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生活世界下的三个世界

生活世界是多元的,它包括了生产世界之外的其它世界。同时生产世界对于生活世界并不是单纯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不如说,生活世界是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反作用。最后,随着人从事劳动的时间的逐渐减少,非劳动的自由时间的增加,那么生活世界中其它方面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彭富春:生活世界下的三个世界

■ 文| 彭富春

虽然生活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它仍然具有一些分离形态。

最一般的形态是日常世界。它是我们时时刻刻处于其中并与之打交道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中,我们衣食住行,与人相往来,与物在一起。这个世界具有惯常性。由于我们天天和它打交道,已经对它习以为常,以致于没有任何新异的感觉。正是如此,它是平常的,而不是神秘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日常世界同时具有模糊性。它的边界是不确定的,不仅人与人之间的界限难以划分,而且物与物的差异也不清晰。此外,人与物的关系也往往纠缠在一起。最后,日常世界是一个经验的世界。它直接诉诸人的感觉和知觉,是可以被人所感知的。日常世界的意义也就是在这种感知中显示出来。

与日常世界不同,生产世界主要是人的劳动和物质实践活动。它是生活世界中的根本之一。这在于,人的生活一方面是个体的生存,另一方面是种族的繁衍。为了如此,人必须通过劳动获得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劳动是人的身体借助于工具作用于自然物质的活动。它聚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还有人和精神的关系。劳动的历史表现为农业和工业生产的等模式。农业主要是顺应自然的活动,而工业则是改造自然的活动。但关于劳动和生活世界的关系,历史上则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轻视,以往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如此。它们在解释生活世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看到人的劳动的重要性,而是将世界理解为精神或者是物质的产物。与此相对的另一种是重视,如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它强调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解释一切历史之迷的锁钥,也是理解生活世界的切入点。这具体化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对于劳动不能作极端和片面的理解。

生产世界是重要的,但不是生活世界的全部。生活世界是多元的,它包括了生产世界之外的其它世界。同时生产世界对于生活世界并不是单纯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不如说,生活世界是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反作用。最后,随着人从事劳动的时间的逐渐减少,非劳动的自由时间的增加,那么生活世界中其它方面的意义将越来越重要。

除了日常世界和生产世界外,科学世界也在生活世界中突现出来。科学是知识学,是关于知识的系统表达。自然科学构建了关于自然的知识世界,社会科学则构建了关于社会的知识世界。它们都是理论的、逻辑的和抽象的。但科学逐渐转成科技,科技最终变成了技术。因此现代的科学世界是一个技术世界。技术极端化为技术化,于是它不再只是手段,而也成为了目的。在它的日新月异的进步当中,技术规定了整个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可能形态,因此它是丰富多彩的。同时生活世界的边界是不断游移的,由此它始终自我更新。#大道哲学#

彭富春:生活世界下的三个世界

本文作者系武汉大学哲学教授,著有系列学术专著“国学五书”(《论国学》、《论老子》、《论孔子》、《论慧能》、《论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与发行)。本文选自《美学原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慧能   反作用   世界   边界   国学   形态   物质   日常   意义   自然   关系   时间   科学   知识   技术   彭富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