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火光燃烧间,女子的裙摆染上了火焰,但她正专注地凝视着对面的爱人。微风乍起,吹起了燃烧着的裙摆,这无疑是本季度最美的画面。这一幕出自法国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讲述了画家玛丽安接近小姐爱伊洛斯以完成画像,但情愫却在悄无声息间慢慢滋长的故事,由瑟琳·席安玛执导,阿黛拉·哈内尔、诺米·梅兰特主演的影片是一场禁忌之恋,也是写给艺术片的最好的情书。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封建男权的压迫

作为一部同性题材的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中几乎没有男性角色的出现,全片几乎只有四个人物,主要人物两个,场景也十分单一,刻画一个与男权统治下世隔绝孤岛的孤岛。很多观看完电影的人除了对电影剧情的欣赏之外,更是对于电影的构图、色调、打光给予了高度评价。全片的色调充满现实主义,很多陈设构图都色调饱和,给人以油画的质感,就仿佛这部电影就是一副动态的油画。室内的烛光与暗夜里的噼啪篝火,还有荒原海岸,蓝空夕霞的剪影,晚上是伦勃朗的光。本片就和《宠儿》一样,基本上都是以自然光和烛火为主,营造了昏暗,暧昧的氛围。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导演有意营造一种错觉,这里是一个没有男权压迫的"世外桃源"。当然即使在这样一个地方,来自封建社会的压迫就不存在了吗?当然不是。电影的开头,女主的姐姐变成了这个残忍现实中的牺牲者,她跳下悬崖没有一丝挣扎,因为她获得她所追求的自由。而她的死使得了女主最后踏上了不断反叛与挣扎的道路。

在这个时代,男子通过女子的肖像画来寻找自己的妻子,女主的母亲是这样,她也是这样。在这个时代,玛丽安自己的作品为了获得别人的目光,只能挂上父亲的名字;在这个时代,原来的受害者转而又变成了这一场束缚的加害者。爱伊洛斯一直想做的事情是迎风奔跑,摆脱所有的礼教和束缚,追求独属于自己的自由,玛丽安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正正当当的画自己想画的东西,她们因为自由所以靠近。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而在这个微缩的世界中,女主的母亲是封建礼教的象征,是自由的对立面。她不在的日子里,小姐和女仆没有身份尊卑之分;当女仆怀孕时,她们带她去看医生帮助她流产;她们三个身份地位毫无关系的人,可以在一张牌桌上亲切的打牌,讲着故事。这是独属于那个时代的乌托邦,这也是一场短暂的范特西。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在篝火的那一场戏中,那段阿卡贝拉简短反复的唱词与逐渐攀升的旋律,燃成一场熊熊大火,看似自由祥和,但她们又在唱着什么呢?

“Non possum fugere.”我无法逃脱。

无法逃脱封建的礼教,无法逃脱既定的命运,无法逃脱宿命的悲情。

电影中两个人唯一的一次争吵:玛丽安认为艾因洛斯不够勇敢逆来顺受,她们互相责怪着对方的懦弱,她们用最狠的语言刺激着对方,但她们其实比谁都清楚,她们埋怨的不是对方,而是这个无法逃脱的时代的囚笼。就算他们勇敢,他们的结局又会怎样?不过是亡命天涯,所谓的离开也许是他们最好的结局。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我还是会想起你,在第二十八页,在四季响起,在燃烧的画里,在每一个只属于我们充满烛光和欲望的夜里,只是我们无法在一起。

凝视的力量

英国著名批评艺术家约翰伯格曾经说道:传统绘画采用透视法,这是欧洲艺术度独有的惯例。透视将一切集中在观看者的眼睛上,它像灯塔发出的光束,艺术传统把这些外观称为现实,透视使眼睛成为可见的世界中心。

本片中描述的这段恋情几乎都是用愉悦感官的姿势与渴望的眼神来讲述,它不仅只是一个爱情故事,更包含着对画家与其绘画对象关系的细致思考,但本片更重要的是它对"凝视"力量的沉思,这种力量在压迫我们的同时也解放我们,让我们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正如影片的导演席安玛看来:《燃烧的女子肖像》是一部"凝视"的宣言,其核心是主角努力在画布上捕捉一位女子的真相。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萨特在她的著作《存在与虚无》中说道:他人的凝视使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是被凝视的对象,此时我们痛苦的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客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凝视是一种可以征服我们的侵略性力量。

女主角艾洛伊斯起初时在贵族封建制度的统治之下,具有不稳定的自我意识,她拒绝被画,正如如她拒绝被人所凝视。爱洛伊斯与试图描绘她的画家们的斗争便是她拒绝被物化客体化的一种缩影而影片中多次出现的被毁坏的肖像通常是画中主角头部的涂污和扭曲,都在视觉上表达了对客体化凝视的拒绝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但是在影片中这种凝视不是一味的单向的长驱直入的,侵入式的刻画。这种凝视是双向的,是变换的。影片中画家玛丽安从一开始通过凝视爱洛伊斯进行作画,以至于她熟悉的了解了爱洛伊斯每一个动作表情背后的人,到最后转变为被爱洛伊斯所凝视,她的那些微表情也同样没有逃过爱人的目光。

当你心神不定便会双手紧握。当你感到尴尬时,你会咬嘴唇,当你心存芥蒂便会目不转睛。

当你理屈词穷便会颔首符合。当你情难自已便会眉梢轻佻。当你局促不安,便会气喘连连。

两人看似是在竞争,看谁观察的更细致,更独到;实际上却是在互诉衷肠,看谁爱的更深刻,更热烈。就像爱洛伊斯所说的:当你注视着画中人,那我又在注视着谁?这场以凝视为名的游戏,已经不再是以一方的主动为主导,它变成了一场平等的,公平的对视。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不要轻易观察一个人,因为太容易爱上她。

在影片的最后,玛丽安与爱洛伊斯再度重逢,在激烈的交响曲的背景音乐下,玛丽安死死的注视着对面的爱洛伊斯。爱洛伊斯却没有对于她的注视予以回应,只是看着舞台,她的表情不断的变化着,好像在短短的几秒钟里度过了一生的四季,小心翼翼而又热烈缠绵,既有隐忍柔情也有惊涛裂岸,这是我们无法回应的凝视,无法回应的爱。

回忆与再现,短瞬与永恒

摄影是一门记录的艺术,将最值得我们回忆和留恋的东西封印在一张张照片里,让我们在某一个午后闭上眼睛,记忆飞扬,时光重现。而画笔是18世纪的摄影机,第一笔线条与最后一抹色彩,在反复的寻找与确认中临摹终成为创造,让我们借此来回忆故人,再现以往的时光。

这部电影非常巧妙的将这一概念幻化成玛丽安所画的一幅幅画像:从一开始,玛丽安受雇于爱伊洛斯的母亲来给她画肖像;在篝火晚会上漫天的火苗爬上了艾伊洛斯的长裙,风扬起的那一刻被定格成了电影中最美的瞬间;在书的第28页上玛丽安画下了自己的画像将这一瞬间的美好变成了永恒的体味;又或是时过境迁。当他们再次相遇在油画展时,她看到了那幅熟悉的画面,那定格的28页书本,会心一笑。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演在访谈中表示:我的最初愿望是写一个爱情故事,一部献给爱情的电影。围绕一段故事耐心的观察爱欲是如何生根发芽。这同时也是对一个爱情故事及其遗产的回忆,爱的政治,爱的哲学。

这个故事分为前半段和后半段,前半段讲述了两个人相爱的过程,后半段则到了几年后回顾反思这段关系的时间,这个分段的时间结构允许我们深入思考回忆的力量,以及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画面。在两人相处转瞬即逝的禁忌时间里,她们感性的记住了对方的特征和习惯,将对方的画像永远的保留在了自己的身边。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影片中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普斯为救爱人答应了神明的要求,只不过在带爱人走的时候不能回过头。这个众所周知的故事影片却给出了非常奇妙的答案——厄尔普斯最后选择回头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思念和不舍,而是因为他选择了欧律狄克的回忆,这就是他为什么要回头。这不是作为爱人的选择,而是作为诗人的选择。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而导演通过这个故事想要说明的是有时候回忆与再现比当是时的经历更有回味的力量。在整部电影中,玛丽安都被爱伊洛斯身着婚纱的幻想所缠绕,但她每次转过身来面对这个幻想时,她都会消失在她的眼前。玛丽安在最后穿过黑暗走廊即将离去的时候艾洛伊斯在她身后对她说:回过头来.....映射了神话故事的结局,这是她们的选择,选择对爱人的回忆。这种带着这种痛苦欲裂的想象是爱情到达另一种不可企及的高度,这是一种玛丽安对爱依洛斯的回忆与再现

爱的顶峰是一种燃烧和灰飞烟灭的欲望,是拉康的死亡驱力。只有永远的失去才能锁定爱情里长久渴望的"永远"。

《燃烧女子的肖像》:情,是燃烧的画像;爱,在第28页

过往的记忆注定只能镌刻在画像中,留在书页之间,然后再也感觉不到曾经有过的温度,但这却是永恒的。这也许就是导演最后想要说的,人们可以凝视自己的内心,在记忆中找回他们渴望的对象。艺术是一种爱的劳动,一种永恒的行为经得起永恒的凝视。

让我带着你的爱活在地狱,

好过冒着爱情支离破碎的危险拥有彼此;

让我带着你的爱活在人间,

好过这茫茫的人海永远失去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洛伊   肖像   画像   玛丽   女子   男权   客体   画家   爱人   力量   自由   艺术   故事   时代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