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达基亚人》是1977年在中国放映的一部罗马尼亚电影。


这部电影现在更常见采用的译名叫《达契亚人》,本文为与当时公映的片名一致,仍称其为《达基亚人》。


当时这部电影与《勇敢的米哈依》一起在中国放映,而这两部反映罗马尼亚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电影,导演是同一个人,那就是被称之为“罗马尼亚的斯皮尔伯格”的塞尔玖· 尼古拉耶斯库,这两部电影,分别是塞尔玖· 尼古拉耶斯库导演的处女作与第二部影片。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不得不说,塞尔玖· 尼古拉耶斯库是一个电影奇才,他并没有经过电影学院的系统训练,但却在罗马尼亚一度时期的电影制作中独执牛耳,而他导演的影片,也是罗马尼亚导演中引进中国最多的。


《达基亚人》其实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72年译制的,这也是文革以后,长影厂第一部译制的电影。


但当时仅仅是作为内参片放映,全国观众看到这部影片,已经是在1977年。


这部电影公映后,当时中国的核心电影杂志《人民电影》杂志刊发了一篇评论,同时评价了《达基亚人》、《勇敢的米哈依》两部影片。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此篇评论中涉及到《达基亚人》的部分,介绍了电影的背景。这个杂志插页上称这部电影叫《达基亚人》,但评论中却称电影为《达吉亚人》,我们照录如下:“《达吉亚人》反映的是公元87-89年第一次达吉亚—罗马战争的史实。罗马皇帝派兵北渡多瑙河,企图征服达吉亚人,但恰巧中了德切巴尔的埋伏,敌军溃败,统帅被杀。次年,狡猾的多米提安再次派兵进犯达吉亚,经过激烈战斗,入侵者遭到惨重的打击。”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一句话,电影表现了达基亚人抵抗罗马帝国大军的一段历史事实。


但是,这一段历史记载,在史书中却是一片空白。


我们不妨看看由罗马尼亚人编著的《罗马尼亚通史简编》中对《达基亚人》涉及到的那个历史时期的史实记载情况是如何分析的,书中写道:“在文字资料方面,古代并未给我们留下一部关于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一世纪达契亚的详细历史。”


也就是说《达基亚人》里的故事,没有任何一点影子,因此,这部电影,可以说完全是现代人按照自己的想象编写出来的,与历史毫无关系,说白了,就是一部罗马尼亚的“戏说”历史剧。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据“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网站介绍,这部电影并没有讨得齐奥塞斯库的欢心。当时的总理伊恩·盖奥赫·毛雷尔很喜欢这部电影,然而,齐奥塞斯库却对此片没有好感。


那么,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会讨厌这部电影?


据资料介绍,齐奥塞斯库认为这部电影把达契亚人描绘得太野蛮了。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我们注意到,影片里描写达基亚人在迎战罗马大军的时候,采取了一种迷信的方式,就是把国王的儿子,扔到插有钢刃的铁板上,刀锋刺破躯体,当场亡命,通过这种仪式,意图让国王奉献出他所拥有的最宝贵的生命的代价,去向他们信奉的地神“扎莫尔克西斯神”传达信息,赢得天神的护佑。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这个祭典仪式,我们可以在希腊神话里阿伽门农为了摆脱逆境献祭其亲生女儿有着类似的理念模式。


这种对“扎莫尔克西斯神”的信仰,是否历史上真实存在?


我们可以在《罗马尼亚通史简编》里看到达基亚人时代的信仰模式。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该书中介绍道,“扎莫尔克西斯神”是达契亚人信奉的地下神,“希罗多德告诉我们,每五年达契亚人以一人作牺牲,派遣他作为觐见扎莫尔克西斯神的使者”。


显然,《达基亚人》在编写这个用儿子作为“牺牲”的情节,还是尊重历史记载的,把历史上的信仰作为电影里的一个重要情节触发点。


影片里的国王为了国家大业,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儿子,以换来族内圣灵的卫护。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然而,可想而知,这个国王所面临的巨大的精神损失与亲情伤害是让人难以承受的,以这种方式刻画出来的古罗马尼亚的先人达基亚人首领的这种严峻的生存情态,显然会让齐奥塞斯库触景生情,产生精神上的不适感。


齐奥塞斯库称电影“太野蛮”指的显然就是这个国王牺牲儿子的情节。


而日后罗马尼亚转型时期,上演了东欧国家中最为惨烈的一幕,齐奥塞斯库作为唯一的东欧国家领导人被处死,其实,我们回过头来,从罗马尼亚的历史与影像中寻找蛛丝马迹,便会发现,这个国家的骨子里,有一种残忍的潜因伏笔其中。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所以,齐奥塞斯库感受到了这个电影里传达出的不祥之兆,自然地衍生出自己的厌恶感。


实际上,《达基亚人》在情节上,还有许多叫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地方,都透露出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腻歪来。


可以说,《达基亚人》给人一种“不正”的感觉,它的情节链条中,带有一种“邪恶”的杂音。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影片里的罗马大将阿提斯,率领着罗马军队浩浩荡荡杀向达基亚人的所在地区,但这个阿提斯,却是达基亚国王派到罗马去的间谍,他一直把罗马的信息,通报给达基亚国王。


他自然在立场上是反对罗马对达基亚人的进攻的。后来他前去达基亚人的营地,准备与国王谈判,但是却被达基亚人误杀。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而他的儿子塞维鲁斯怀着强烈的复仇理念,继续带领罗马大军,准备为父报仇。在与达基亚国王见面之后,国王告知了真相,就是他的父亲也是达契亚人,是站在达契亚这一边的,塞维鲁斯不得不面对自己使命的重新定位,最后,他与达基亚人再次相见于战场,他用自己的牺牲,来回报他身为达基亚人的血脉因子的职责。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这个情节,给人的感觉相当的古怪。从电影里的情节来看,达基亚人在应对罗马人的锋芒的时候,采取了一种间谍手段,让自己派出的间谍,打入对方内部,打探情报,控制对方的决策,来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电影可以说是不打自招地说出了达基亚人策略身上所蕴含着的罗马尼亚的国家潜在动机,那就是在战争中知道自己打不过,因此,最佳的方策就是同化掉对手,让对手听从于我。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因此,《达基亚人》的构思里展现的古罗马尼亚国家的应对战争的手段,并不是正大光明的,而是一种奇技诈谋,一个国家靠此立足,总之是上不了台面。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而电影里在战场上的宏大场面之外,还加进了一段塞维鲁斯与国王女儿的浪漫情感,电影里对这一段情感的交待,也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基本没有什么合理的交锋,这也可以看出,罗马尼亚电影里对人物的情感交待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弱项,对人物心灵刻画也缺乏深度叙写的着力点。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因为按电影里的设定,塞维鲁斯本来就是达基亚人的后代,他的血脉是纯正的,与达基亚国王的女儿产生恋情上的互动,没有什么道义上的障碍,这也为最终塞维鲁斯与达基亚国王在最终对决时故意卖了一个破绽、死在达基亚人大军之前,作了一个铺垫。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但电影由此形成了一种尴尬,就是达基亚人的影响力太大,把间谍的伏线延伸到了罗马帝国,而且还让罗马大将阵前手下留情,用“间”用的无所不在,这可能是一个小国的无奈之举,但把这些情节塞入到远古的达基亚人战事经历中,不能不让当时的罗马尼亚当政者,感到一种不适。


《达基亚人》是由罗马尼亚与法国合拍,影片里的罗马将领,都由法国演员扮演,但奇怪的是,达基亚国王的女儿梅达,竟然也是法国女演员出演的。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当初,在这一个角色遴选时,很多大人物都曾干预到这个角色的选择。


当时罗马尼亚最高领导人是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他去世后,齐奥塞斯库才当政。乔治乌-德治的女儿也是一名演员,也想出演电影里的女一号,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受女儿之托,找来了电影导演塞尔玖· 尼古拉耶斯库,意图通过走后门的方式,让他的女儿出演主角。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塞尔玖· 尼古拉耶斯库在电影里扮演罗马将领


塞尔玖· 尼古拉耶斯库个性上确实有一点耿直到不转弯的程度,面对当时的最高领导人的这么一点小人情,他并没有做顺竿爬篙,而是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说这个电影是罗马尼亚与法国合作的项目,目前已定下了法国女演员, 如果临时改变的话,估计法国的项目投资就会中断了。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接下来,塞尔玖· 尼古拉耶斯库也不失时机地恭维了一下最高领导人的千金小姐,说《达基亚人》里的国王的女儿不过是一个浪迹山林的柴禾妞,您的女儿气质高雅,不适合演这样的赤脚小妞。


不管怎么说,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还是宽容大度的,并没有强制性地把自己的女儿推上主角地位,此事也就罢了。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不过,在《达基亚人》里法国女演员玛丽·何塞·纳特扮演的达基亚国王的女儿梅达,也不算出彩,总体来说,她甚至没有罗马尼亚演员更具有楚楚动人的气质,笔者感觉到在《勇敢的米哈依》中由罗马尼亚演员扮演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侄女克里斯蒂娜的扮演者,就很有冷艳高傲但又放荡妖冶的气质。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而扮演梅达的弟弟的演员亚历山德鲁·赫雷斯库并不是一名专职演员,当时他还是布加勒斯特大学的一名学生,学的还是物理专业。在这部电影里,他把国王儿子的那种天真未泯的青春气息表现得相当具有感染力,如同今日中国影坛上流行小鲜肉一样,受到了观众的喜爱,称之为“罗马尼亚的阿兰·德隆”,不过他后来并没有从事演艺事业,一直到退休,都是一名高中物理教师。


《达基亚人》的战争场面,已经初步显示出日后塞尔玖· 尼古拉耶斯库导演在《勇敢的米哈依》中全面推开的宏大战事场面营造迹象。但并不能说电影里的场面,就能够做到与历史真实相合拍。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导演曾经参照罗马的图拉真圆柱上的雕像图饰了解当时的服饰、仪制与器物,但有些道具明显是穿帮的。


如电影里的骑兵都使用了马镫,而实际上,我们知道,马镫直到8世纪才开始在欧洲普遍使用,电影里的罗马时代显然是不可能出现使用马镫的骑兵的。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相对而言,电影里的文戏确实有一点简单粗陋,人物刻画显然没有到位,在处理国王女儿与弟弟的感情、与敌国将领的感情升华等重点戏份上,都显得生硬造作。


这部电影的编剧也正是《勇敢的米哈依》的编剧提图斯·波波维奇,这位编剧不得不让人佩服,他转战在古典题材与现代题材之间,电影里都透着一股特有的意在言外、别有用心的内涵,他的电影,时而能够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首肯,时而又让当权者反感,如他编剧的《勇敢的米哈依》就受到齐奥塞斯库的肯定,正是齐奥塞斯库的认可才使这个电影改变了被文化部官员封禁的恶运。他能在这种微妙的艺术与领袖好恶之间维持一种走钢丝般的平衡,不能不说他有着相当高深的创作技巧与政治智慧。日后,他曾官至罗共中央委员,可见他一直如鱼得水地行走在官场与艺苑两个空间板块上左右逢源。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作为塞尔玖· 尼古拉耶斯库导演的处女作电影,《达基亚人》算不上非常出色,不过,影片还是斩获了一些国际奖项。1967年曾在芝加哥国际电影节获奖,196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工人电影节上获得三等奖。今天透过这部历史影片,或许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当时的罗马尼亚的国家旨向的这些额外的维度与元素,正所谓: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罗马尼亚前领导人齐奥塞斯库为什么不喜欢《达基亚人》这部电影?


本文由“文学私秘”原创,揭密文化隐衷,袒现创作要津,把握人性意旨,透视灵魂真相,敬请指正。如要转载须征得本人同意,并请注明出处。

罗马尼亚历史影片延伸阅读:

《勇敢的米哈依》这部罗马尼亚电影,讲述了怎样复杂的幕后背景?

《勇敢的米哈依》因齐奥塞斯库的阻挠,没有让好莱坞演员夺走主角

罗马尼亚电影《勇敢的米哈依》的爱情描写,看似闲笔,却事关主题

罗马尼亚译制片里的罗曼警长饰演者,在《勇敢的米哈依》中演谁?

《勇敢的米哈依》后传《不朽的人》把米哈依之死归因于红颜祸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罗马尼亚   莫尔   乔治   德治   罗马   法国   领导人   国王   情节   勇敢   导演   演员   女儿   影片   历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