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爆》票房破4亿,用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说铁道兵的贡献

9月28日又传好消息,电影《峰爆》的票房突破4亿,其势头几乎盖过呼声很高的电影《长津湖》。

在这个时刻,我想用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贺电影《峰爆》,再谈铁道兵的特殊贡献。

《峰爆》票房破4亿,用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说铁道兵的贡献

核爆破

上世纪50年代初,中国为了抵御美国的核讹诈,决定研制中国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它与后来的中国人造卫星,被称为今天人们已经熟知的“两弹一星”。

《峰爆》票房破4亿,用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说铁道兵的贡献

大漠戈壁

经过勘察,中央决定将甘肃酒泉作为导弹试验基地,把新疆马兰作为原子弹试验基地,把青海海晏作为原子弹研制基地。

这里地处大漠戈壁,荒无人烟,试验和研制“两弹一星”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基本的交通条件。

《峰爆》票房破4亿,用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说铁道兵的贡献

风沙下的卫星发射基地

于是,这一任务就落在铁道兵身上。

当时,他们刚刚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归来,满身的征尘未洗,就抽调两个师奔赴祖国的大西北。

这里戈壁遍野,风沙漫天,搭起的帐篷随时被卷走,车行几里就会迷失方向。

在这样的环境下修路,难度可想而知。

铁道兵要首先用能找到的荆棘、树木做成防护林,保障修路地段不被风沙掩埋,再把无法估量的砂石清除,然后在沉积千年的冻土上开挖地基,铺上枕木与铁轨。

《峰爆》票房破4亿,用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说铁道兵的贡献

铁道兵在沙漠中修筑铁路

就是在今天人无法想象的恶劣环境下,铁道兵铺筑了从青海到甘肃、再到新疆马兰的铁路,包括“两弹一星”基地使用的重要铁路,使三大战略基地相互联系,四通八达。

铁路也把沉睡多年的大漠戈壁唤醒了,使这里成为当时中国热火朝天的地方。

《峰爆》票房破4亿,用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说铁道兵的贡献

沙漠中的列车

原子弹及其重要物质就是从这条铁路上,秘密地运往发射基地。这个期间,铁道兵要守护在铁路两旁,如防护林一样严防风沙刮向铁路,污染列车,确保原子弹得万无一失。

而当原子弹爆破之时,他们却悄然撤离,投入到新的铁路建设中去。

《峰爆》票房破4亿,用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说铁道兵的贡献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破

由于保密的原因,这段历史始终鲜为人知,即使在“两弹一星”已经公开的今天,铁道兵在其中的贡献也很少有人提及。

但是,蘑菇云中有他们的心血,这些仍服务于大西北的铁路铭刻着他们的名字。

《峰爆》票房破4亿,用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说铁道兵的贡献

沙漠中的铁路

更可贵的是,自铁道兵建制撤销后,许多战士就地复员,成为一名铁路维护员。他们每天行走几十里,清扫吹到铁路上的风沙,保障铁路畅通无阻。

在拍摄两弹一星纪录片期间,我有幸接触了这些退伍军人。得知他们当年把青春献给这里,今天也把子孙献给了这里,生活条件与现代化的城市如若隔世。但他们谈起铁路,依然眉飞色舞,毫无怨言。

《峰爆》票房破4亿,用一个鲜为人知的秘闻,再说铁道兵的贡献

铁道兵老洪在灾难发生后救人

在电影《峰爆》中老洪身上,我仿佛看到他们的身影。所以,我有理由说正因为有了当年原子弹的“爆破”,有了铁道兵默默无闻地奉献,才有了电影《峰爆》的震撼与魅力。

两个“爆”字,连接着历史与今天,也爆响铁道兵不散的军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铁道兵   大漠   两弹   防护林   大西北   秘闻   青海   甘肃   戈壁   原子弹   鲜为人知   风沙   中国   票房   沙漠   贡献   铁路   基地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