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为什么没发生在中国?用《九阴真经》来说说这个问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问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是一个文化传承非常稳定的文明古国,不但有“四大发明”,在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方面,也曾有过不少成就。

在相当长的历史中,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都是领先于欧洲的,是什么原因让近代中国落后于欧洲,竟至于被远隔万里之外的列强踩到地上摩擦?

今天我们尝试从金庸“射雕三部曲”中《九阴真经》的兴衰历程,来聊聊我国传统文化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发生在中国?用《九阴真经》来说说这个问题

创新者黄裳悲催的一生

“射雕三部曲”中武学成就最高是谁?

不是王重阳,不是郭靖,不是杨过,不是张无忌。

而是《九阴真经》的编纂者黄裳!

科举状元出身的黄裳,在替宋徽宗编写《万寿道藏》的过程中,无意间练成了一身绝顶武功。

他的武功属于无师自通的,也就自然谈不上有什么师承门派。

既然他不属于任何武林门派,自然就不会懂所谓的“武林规矩”。

后来黄裳当官的时候,与明教中人起了冲突,以一身绝顶的武功杀死了明教几位法王使者。

哪知道他所杀的人中,有几个是武林中名门大派的弟子,于是他们的师伯,师叔、师兄、师弟、师姊、师妹、师姑、师姨、师干爹、师干妈,一股脑儿的出来,又约了别派的许多好手,来向他为难,骂他行事不按武林中的规矩。

——三联版《射雕英雄传》老顽童语

这些名门大派中人所谓“武林规矩”,直白点讲就是“武林圈潜规则”。

而且这些所谓的“武林规矩”,大多数时候都是嘴上说说,关键时刻就是专门掉链子用的。

比如“武林规矩”中规定,一定要“单打独斗”才算可以,以多欺少属于“卑鄙无耻”。

但同时名门正派中人还有一句输急了专用的台词:对付这等邪魔歪道,不必讲究什么武林规矩,大家并肩子上啊!

所谓的“武林规矩”本来就是一个逻辑陷阱:只有“名门正派中人”才有资格讲究“武林规矩”。

换句话说,就是只有被“名门正派”认可的“自己人”,才能享受“单打独斗”的待遇。如果你不是“自己人”,那么你就没有资格受到“武林规矩”的保护。

但是无论你有没有被“名门正派”认可,都必须遵守“武林规矩”,因为如果你不遵守“武林规矩”,那就成了你是“邪魔歪道”的证据。

简单来说就是,你要想得到“武林规矩”的保护,就得先被得到“名门正派”的认可,加入他们的“圈子”从“小弟”做起。如若不然,你就是“邪魔歪道”,人人得而诛之不说,他们还不会跟你讲什么仁义道德。

黄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名门正派的那些人打不过他,又输不起,转头就把他全家老小都给做掉了。

这种恶劣的行为,说不讲武德都太轻了,用“丧尽天良”评价才比较适合。

但是大家不要忘了!

那些“名门正派”一开始所主张的“武林规矩”,本身就属于约定俗成的“道德”。

他们前脚刚用“道德”绑架完黄裳,自己转过脸就直接丧尽天良,泯灭人性的把黄裳无辜的一家老小杀了。

鲁迅说的“吃人的道德”,也不过如此了!

在黄裳无意间对当时的传统武林发起的冲击中,他几乎完全落败了。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发生在中国?用《九阴真经》来说说这个问题

不但一家老小全部被杀,自己终其一生都被“名门正派”视为“邪魔歪道”一类。

虚伪而模糊的“武林规矩”,就像一道看不到边,深不见底的泥沼,黄裳莫名其妙地就掉了进去,一辈子都没能爬出来。

黄裳失败以后,武林中人又是怎么对待《九阴真经》这门新技术的呢?

王重阳的道德困境

网络上有个著名的“真香定律”。

简单地来说,就是一开始嘴上喊着“不要”,但是后来身体却很诚实地做出“不要停”的反应。

武林人士在面对黄裳和《九阴真经》的时候,对这个定律做出了完美演绎。

尽管黄裳活着的时候是武林公敌,但他死以后武林中人却为了抢《九阴真经》打得头破血流,拉都拉不开。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发生在中国?用《九阴真经》来说说这个问题

搞得心地善良,温暖阳光的全真教主王重阳都看不下去了,自己亲自下场搞了个“华山论剑”,夺得了《九阴真经》的保有权。

但是王重阳在获得《九阴真经》以后的表现,就非常诡异了!

他不但自己不练《九阴真经》里的武功,也不许别人练。

对于他的这种迷之操作,金庸在三联版和新修版的《射雕英雄传》中给出来两种解释。

三联版的解释是王重阳觉得《九阴真经》里的武功太过凶险恶毒,不适合公开推广。

这个解释很明显跟后来郭靖迷茫许久之后,才悟到的“武功能杀人,也能救人”的简单道理有冲突。

所以金庸又在新修版中,改成了王重阳为人高傲,不想让人以为他抢《九阴真经》是为了自己独占武林秘笈。

但这个解释问题更大:如果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想吃独食,大可以把《九阴真经》修改删减一下公之于众嘛!

毕竟《九阴真经》这种新兴的武学理论,很有可能会提高整个武林的武学水准。

藏起来秘而不宣算什么事儿?

金庸两次试图解释王重阳不肯把《九阴真经》公之于众的原因,似乎都不成功。

其实金庸为王重阳不肯公开《九阴真经》找的两条理由,以当代的眼光看起来都有些莫名其妙,可是在传统文化中却都是有有迹可循的。

尤其是《九阴真经》太过凶险恶毒,不适合流传这一点,确实是符合传统文化对技术的态度。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道德规条所占的比例极重。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发生在中国?用《九阴真经》来说说这个问题

千百年来被读书人奉为圭臬的儒家经典里,大部分都是圣人们嘴里说出来的道德规条,关于实际生产的技术指导几乎为零。

由于圣人们几乎都不直接参与直接的生产劳动,自己不用掏苦力,所以他们对减轻劳动强度的技术革新几乎没有什么好感。

比如在《论语》中孔子的弟子曾经问过他关于种菜的问题,孔子不但没有回答,还觉得这个弟子很没出息。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实用的技术和高深莫测的道德几乎没有可比性,技术一旦碰上了道德问题就得无条件地退让。

然而问题在于一种新技术的产生,往往无可避免地会对道德产生一定的冲击。

比如蒸汽机的发明在技术上虽然是好事,但是在道德上至今都有不少瑕疵:导致部分工人失业,燃煤污染空气破坏环境等。

注重技术和效率的西方人,可以无视这些道德瑕疵继续推广使用蒸汽机。

但在以道德为尊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却是行不通的。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发生在中国?用《九阴真经》来说说这个问题

按照现在的观念来说《九阴真经》作为一门武功,第一要务就是对敌人造成有效杀伤,达到克敌制胜的目的。

毕竟用到它的时候双方都动手了,还管什么凶险不凶险恶毒不恶毒?

但是在传统文化中,王重阳的顾虑却是无法回避的。

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对于知识和技术的戒备,简直到了令人窒息的地步,往往是宁可失传,也不愿意轻传。

最明显的例子当属《黄帝内经》了。

按理说《黄帝内经》作为一本医书,讲的的都是治病救人的理论,基本不可能造成什么不良影响,是最应该推而广之的技术。

但是作者还是“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的态度。

一部救人的医书都这么保守,杀伤人命的《九阴真经》没有被立刻销毁,其实已经非常难得了。

“工业革命”为什么没发生在中国?用《九阴真经》来说说这个问题

结语

虽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道德是美好而无害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过度地强调“道德至上”,不但会限制社会的发展,还会对有志创新者造成迫害。

因为道德是经验的总结,而创新本身就是对未知的探索。

黄裳的悲惨遭遇和《九阴真经》后来的失传,根源都是由于当时道德的泛滥。

近代中国封建王朝没有摆脱对道德迷信,严重限制技术革新发展的可能。

“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某种程度上来说,跟为什么中世纪的欧洲没能发生《工业革命》有相通之处。

只不过欧洲人那时候迷信的是“上帝”,而近代的中国迷信的是“道德”。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我们革新观念逐渐崇尚实用的今天,风水似乎开始轮流转了。

如今的欧美又露出“道德至上”的苗头,近些年欧美火热一时的“环保少女”、“黑命贵”、“素食主义”等运动,归根结底借的都是“道德”的东风……

过份膨胀的道德经验,让不少欧美人反感技术的革新发展,搞出来不少令人窒息的“反智”操作。

我们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得警惕这些“文化垃圾”,别让这些我们刚扔掉垃圾,再贴个洋标签倒腾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工业革命   真经   黄帝内经   中国   邪魔歪道   武功   老小   凶险   正派   名门   恶毒   传统文化   规矩   道德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