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随着电影《长津湖》的热映,70年前的抗美援朝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让人们认识到这场战争对于今天中国的重要性。

实际上,在这场战争结束后中国所进行的“两弹一星”研制,有着与抗美援朝同等重要的意义,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打响的“立国之战”。

而且,两者之间还有着紧密的联系。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海报

因为美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中国实施了核威胁,迫使中国进行导弹、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的研制,并因为中国拥有了核武器才保障了此后中国的安宁与和平。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剧《功勋》中所表现的氢弹研制,其意义等同于抗美援朝,都是捍卫中国的尊严;于敏等氢弹攻关战士进行的也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激战。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抗美援朝志愿军雕塑

1. 《功勋》揭开了中国研制氢弹的神秘面纱。

中国进行氢弹等核武器的研制是因为抗美援朝而引发。

近几年解密的朝鲜战争的内幕揭示:在美军被中国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时,美国计划对志愿军和我国主要城市进行核武器的打击。

1950年12月, 一批原子弹被运送到停泊在朝鲜半岛海域的航空母舰上,随时用于实战。1951年3月,一批装有核弹头的导弹被送到美国设在日本的军事基地冲绳,攻击目标仍然是中国志愿军和中国内地。

朝鲜战争期间担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在他的回忆录也毫不掩饰地说:

为了使我们在朝鲜战争中的代价不至过于高昂,我们将不得不使用原子武器。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新疆马兰:当年试验原子弹、氢弹的军事基地

尽管后来迫于世界和平的舆论,美国最终没有投下原子弹,但在其后的岁月里,针对中国的核讹诈与核威胁,从来没有停止过。

它像一颗定时炸弹,高悬在中国人的头顶。

为了维护中国的和平,毛泽东主席在抗美援朝刚刚结束就决定发展中国的核武器,以打破美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

最初几年,中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导弹、原子弹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但在关键时刻,前苏联撕毁合作协议,撤走了专家和资料,正在进行的核武器研制,被迫下马。

原先是美国对中国的威胁,又发展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的围剿。形势之危机不亚于朝鲜战争爆发时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中国氢弹爆破

危难之时,中国人决定自力更生发展核武器,并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导弹发射和原子弹的爆炸试验。

但在核武器的王国里,最有震慑力的是氢弹,它的爆炸当量是原子弹的100倍,也就是说,一颗氢弹相当于100枚普通原子弹的威力。中国唯有弥补这一空白,才能与已经拥有氢弹的美苏两国抗衡,实现真正的安全。

又是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中国完成了氢弹的研制与爆破。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报道

在以往的影视剧中,对导弹、原子弹的研制都有过生动地表现,但氢弹还没有揭开它神秘的面纱,是影视剧的一个空白。

《功勋》之《无名英雄于敏》填补了这个空白,让观众认识了中国氢弹之父和他战友们,目睹了一场等同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生死搏杀。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电视剧中郝主任请于敏京剧《诸葛亮出征》

2.氢弹研制是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攻坚战。

表面看来,电视剧《无名英雄于敏》中没有炮火硝烟,全都是笔墨在纸张上的验算,人物也是不拿枪的科研人员。实际上剧中始终荡漾着一种紧张的战斗气氛和节奏。

于敏接受研制氢弹的重任,是原子能研究所主任郝国志以看京剧的方式交付于他的。那出戏就是著名的《诸葛亮出征》,表现诸葛亮东征曹魏大军的故事。

这就意味着氢弹研制就是一场如“诸葛亮东证”一样的战役。

一生崇拜诸葛亮,并把诸葛亮气节作为自己楷模的于敏自然意识这场战役的重要性。所以在郝主任征求他的意见、并说明这将是隐姓埋名一辈子的工作时,于敏毫不犹豫地说:

国家存亡的大事,必须干!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雷佳音饰演的于敏攻克氢弹研制难关

从此,于敏带领氢弹攻关组的战士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东征”。

手中的笔是武器,纸张是战书,黑板是作战图,数据和公式的战略战术,堆满资料的办公室是阵地。

与美国先进科研条件相比,他们与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处境一样,都属于劣势。唯有靠意志、靠拼命才能赢得这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

剧中展示的科研场面,不是于敏他们日夜伏案地计算,就是紧张激烈地讨论,甚至连吃饭都匆匆忙忙,然后小跑着返回“阵地”。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雷佳音饰演的氢弹之父于敏

剧中在几处高潮都响起京剧《诸葛亮出征》的曲调,它慷慨悲壮,昂扬激越,就像冲锋号和喊杀声,陪衬着于敏奔跑的脚步,把战斗气氛渲染地十分浓烈,把氢弹攻关描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给观众强烈的感染。

于敏向郝主任汇报上海攻坚战的成果时,谈的还是《诸葛亮东证》这出戏,再一次展示了于敏的“诸葛亮情结”。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雷佳音饰演的于敏给青年专家讲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最后一次东证时,写下了著名的《后出师表》,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表达一代名相的忠诚。这是于敏的最爱,也是他一生践行的信条。电视剧独具匠心地拿来,在剧中重复出现了两次。

一次是于敏在激发攻关成员时,让大家看一遍后于15分钟内默写出来。这个过程把所有人员带入诸葛亮所描述的境界与情怀中,从而具备了“东征”的状态与士气。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于敏率领的氢弹研制组在上海攻关

第二次是在“上海攻坚战”的至暗时刻。

连续作战了近百天,验算了无数遍,计算机打印的纸张堆满了办公室,难关依然没有攻克,上级多次催促,全国的的目光都聚集的到这里。科研人员的精神濒临崩溃。

这个时刻,于敏朗读起他烂熟于心的《后出师表》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攻关战士心领神会,接着继续朗读。一人一句,句句铿锵,研究室里仿佛响起了诸葛亮当年东征的马蹄声,令所有的人热血沸腾。

到《后出师表》的最后一句时,于敏鼓足全身的力气将它响亮地读出:

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抱着赴死勇气的战士们没有攻克不了的山头。他们终于在来上海100后,突破了氢弹理论上的难关。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电视剧中领导氢弹研制的郝主任

3.充满牺牲与付出的氢弹研制事业。

剧中表现了研究所的郝主任专程来上海,带走了向中央领导汇报氢弹研制进展的报告书。

没料到的是,等待他的是为氢弹事业的献身,是“死而后已”。

由于天气原因,郝主任乘坐的飞机失事。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紧紧地抱住氢弹资料。

在人们发现他的遗体时,已被摔得体无完肤,但保护在他怀中的氢弹资料完好无损。

这一人物与事件并非虚构,它有人物原型,就是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做出巨大贡献的郭永怀。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在剧中与于敏搭档的陆杰

如郭永怀这样为氢弹事业献出生命、奉献一生的勇士有多少呢。

剧中与于敏搭档的陆杰身先士卒,始终冲杀在第一线。氢弹爆破试验时,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钻进仓内做最后的检查,不幸遭受核辐射,5年后逝世。他的原型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剧中青年专家原瑾泓

剧中的原瑾泓是被于敏称为“天赋异禀,另辟蹊径”的青年专家。他是于敏的得力助手,总能在最艰难的时刻,帮于敏闯过难关,取得氢弹研制的决定性成功。

就在成功后原瑾泓休半天假给新婚妻子饭时,却遭到了妻子离婚的要求,理由是她实在无法承受丈夫长期不回家的痛苦。

原瑾泓忍不住将自己被离婚的消息倾诉给他的同事们。这些与原瑾泓同龄的青年人都有同感,也有同样的命运,自然与原瑾泓一样的无奈与伤感。

电视剧对这一场景给予了充分的渲染,意在表现这一领域的工作者普遍的付出。

《功勋》揭开中国氢弹的神秘面纱,它研制的艰巨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大阅兵中的导弹方阵

选择了氢弹研制这一事业,就如同上战场,意味着牺牲与付出,年轻人还会遇到找对象难、晚婚晚育、乃至离婚等等难题。

正因为他们的付出才使我国氢弹等核武器取得了超常规地发展,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实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也带来我们今天安宁的生活。

由此可见,《功勋》为“共和国的功勋”作传,实乃功德无量!它会让今天的人们回望艰难的强国之旅,可以为青年人树立正能量的崇拜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氢弹   功勋   中国   核威胁   无名英雄   出师表   死而后已   志愿军   核武器   原子弹   美国   艰巨   难关   面纱   剧中   导弹   程度   主任   神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