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网飞德语史诗巨作《蛮战》(又译《野蛮人》),聚焦史上著名的条顿堡森林战役:日耳曼雇佣军反目,倒戈一击,伏击罗马军团,一场让史学家一写再写的故事。

如此著名的大事件,剧作选择的是比较微观的切入视角。

纵使不熟悉这一段历史背景的梗概,大概依旧会觉得剧作故事基本在意料之中,角色阵营划分、人物关系变化都相当常规,难掩套路痕迹。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一,陌生化的距离感和熟悉的套路感。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两男一女的“狗血三角恋”模式。

一个小小的蛮族村落里,三位自幼相识的年轻人。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一个后来成了女先知。

一个是铁血战士。

一个被罗马人带走养大,成为了罗马的优秀军官阿米尼乌斯,在身份认同的焦虑里反复游走、终于回到自己的日耳曼母族。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彼时日耳曼也仅仅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不同的部族村落之间混战不断,为了一点利益就可以互相倾轧。

剧作开头,是隔壁村子里的酋长上门来娶媳妇。

与其说是挑选媳妇,不如说更像是“交易牲口”,满满的功利之心和蔑视之情。

压根不是看人的姿态,而是看胯部臀部是否好生养,看肌肉是否有力量。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至于婚姻聘礼,则是“五匹马换一个新娘子”的交易。

非常古老又粗暴的风俗。

这对如今的观众来说,很陌生、有距离,让人产生新奇感的同时也难免有距离感。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所以《蛮战》在讲述这个“日耳曼部落联合起来反抗罗马”帝国的故事时,前半部分几乎主要站在日耳曼视角,用严苛赋税、欺凌少女、毒打儿童等内容,来区分善恶双方、建立观众情绪的附着点。

对于非德语世界的观众来说,每个角色的名字都很长一串、根本记不住,每个部落的名字更是和乱码一样难有印象,天然缺乏认同感。

这是无可避免的文化差异,但也有些内容是共通的人之常情。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第一集里罗马军团上线,一言不合就要加收赋税,否则就要夺走村子里的牲畜,或者将人带去当奴隶。

女主愤怒上前,被马上的罗马士兵凶悍拽着头发拖行。

她幼小的弟弟扑上前,咬住行凶之人,却被对方凄惨打倒在地,鲜血横流。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欺辱吃不饱饭的穷人,横刀跃马全副武装却虐待手无寸铁的少女和幼童;能瞬间激起观众的同情心,不会让观众因为“那小孩说的单词和我们不一样”就无动于衷。

问题或许不在于语言文化隔阂,而在于流于套路。

剧作虽然品相扎实,但内容似乎又很套路,没有太多意料之外的灵光乍现之处。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部落夜会、商量对策,点点灯光如同繁星;远山雾岚的美丽、古老森林的神秘,风景如画、但又都中规中矩。

此外,故事里女主角后期的身份是女先知,拥有看见未来预言片段的能力。

在当时的语境下,通过这样的能力、聚拢信奉众神的吃瓜群众们,逻辑上没有问题;但对于现代观众来说,很容易出戏。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诸多影视剧作品里都有怪力乱神因素,前提是要让观众认同“在某个设定的前提下”,但《蛮战》里大部分内容太像实打实的历史剧,冷不丁来这么一出“从众神处求来看见未来的能力”、容易让人犯嘀咕。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二,双重身份的认同焦虑。

这部剧最着力的雕琢,是男主角阿米尼乌斯(劳伦斯·鲁波饰)的身份认同

一边是他的切卢斯克生父,一边是他的罗马养父瓦卢斯。

前者为保部落和平,在他年幼之时将他和弟弟作为质子,交给罗马人。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幼童不能理解父亲为大局而抛弃自己的不得已,多年里怨恨心结难解。

后者将他视若己出,悉心栽培他长大,带他看罗马帝国的煊赫与灿烂。

但当他在日耳曼和罗马之间步步为难、请命调去其他行省或者返回罗马时,这位养父却又残酷冷血告诉他:你要留在这里管理蛮族,我培养你不过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一方面,他对自己幼年时期的村庄部落,有天然的血统上的依赖、朴素的眷念

另一方面,他又对养育他长大的罗马,有自然的崇敬和喜爱,有对煊赫文明的向往

剧作没有从部落视角出发,将男主角塑造成一个单纯的叛徒、“日耳曼”奸细角色,而是很注重呈现他的摇摆和痛苦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被父亲和故乡牺牲的孩子,在敌方阵营里长大,他的认同感天然是扭曲而复杂的。

与其说这是对罗马帝国风流云盛外表的眷恋,不如说这是对更高级的文明形态的倾心,是从被抛弃的创伤心态中滋生的对养父极其所述体系的眷恋。

但剧作对这个角色的塑造,在悲悯和野心之间的游离又显得有些割裂。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黑白难辨的质感、通常情况下对角色是加分项,但前提是好的坏的功利的悲悯的种种特质有机出现在同一个人的个性,这版里的男主表现则有些跳脱、功利。

阿米尼乌斯为了救年幼好友,一言不合就杀了自己的所有随行手下,伪造假现场。

转变之快,让人一头雾水。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剧作似乎不愿意塑造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正面男主,但每次给他加完暗面、似乎又想马不停蹄跑回那张苦大仇深的悲悯面庞里。

整个故事里,最重要的情感落点,是这对最后刀兵相向的养父子阿米尼乌斯和瓦卢斯。

这位罗马养父,在自己的职业身份上,对蛮族极其严苛残暴,几乎是个标准的杀人不眨眼的魔头角色。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让士兵吊死反叛者一家老小、悬挂示众、不准埋葬,祸及家人、株连多方且侮辱尸体。

但在私人的父子关系里,他又似乎是一个非常慈爱的父亲。

对养子倾注心血、倾囊相授。

虽然囿于种族身份、对养子有利用色彩,但始终毫无保留信任养子。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最后的大战,剧作并置了打斗场面和男主的独白,养子对着养父被砍下的头颅复盘这场伏击计划:而你最大的弱点,就是信任我。

有意思的是,最终养子对养父的称谓,变成了自己母语的父亲vater,而并非对方语言中的padre

亲手谋划好杀伐之策,于部落集体而言是并肩作战,但对养父子家庭而言、无异于弑父。

家国父子、世仇对立,瓢泼大雨中白发苍髯的年迈养父万念俱灰,演员此处的表现很有代入感,叫人唏嘘。

差一口气的网飞德语剧:历史题材大戏,为何无法成为史诗?

但这个角色却也有几分像工具人,善恶好恶的决定都不是从角色出发的、而更像“剧情哪里需要点哪里”。

剧中女主角爸爸是一个嘴脸丑恶的功利小人,角色呈现非常扁平;女主母亲的画风,更是有几分诡异。

这大概就是,改编自历史题材的剧作,和“史诗剧作”之间的差异吧。

有零星片段的英雄故事,没有荡气回肠的群像哀歌;有打动人的情绪瞬间,没有让人能沉浸其中的真正的“史诗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日耳曼   史诗   先知   煊赫   德语   养父   罗马   剧作   养子   套路   大戏   功利   题材   口气   观众   角色   身份   部落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