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在人们的印象中,章子怡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的国际影星;在她上综艺节目、出演电视剧《上阳赋》后,人气还有大跌之势。

没料到她执导和出演的表现航天普遍人物题材的电影《诗》,获得广泛好评,使之成为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最精彩的单元。

这就让人对章子怡刮目相看了,有了为她、为航天人写篇文章的必要。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海报

1.章子怡真情选择航天题材。

章子怡是在看到航天“炸药整形师”徐立平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而产生了拍摄一部电影的念头。

与耀眼的航天员和设计师相比,“炸药整形师”是鲜为人知的幕后人物

火药整形是航天发动机中重要的环节,也是世界航天工程中的一个难题。它无法用机器代替,完全靠人工人整形与判断。药面的精度与设计稍有不符,在发动机点火之后,因火药没有按预定燃烧就会导致发动机偏离轨道,甚至爆炸。

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炸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徐立平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世界航天界罕见的奇迹。

徐立平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对他的评语是: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海报

这项工作也极其危险,整形过程中稍不小心,高敏感的炸药就会被点燃,温度高达数千度,工作人员没有丝毫的逃生的机会。

在追逐票房的商业时代,这一生僻的题材很难成为电影的选题,而章子怡真情选择了它。仅从这一点来看,就展示了章子怡内心世界的纯净与高尚。

而她还把这一题材作为她首次执导的电影,就显得更加可贵了。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剧照

章子怡怀着虔诚的敬意研读了大量关于航天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全片进行了精心与细腻地设计。

她把剧情设置为上世纪60年代末,一群地处大漠戈壁中的航天人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艰苦奋战。主要人物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四个成员,有航天工程师的父亲,有炸药整形师的母亲,还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居住在今天已经看不到的土坯房内,衣着朴素,灰头土面。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剧照

章子怡又依据航天人的浪漫情怀,赋全片以诗意。父亲告诉儿子他的工作是在给天上写诗,母亲告诉儿子她的工作就像给孔明灯点火,由此就有一个唯美的片名:《诗》。

为了渲染这种诗的氛围,全片采用暖黄的色调,黄色的飞沙和泥土在暖色调的滤镜下,彰显出艰苦环境下的浪漫。如夫妻俩在黄沙中并行、告别、孔明灯在黄色的月光下升起,都是其中典型的段落。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中的孩子们

但是,章子怡并没有让诗意的格调将全片弄得浮夸与戏说,而是真实地表现了航天人的艰苦与付出。其中有父亲的牺牲、有母亲不愿将这一悲剧告诉孩子的隐忍与痛苦、有孩子不理解时的哭闹与委屈等等。

全片正是在现实与浪漫的交融中,徐徐展开,为观众描述了一首如泣如诉的《诗》。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小视频

2.章子怡为航天人写出感人肺腑的诗。

电影一开始,漫天狂飘的黄沙、简陋的土坯房、高音喇叭播放的红色歌曲,把观众拉回上世纪60年代和大漠戈壁的环境。

当时,中国“两弹一星”战略计划正处在艰难与紧张的攻关阶段。前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自力更生完成了原子弹和导弹的研制,开始向人造卫星进军,计划在1970年上天。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黄轩在《诗》中饰演的父亲

这对承担发射卫星的发动机的航天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片真实地表现了航天发动机研制基地的专家、工人日夜加班,反复试验的种种场景。

黄轩饰演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担负着发动机试验的重任,他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在风沙急驶,赶到试验场地。

随着时常听到的一声爆炸,黄轩饰演的父亲不幸牺牲。

正在玩耍的孩子们也听到了这声爆炸,在这个环境下长大的他们都知道会有不幸发生,都在祈祷着自己的父亲安全。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小视频

这时下起了暴雨,简陋的住房内灌满了水,上班的工人赶回来抢救。

袁近辉饰演的儿子站在雨中,等候父亲的归来,但他看到了所有赶回家的叔叔、阿姨,唯独没见自己的父亲。

他痛苦地盘问正在家里排除漏水的母亲。

实际上,章子怡饰演的母亲已知道在爆炸中牺牲的就是她丈夫,但她不愿让孩子承担这一悲剧的痛苦,就隐瞒了实情。

她不说,儿子宁愿淋着大雨也不进家门。

母亲无奈,将儿子拉回家,痛苦地告诉了实情。这种环境下长大孩子毕竟要比一般的同龄人坚强,他含泪接受了这种残酷的现实。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小视频

母亲待儿子的情绪稳定后,拿出一大张纸,与儿子一起做了一只大大的孔明灯。

孔明灯在夜空徐徐升起,这是母亲告慰丈夫、儿子祭奠父亲的在天之灵,也是航天人写在天上的诗。他与父亲用生命写出的诗交融一体,谱写出壮美的中国航天篇章。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小视频

距卫星发射的时间愈来愈近,领导对炸药整形的攻关下了死命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保障炸药面不超过5毫米。

在场的工人都知道5毫米是世界航天炸药整形的难关,表现出畏难的情绪,刚刚经受了悲痛打击的母亲勇敢地站出来:

我保证整形2毫米!

于是,母亲开始了艰苦地攻关,期间还因为她徒弟的不慎,引起一场爆炸,幸亏死里逃生。

母亲与她的同事们就是在死亡的边沿,创造了炸药整形2毫米的奇迹,使发动机点火成功,最终实现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上天。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火箭发射小视频

星转斗移,电影又把观众拉回到今天。

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拥有了探月卫星、宇宙空间站、载人飞船等等。

母亲的女儿有幸成为一名航天员,搭载中国的卫星上九天揽月。

就在女儿航行于宇宙之时。章子怡采用父母和诵的方式,把那首始终隐含在电影中的《诗》,深情地朗诵出来:

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
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
生命,是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验证生命的东西……

这正是全片的灵魂,是中国航天精神的核心。章子怡在完成这一深度主题时,也交出了令观众认可与满意的“导演处女作”。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章子怡在《我的父亲母亲》中饰演的母亲

3. 成熟的章子怡回归初心。

令观众欣喜的还有章子怡的演技在成熟之后向朴实的回归。

章子怡的演艺生涯是从出演张艺谋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开始的。

因为章子怡当时的清纯被张艺谋选中,又因为章子怡在这部电影中的真诚饰演而被观众认可,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国际影星。

章子怡后来的演绎几乎偏离了她的本色,变得张扬与浮夸,乃至使张曼玉都拒绝为她颁奖。

尤其章子怡的综艺节目中的飞扬跋扈,在电视剧《上阳赋》的装嫩形象,更使她降低了在观众中的口碑。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小视频

可喜的是,章子怡在她自己执导的《诗》中,开始回归曾经的章子怡。

她饰演的航天炸药整形师,外形朴素,行为朴实。章子怡在台词不多、动作单一的戏里,把一个航天人饰演得真实可信,令人尊敬。

她同时还是一个航天工程师的妻子,他们的爱情是在荒漠里建立,他们生活在简陋的土房中。有航天人的浪漫,也有航天人的默默付出,更有随时在充满风险的工作中离去的痛苦。

章子怡沉稳地拿捏着角色所需要的一切,尤其在告别丈夫那场戏中,她表现地更为突出。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小视频

章子怡饰演的妻子捧着丈夫的骨灰盒,没有大声痛哭,也没有难以自持的悲伤,而是用平静、痛苦、坚毅等一系列微表情,把一个航天人的妻子演得朴实而顽强,令观众大为感动。

章子怡饰演的母亲角色的戏份更多。

她既要操持家务,教育孩子,还要在丈夫去世后,安慰孩子,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她在对儿子说的“妈妈也可能死”那番话时的表情尤为动人,是全片的高潮与灵魂所在。

章子怡真情为航天人做《诗》,并获好评,令人刮目相看

电影《诗》海报

20年后,章子怡再次饰演母亲,还保持着当年朴实与坚毅,但她是成熟后的朴实,是初心的回归与坚守。这其中有角色的需要,更有章子怡经历的积淀。

好在这些年的经历没有使章子怡丢掉本色,没有丢失电影人的良知。所以,她就能选择航天题材作为她的第一部导演作品,也在这部作品实现了演技上的升华。

这种升华是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标志,也为中青年演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章子   航天   孔明灯   全片   炸药   刮目相看   朴实   中国   题材   发动机   好评   观众   真情   痛苦   父亲   儿子   母亲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