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丸:张山雷怎么看?


张山雷,名寿颐,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生卒于1872年—1934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家。

八味肾气丸及六味汤丸两方合论

八味肾气丸源出仲师《金匮》,盖本于上古成方,非仲师所自制。试读《金匮》八味肾气丸主治各条当可想见。

今本《金匮·中风历节病篇》有崔氏八味丸方一条,云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则为宋以后人所附入者。今本《金匮》目录中有所谓附方者是也。

按《外台秘要》十八卷脚气门引崔氏云:脚气上入,少腹不仁,即服仲景八味丸。可知《外台》所引,是崔氏为仲景方推广治验而云。然后人以之附入《金匮》书中,而直曰崔氏八味丸,一似此方乃出于崔氏配制者,本极可笑

崔氏虽未详何许人,然考刘氏《旧唐书志·医方门》有《崔氏纂要方》十卷,自注曰:崔知悌撰。欧阳氏《新唐书志》亦载是书十卷,则注以崔行功三字。其为一人二人,虽不可知,然必唐人所著,无可疑者,是以隋书《经籍志》不载其目。

而王焘乃天宝时人,《外台秘要》所录崔氏方,至不可数,皆次于孙氏《千金》之后,则崔之时代,约略可知。今本《金匮要略》附入八味丸方,直书崔氏,本极可哂。而汪氏之《医方集解》,亦于桂附八味丸下注以“崔氏”两字,一丘之貉,亦不足责。且汪又于方下引张仲景用此丸治汉武帝消渴云云,竟不知一考仲景是何时之人,则又明板之《康熙字典》矣。抑何鄙陋不堪,乃至于此。

寿颐按:自薛立斋、张景岳、赵养葵辈滥用六味地黄,而世之医者,无不视六味为滋阴补肾必需之品。须知六味之方本于八味肾气,中古立方之旨,原为肾气不充,不能鼓舞真阳,而小便不利者设法。故以少少桂附温养肾气,萸肉固摄肝肾,而重用地黄峻滋阴液,即以丹皮泄导下焦湿热,茯苓、泽泻淡渗泄水、通利小便,其用薯蓣者,实脾以堤水也。

观仲景书,凡用是方,多有小便不利一句,则是方真谛,全从利水着想,显而易知。方名肾气,所重者在乎气字,明非填补肾阴肾阳之意。

惟《金匮》消渴门饮一斗小便亦一斗,主以此丸,似乎渴而且消,亦用是方,则非通利之意。然抑知仍是肾阳无权,不能气升于上,所以上焦反渴,乃消证中之不多有者,原与肺胃燥火之消渴皎然不同。

其所以渴者,乃因阳虚不能蒸气化液,所以不得不饮,然饮一斗,而小溲亦是一斗,溲不加多,又明与下焦有火之饮一溲二大异。

则小水虽未必不利,然尚不加多,故茯苓、丹、泽不嫌渗泄,而桂、附、萸肉温养肝肾,乃能适合,是为消渴证中别一病情,与相火烁阴之下消溲多,适得其反,非凡属消渴,皆可以是丸为必需之要药。然近世俗书,则又以《金匮》有此一节,遂谓八味为消渴普通主将,尤其大谬。此盖薛立斋辈滥用成方,而犹妄引古书,生吞活剥,不知于病情药理细心体察之过也。

至宋之钱氏仲阳,于肾气丸中减去桂附,止用六味,以治小儿肾虛为之说者,辄小儿纯阳,不需温肾。然试思方中之丹皮、苓、泻,岂填补肾阴之药?寿颐则谓:仲阳制此六味丸方,盖为热病后轻描淡写作用,可助真阴,可泄余热,未始不约略相合,而今之所传仲阳幼科,竟直以为补肾通套药者。

盖钱氏《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原是阎氏孝忠采集之本,非仲阳所手定。此必传抄之者有所误会,仲阳当不颟顸至此,无奈后人不学,一见仲阳书中有补肾二字,遂谓大补滋填,竟是无出此方之右者,绝不知细心体会。一思丹皮、泽、苓, 究竟功力奚似,此立斋、养葵诸公之简陋,本是医学之最不可究诘者。

而张氏景岳,只知推销熟地,见是方重用地黄,遂亦随声附和,谬与同心,彼此一谈,牢不可破。而近今之浪用六、八味丸者,则皆中薛、赵、景岳之毒者耳。

更可笑者,汪讱庵之《医方集解》,竟列六味于补养方中,首屈一指,俗子读之,那不宝若无价之珍?汪于六味方下所载主治肝肾不足,真阴亏损,精血枯竭等,凡七十字,丛杂繁无,可鄙已极。汪氏大著,类皆如此,本无辨驳之价值,寿颐亦不屑为之徒弗笔墨。然试思果是精血枯竭,而药乃用丹皮、泽泻之清凉利水,其荒谬复何待言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加多   天宝   泽泻   医方   成方   精血   地黄   茯苓   脚气   滋阴   小儿   后人   病情   不利   丹皮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