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美的事物

一方面,美不能简单地说成只是在于自然、人类和心灵某种单一的本原。另一方面,美实际上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我们必须在生活世界中探讨美是如何形成自身的。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彭富春:美的事物

■ 文| 彭富春

事实上,我们已经生活在美的事物之中。如灿烂的星空,绿色的原野,还有各种文学、绘画、音乐和电影电视中的艺术作品等。这些美的事物并非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感性的具体的存在。

但美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几乎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共性。

虽然美的事物千姿百态,但根据存在者形态的分类,它们也无非三种。

第一种是自然的事物。它们是天空和大地。如天上的日月星辰、大地上的山川百物。如矿物、植物和动物等。

第二种是社会的事物。它是人自身,是人的生活,还有人的生活的作品。

第三种是心灵的事物。它主要表现为艺术形态。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文学等。

但这些事物为什么美?它的美的原因是什么?这也就是说,是什么东西导致了这些大千世界的事物是美的?

对于美的原因,人们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但就其大端,主要有三种答案。

第一,自然的规律。这种观点认为,美是自然属性。美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自身的规律。美的规律就是自然的规律。它合乎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规律。如圆形、球形、合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如一定的色彩的组合,一定的声音的长短高下的搭配等。

第二,人类的创造。这种观点认为,美并不在于美的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在于其人类的属性。这就是说,美并不是一个自然事实,而是一个价值特性。因此,事实判断和审美判断是两种不同的判断。如“一朵玫瑰是红的”事实判断,这可以通过科学试验来证明。这种判断对于任何时间、地点和人物都是有效的。但是,如“一朵玫瑰是美的”作为审美判断则不是事实判断。科学无法发现其美的属性。此外,它不是对于所有的时间、地点和人物都是有效的。

审美判断和事实判断的不同表明,美不是自然属性,而是人类属性。这就是说,在美的事物的自然属性之上刻有人类的印记。按照主客体的思维模式,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通过改造自然的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了,同时自然也主体化了。美不是其他什么东西,而就是在自然事物上所显现的人的本性。因此,美可以说成是广义的人的作品。

第三,心灵的移情。这种观点认为,上述两种关于美的解释都具有局限性。事实上,一些既不具有自然属性,也不是人类创造的事物依然是美的事物。其原因并非其他,而是人的心灵的移情。这也就是说,人将自身的心灵的情感透射到事物生上去。于是,自然具有了人的特性。如梅兰松菊四君子一般被中国人认为是美的事物。但它们之所以美,不仅是因为其自然形态,而且也是因为它们是道德的象征。于是,美可以说成是意象、意境和境界。所谓意象,就是心意所构造的形象;所谓意境,就是心意所创造的境地。所谓境界,也就是心意所形成的世界。作为心灵的投射,意象、意境和境界等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情,一个是景。当然,这两者是有机结合,形成情景交融。一方面,景被情化,另一方面,情被景化。

上述对于美的事物的根源的三种解释事实上是自然、人类和心灵三条路线。当然它们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局限。

第一,美的事物无疑具有某种特别的自然特性。一种事物具有如此的自然特性就成为了美的,而另一种事物不具备如此的自然特性也就成为了不美的。尽管如此,一种自然属性具有审美价值却并不是一种自然的事情,而是一种非自然的事情。这就是说,一种特别的自然属性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完全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发生的。只有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一种自然属性才可能是美的或者是非美的。

第二,美的事物是人的创造,这不仅包括了人的生活本身,也包括了精神界和自然界。这是因为精神界和自然界只有在人的生活世界中获得其意义。但是,人创造美的事物并非是一种主体创造客体行为。这在于,人和万物本身已经存在于世界之中。它们并非是主客体关系,而是共同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

第三,美的事物具有移情的特点,这在关于美的经验中特别容易得到被证实。但是,这里尚有待区分,在移情中,什么样的情感是美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美的?事实上,情感自身就有所谓美和不美的区分。同时,景物也有美和不美的区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移情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因此,根据移情说,把美规定为意象、意境和境界是不充分的。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一方面,美不能简单地说成只是在于自然、人类和心灵某种单一的本原。另一方面,美实际上存在于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我们必须在生活世界中探讨美是如何形成自身的。#大道哲学#

彭富春:美的事物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事物   本原   意象   意境   属性   特性   事实上   境界   规律   事实   人类   心灵   自然   情感   世界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