现了时代浪潮下美国主流思潮复杂性与新一代青年人的自我救赎,以及导演对于历史遭遇的重新审视和对观众的唤醒。

《阿甘正传》:走近

影片以阿甘的画外音和内心独白贯穿,以一个低智商成年人的直线思维方式直接的讲述。越南战争、反越战演讲、总统遇刺等历史事件历历在目。电影在拍摄越南战争时,着重表现了美国大兵在泥泞的沼泽与大雨中的艰难前行,用士兵的形态暗示着美国政府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通过阿甘与总统玩笑式的交谈,打破了本该庄严的场面,看似"莫名其妙"的情节设定为影片增添了一丝嘲讽意味。

《阿甘正传》:走近

"人要摆脱过去,就要不停地向前跑。"阿甘象征着导演对于当前美国民族摆脱历史负担,乐观自信勇往直前的美好愿景。与《辛德勒名单》、《现代启示录》等影片侧重于通过揭露残酷的历史,直接尖锐的对过往进行沉痛的反思。而《阿甘正传》则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放眼于对未来的展望与向往,代表着对当代美国主流意识的展现。

影像风格的建构

"场景复现"的运用在影片中十分巧妙。《阿甘正传》作为一部回忆过去的影片,用时代构架故事,同样地点中类似人物的塑造,使观众感受到似曾相识的意味。

《阿甘正传》:走近

阿甘童年妈妈第一次送他上学那场戏与影片最后一场戏阿甘送儿子上学,同样的关切、类似的场景、类似的人物、类似的环境都将情节再现。

"羽毛"这一意象可以在影片中不作任何代表,但这片羽毛,在片头片尾中翩翩飞起时,却形成了有意味的形式。它虽然不承担什么叙事功能,但却作为一个典型的意象带领我们走近阿甘的故事,给予了观众意犹未尽的韵味。

《阿甘正传》:走近

但站在另一种角度上,我们也可以认为羽毛象征着阿甘本身,作为诚实、认真、勇敢、豁达、坦荡的个体化象征,他看似在生活的浩瀚中随风飘荡生活没有既定的安排,但却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极具有人生方向与目标的人。就像羽毛即使随风飘零,但仍然会顺着自己的轨迹到达自己的终点。

在某种情况下,《阿甘正传》具备着电影业的商业性的同时,也以鲜明的典型性著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同时,其普众性也是有目共睹的。

《时代》周刊曾这样描绘美国公众观影后的情景:

男女老幼怀着真诚的伤感涌出电影院。孩子们似乎在想问题,成年人在沉思,成双成对的人则互相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阿甘正传》:走近

阿甘在电影中的人设可以被视为每个美国人对于"美国梦"的诠释与展现。阿甘的形象塑造看似不合情理、超乎寻常,在细细品味他确实是每一个同时代美国人的综合性代表。

作为一部纵览了历史的影片,《阿甘正传》带给人们的体验绝不是直接的冲击力,而是隐藏的汹涌渗透。观众观影后感知到的是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人生与对于社会现状的冷静思考,所以说《阿甘正传》带给人们的对于美国民族性和意识流的认识,是别出心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阿甘正传   珍妮   好莱坞   美国   愚人   光辉   羽毛   象征   导演   观众   影片   人物   代表   人生   时代   历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